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拍照好壞取決於硬體還是軟體?OPPO R17 Pro給出了答案

作者:龔進輝
眾所周知,手機行業競爭異常慘烈,拍照作為核心賣點之一,更是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近年來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視。一方面為了迎合當下年輕人,拍照已成為年輕人記錄生活、分享樂趣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拍照尤為考驗技術功力,現在手機跑個分已經沒意義,相機才是最能體現手機廠商實力的地方。
如今,手機行業死磕拍照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畫風:一種是堆砌鏡頭派,後置雙攝成為標配後仍不滿足,推出後置三攝甚至四攝手機;另一種是演算法調校派,堅信通過演算法就能實現的效果,完全沒必要用多餘的鏡頭。那麼問題來了,手機拍照效果到底是由硬體引數還是軟體演算法決定?亦或是二者共同決定?
手機拍照效果由軟硬體共同決定
不可否認,硬體引數、軟體演算法單方面表現出色,可以給手機拍照加分,但手機成像質量主要取決於二者綜合表現。換言之,手機拍照效果由硬體引數、軟體演算法共同決定,二者分工明確,硬體決定下限,軟體決定上限,具體包括四大因素:
一、感測器尺寸
與CCD相比,CMOS感測器在價效比與高感表現更為突出,成為市面上手機攝像頭感測器的主流,其中索尼感測器首屈一指。感測器尺寸影響成像質量的原理在於:手機攝像頭感測器是將光訊號轉化為數字訊號的裝置,感測器面積越大,可以處理的光訊號就越多,尤其對提升弱光環境下的表現有重要貢獻;光訊號越多,意味著可呈現的內容就越多。
二、畫素和單個畫素尺寸
畫素越高成像越好是個常見的誤區,畫素大小隻能影響照片輸出的大小,並不能使畫質帶來實質提升。其實,畫素對於成像的影響最終還是要作用在單個畫素尺寸上。當畫素量差別不大時,在不同尺寸的感測器中會產生不同尺寸的單個畫素——感測器越大,單個畫素尺寸越大,而單個畫素尺寸越大,處理資訊能力就越強,成像質量就越高。

三、光圈大小
手機成像質量離不開光線支援,手機拍照時決定通光量多少的硬性標準是光圈,光圈越大,攝像頭在同一時間內進光量越多,而只有充足的進光量才能保證照片資訊足夠多,成像質量自然就更好。這意味著,一部配有大光圈鏡頭的手機,能讓使用者在弱光環境下用安全快門與較低ISO(感光度)拍出更為靚麗的照片。
四、影象處理演算法和優化
手機拍照效果的好壞,除了看硬體配置,ISP演算法也至關重要。ISP即影象訊號處理單元晶片,被稱為“相機的大腦”。一般而言,配備獨立ISP的手機,在影象處理方面優勢更大。越是優秀的處理演算法,在應對各種拍照環境就越遊刃有餘。
鑑於目前雙攝成為行業主流,兩顆攝像頭在協同工作時,對ISP形成巨大壓力,效能不足的話會出現卡、慢等現象。除了升級為雙核ISP,AI演算法成為新加入的攪局者,其獨特魅力在於手機可自動識別各類環境,並相應地調整相機設定,使拍攝達到優異效果。簡單來說,AI演算法讓手機相機變得更聰明。
一言以蔽之,手機攝像頭感測器尺寸、單個畫素尺寸和光圈尺寸對手機成像質量起到決定性作用,影象處理演算法和場景優化輔助硬體完善成像品質。
AI超清引擎成OPPO R17 Pro殺手鐗
眾所周知,相比白天拍照,夜拍更能夠體現一部手機的拍攝水平,卻讓不少手機廠商犯難,要麼曝光過度要麼畫面模糊看不清楚,一直苦於如何讓手機夜拍更清晰。不過,這對手機拍照專家OPPO來說都不算事,其最新力作OPPO R17 Pro主打夜拍,堪稱“最強夜拍手機”,讓你愛上夜拍。
OPPO R17 Pro之所以成就逆天夜拍,原因在於其完全滿足上述四大條件。OPPO R17 Pro擁有1/2.55大底感測器和1.4μm大畫素尺寸,支援全畫素雙核對焦,進一步增加感光量,提高畫面亮度。同時,其配備的F1.5/F2.4靈動光圈,創新性地將之前只能在單反相機上見到的可變光圈應用其中。
在白日或光線較充足的情況下,無論是逆光、強光,攝像頭會像人的瞳孔一樣,把光圈切換至F2.4,使拍出來的照片更加自然清晰。到了夜晚,無論你是想拍車水馬龍還是霓虹燈景,後置攝像頭會將光圈調至最大F1.5,增加亮度,讓你可以拍下最真實、明亮的一幕。
當然,OPPO眼中的出色夜景照片並不滿足於清晰、明亮,還要做到豔麗,這離不開強大的演算法優化,AI超清引擎是OPPO R17 Pro一大殺手鐗,貫穿照片拍攝的始終,能多重提升夜拍畫質。據悉,其主要由AI引擎、超清引擎、色彩引擎構成,三者各司其職又相互協同。

