殺死那個網癮少年
經過這麼多輪包括央視在內的媒體密集曝光,整改,這家機構依然屹立不倒。在這背後,還有那麼多家長,前赴後繼的把自己親生的孩子送到那所機構,用電刺激療法 “治療”網癮。
沒有這些家長,就不會有這家網癮中心的存在。更讓人恐懼的是,全國類似這樣的暴力機構,遍地皆是,死亡慘案屢屢發生。
少年李傲,18歲,8月3日被家長送往合肥正能教育學校。8月5日,重傷不治身亡。
少年鄧森山,8月1日,被父親鄧飛送到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12個小時之後,鄧森山死亡,全身傷痕。
少女玲玲,19歲,被母親送到鄭州搏強新觀念生活培訓學校。42天后,玲玲死亡,滿身淤血和青腫。
但這只是冰山一角,出事後這些學校大多安然無恙,目前類似這樣的戒斷網癮機構,全國有300多家。正是這些親生父母和所謂網癮機構的治療,在精神和肉體上合謀殺死了這些年輕人。
說是治療,其實就是通過暴力的手段進行慘無人道的虐待和摧殘,直到徹底的打垮這些孩子們的自尊、身體、心理,甚至基本的認知,最後變得馴服,“聽話”,麻木,乃至心智障礙,最後變成一具行屍走肉。
之前央視曝光的視訊裡,楊永信問一個小男孩知道為啥來這裡嗎?“不知道,我爸爸讓我來這調節感情”。但是很快他知道自己錯了,楊叫獸指揮幾個穿著迷彩服的大漢,按住小男孩,把他架到病床上,然後用手捂住嘴,按住身體和手腳,開始電擊頭部,小男孩的慘叫聲,撕心裂肺的傳出房間,穿過走廊。電擊完成後,他整個人變得呆滯。但是,孩子的父親很滿意。
“人生中有一次非常重要的身份轉變,卻不需要經過任何考試,不需要任何人認可,甚至幾乎沒有門檻,那就是成為“父母”。”在《一首小夜曲》裡面,伊阪幸太郎提到:“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是的,太可怕了。”
但是,比這更可怕的是愚蠢;比愚蠢更可怕的,是你最親的人,打著愛的幌子,幹著傷害你的勾當。
馬東說,他做人是“底色悲涼”。其實我們這個社會,大多數父母的底色不是悲涼,是愚蠢。 是那種發自骨子裡的蠢,每個毛孔都透著傻氣。不僅自己蠢,還試圖要讓後代變得比自己還蠢還壞還賤。
我們的父母們,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大多數喜歡調侃和侮辱、虐待他們為樂,以摧毀孩子薄弱的自尊心和自信來打趣。於是我們從小就會聽到,別人家的小孩,如何如何優秀和懂事?於是很多人長大之後,就成了網路上的那些渣男和綠茶婊們,每每扮著一副賤兮兮的樣子發出哀嘆:“別人家的男友或女友從沒讓我失望過。”
中國家長對小孩的要求,永遠是要聽話!聽家長的話,聽老師的話,聽領導的話,長大了實在不聽話,那就通過電擊讓你聽話。但小孩不是物品,他們是人,但沒有受到人應有的對待。在十三邀裡,馬東說,不管哪個時代,永遠都只有5%的人有足夠的求知慾,去不斷學習和了解新事物的。另外95%的人,他們關注的就是眼前苟且和生活。中國95%的父母也是如此。但他們從來不關心自己是否錯了?自己是否需要成長?自己是不是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了?
中國父母擅長的,是一邊幹著愚蠢的勾當,一邊理直氣壯的念著免罪四字要訣,“為了你好。”為了你好,你要上培訓班,為了你好,你要當公務員,為了你好,你要早點結婚,為了你好,你要生二胎,為了你好,把你交給豫章書院,為了你好,把你交給楊叫獸。為了你好,把你交給電擊。
在全球,如果論甩鍋的功力,中國的父母絕對是位居全球第一的。抖音讓我的小孩沉迷,遊戲讓我的小孩墮落,手機讓我的小孩萎靡,QQ讓我的小孩消沉。所有的一切,都是“總有賤人想害我的寶貝”。但唯獨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不是我孩子不行,是這個社會太壞了。而他們自己呢?孩子哭了甩一部手機,孩子調皮了甩給學校,孩子放學放假了甩給培訓班,甩給爺爺奶奶,孩子上網多了就甩給楊叫獸,孩子成年了就甩給社會,最後甚至甩給監獄,甩給上帝或撒旦。說好的愛呢?陪伴呢?共同成長呢?
8月份,海門市13歲少年小徐從四樓跳下死亡。小徐的父母長期在外經商,賺了很多錢,但沒有時間陪伴他。他們認為是小徐玩的遊戲有問題,“這是一款槍戰逃生遊戲,為了節省時間,玩家都是跳窗,而不走門”。小徐母親堅定認為遊戲害死了兒子,要告到遊戲公司破產為止。同時她也要告牛頓,“如果不不是牛頓發明了萬有引力,地球上就不會有重力,從高處墜落就不會受傷,我兒子也不會有事了。”看上去完美的邏輯背後,是100%無新增無勾兌的高純度愚蠢和甩鍋。身為英國皇家學會主席的牛頓,萬萬沒想到,自己死了快300年之後,卻被遙遠的東方父母拖出來鞭屍。
“巨嬰,即成年嬰兒。身體上,是成年人了,而心理髮展水平,卻還是嬰兒水準。”中國最大的巨嬰群體,其實不是別人,正是這群為人父母的人。沒事就盲目攀比,有事了讓別人來背鍋。即使一個年輕人最後變得操蛋起來,那也不是因為網路,不是因為軟體,不是因為技術,而是因為愚蠢的父母本身。
就在今天,馬化騰在知乎上提問,“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坐在深南大道高樓裡,我和騰訊的資深產品經理,探討著AI終究如何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技術的日新月異,讓這一切,看上去都是這麼美好。
但現在看來,新技術可以改變這個物理的世界,但卻難改變這幫打著愛的名義的蠢貨。
在《小偷家族》裡,媽媽信代緊緊抱住被人遺棄的小女孩樹裡,說:“打你不代表愛你,真正愛你的人,會像我這樣,緊緊抱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