具體來看,AI引擎負責AI影像處理,能夠智慧分析場景,包括21類獨立場景、多達800個場景組合,拍照時智慧選用與當前場景最匹配的方案;超清引擎負責超清純淨處理,能夠讓照片更清晰,尤其是弱光環境下也能獲得亮度高、更純淨清晰的夜景拍攝效果。色彩引擎則實現畫素級色彩重構,可以智慧提升色彩,其中夕陽、逆光、逆光人像、弱光、弱光人像會進行特殊對映,獲取最優表現力。
值得注意的是,OPPO認為夜景不應侷限於景,而應該是人+景的完美呈現。因此,除了針對景的優化外,OPPO R17 Pro也致力於對夜景人像進行鍼對性優化。比如,通過演算法來提亮人的膚色、讓人與景更自然地區隔等,實現夜晚拍景美、拍人更美。
不難看出,1/2.55大底感測器、1.4μm大畫素尺寸、F1.5/F2.4靈動光圈決定OPPO R17 Pro拍照效果下限,即清晰、明亮;AI超清引擎決定其拍照效果上限,即豔麗。通過軟硬體完美結合,呈現清晰、明亮、豔麗的夜景照片,OPPO R17 Pro不愧為“夜拍大師”。不信?那就直接上圖,有圖有真相,夜拍樣張感受一下:


拍照背後是技術創新實力的較量
一直以來,AI拍照飽受質疑,不少人認為其不過是營銷噱頭,對拍照效果的改善幫助有限。此番AI超清引擎為OPPO R17 Pro帶來無比驚豔的夜拍表現,正是對外界種種質疑的強有力回擊。
作為最能體現手機廠商實力的地方,相機主要圍繞軟硬體展開競爭。在我看來,各大玩家拍照效果主要在軟體層面拉開差距,硬體層面反倒不明顯,畢竟演算法不夠硬體來湊的道理行得通,採用頂級配置未嘗不可,前提是兼顧工業設計、成本等因素。
而AI超清引擎恰恰代表OPPO在軟體層面的重大突破,強悍實力可見一斑,即便其他玩家死磕也很難在短期內達到同等水準,背後是OPPO持續加大在拍照、AI領域的專利佈局。
今年4月,OPPO研究院正式成立,AI是重點研究方向之一,與斯坦福大學AI實驗室建立OPPO-斯坦福大學聯合實驗室,在AI前端技術及應用方面進行聯合研究,加上此前牽手AI明星企業商湯科技,OPPO在AI的佈局走在行業前列。可以預見的是,隨著AI技術日趨成熟,未來將提升OPPO產品競爭力。
當然,技術只是中點,極致產品才是終點。技術應用應以解決使用者核心訴求為基準,只有這樣才能彰顯其價值,而從技術就緒到落地商用需要漫長打磨,OPPO R17 Pro實力級夜拍不是一天煉成的。
結語
當拍照成為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決定手機廠商對於出色拍照效果的追求應該永無止境,而不是貪圖在PPT上吊打友商一時爽。而隨著各大玩家爭相發力拍照,未來差距或將主要體現在兩方面:拍照基因、前沿技術。
前者指在拍照領域紮根的年份,後者指AI演算法的突破+與上游供應商聯合開發。這恰恰是OPPO兩大優勢,OPPO R17 Pro呈現完美夜拍效果在情理之中,未來也將繼續保持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