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模式的分級診療管理資訊系統
導讀:醫聯體即醫療聯合體,是城市開展醫聯體建設的主要模式以1家三級醫院為牽頭單位,聯合若干城市的二級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以及社群服務中心
目前,患者到醫院就診,進行轉診的時候,轉診資訊不準確、不及時、上下轉診病人流向不清楚、上轉疾病標準不統一;首診機構與上級機構資訊不對稱,資訊交流不及時,誤轉、滯轉時有發生。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建立全省業務流程規範、資訊標準、及時高效的分級診療管理資訊系統非常必要。
1 分級診療制度
“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是分級診療制度的基本內容。
基層首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首診機構,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患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首診;雙向轉診:上級醫療機構依據轉診預約,及時收治基層上轉病人;同時將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符合條件的患者及時向下轉診;急慢分治: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康復期病人主要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治療或康復治了,急危重病人逐級或越級轉到上級醫療機構進行救治;上下聯動: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形成暢通的雙向轉診渠道,推動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縱向流動。
2 雲模式的分級診療管理資訊系統功能
按照常分級診療制度,分級診療管理資訊系統必須滿足“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要求,並能實時監督。在功能上,系統應具有轉診管理、轉前諮詢、接診管理、協議管理、床位資源、審批管理、統計分析、病種目錄、首診機構、全科醫生簽約管理、政策法規、業務訊息、轉診日誌等功能。
3 三種部署模式
分級診療涉及的醫療衛生機構多,區域分佈廣,實時性要求高,這個系統應是一個獨立的第三方資訊系統或平臺。因此,分級診療資訊系統特別適合以雲模式建設。根據目前國內各省區域資訊化建設和醫療聯合體發展現狀,雲模式的分級診療資訊系統(平臺)又可根據各地不同實際情況,酌情選擇不同的建設模式。
3.1 單純行政區劃模式
3.1.1 省為部署單位 以省為基本單位部署執行(省級私有云),B/S架構,全省一套軟體,完成省、市、縣、基層四級醫療機構的轉診業務,同級也可互轉(見圖1),四級醫療衛生機構使用自己專有賬號登入使用。
優點:覆蓋全省機構,共享性好,實時性好,資訊標準,流程規範,可在省市縣基層四級機構間方便轉診,省市縣三級管理部門都可實時監管,系統維護方便;缺點:業務和資料集中在省上,導致省級系統管理機構風險大,對省級管理者而維護成本高。
圖1 按行政區劃部署的省級分級診管理雲
3.1.2 市為部署單位 以市(地級市)為基本部署單位執行(市級私有云),B/S架構,全市一套軟體,完成市、縣、基層三級醫療機構的轉診業務,同級也可互轉,三級醫療衛生機構使用自己專有賬號登入使用。
優點:覆蓋全市機構,市內共享性好,實時性好,資訊標準,流程規範,可在市縣基層三級機構方便轉診,系統維護較方便;缺點:業務和資料集中在市上,市級系統管理機構風險大,對市級管理者而言,維護成本較高,不能與省級機構實時互轉,省級管理部門不能監管。
3.1.3 縣為部署單位 以縣(含縣級市)為基本部署單位執行(縣級私有云),B/S架構,全縣一套軟體,完成縣、基層兩級醫療機構的轉診業務,同級也可互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使用自己專有賬號登入使用。
優點:覆蓋全縣機構,縣內共享性好,實時性好,資訊標準,流程規範,由於縣內機構數覆蓋少,容易實現;缺點:業務和資料集中在縣上,導致縣級系統管理機構風險大,對縣級管理者而言,維護成本較高,不能在省市兩級機構間實時互轉,省市兩級管理部門也不能實時監管。
3.2 單純醫療聯體模式 目前現實存在的醫療聯合體有三種。一是由省級醫療機構牽頭的醫療聯合體,二是以地級市醫療機構牽頭的醫療聯合體,三是以縣級醫療機構牽頭的醫療聯合體。省級醫療機構牽頭機構的醫療聯合體涉及省、市、縣、基層四級醫療衛生機構,最頂層為牽頭醫院,最底層(基層)為網底機構(鄉鎮衛生院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間層為樞紐醫院。系統部署與省行政區劃部署模式(省級私有云)相同,其優缺點也相同;市級醫療機構牽頭機構的醫療聯合體涉及市、縣、基層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系統部署與市行政區劃部署模式(市級私有云)相同,其優缺點也相同;縣級醫療機構牽頭機構的醫療聯合體涉及縣、基層兩級醫療衛生機構,系統部署與縣行政區劃部署模式(縣級私有云)相同,其優缺點也基本相同。三種醫療聯合體轉診關係見圖2。
圖2 三種醫療聯合體轉診關係
3.3 區劃+醫聯體模式 如果能把行政區劃和醫聯體兩種形態的分級診療從管理和業務流程上高度統一,形成即能滿足按行政區劃要求,又能滿足醫聯體要求的分級診療資訊系統,不失為價效比最高的選擇,即可節約基礎建設成本,又可節約管理成本。
4 問題討論
分級診療管理資訊系統不是一個孤立的業務資訊系統,與區域資訊平臺、醫療機構(HIS)、醫保結算、醫療聯合體、政策和制度等有著密級關係,解決不好他們之間的問題,分級診療管理資訊系統難以正常執行。
4.1 與區域平臺 分級診療管理資訊系統是區域資訊系統中的業務系統之一,要做好分級診療系統和區域平臺之間的對接。分級診療管理資訊系統和區域平臺(省、市、縣)存在形態的多樣性,導致了二者互聯協同的多樣化,任何照搬複製都不可行,要有針對性規劃部署。無論按行政區劃還是按醫聯體形態部署,都應解決好跨縣跨市的雙向轉診協同。分級診療資訊系統是區域資訊平臺下子系統或子平臺。
4.2 與HIS系統 機構使用分級診療資訊系統應考慮介面、中間表和直接呼叫三種應用方式。第一,介面方式是最理想的使用方式,但這需要HIS軟體開發商對原HIS做一定改造,會有產生一定開發成本。第二,由分級診療資訊系統提供一個轉診資訊中間表,HIS系統向中間表寫入(匯出)轉診資訊,分級轉診系統再從中間表把轉診資訊讀入(匯入),通過“匯出匯入”來完成HIS向分級診療系統資料的互動,這種方式也需要HIS提供商配合完成;第三,就是用IE瀏覽器直接呼叫分級診療系統,但這種方式需要二次錄入,對工作效率和資料質理都有影響。
4.3 與遠端會診 現存的遠診會診系統(遠端心電、遠端病理等)形式多樣,多以醫聯體內自成體系,甚至不少遊離於醫聯體外,獨立存在,離分級診療制度的要求有較大的距離。分級診療制度推行前的亂象尚可理解,但推行分級診療制度後,原有各種遠端會診系統也應遵從分級診療制度。因此,遠端會診與分級診療管理資訊系統必須互聯協同工作,遠端會診請求必須來自於分級診療資訊系統,建議不越級會診。
4.4 與醫保結算 分級診療管理資訊系統會間接地影響到新農合和城鎮醫保結算結果。由於新農合和城鎮醫保報銷對實行分級診療的病人有“起付線連續計算”的激勵政策。因此,分級診療資訊系統應各醫保結算系統提供清晰的轉診資訊鏈,以便醫保結算系統實時結算或驗證。
4.5 與醫聯體 醫聯體也是推行分級診療制度重要部分。由於醫聯體牽頭機構、樞紐機構和網底機構的責、權、利事前就明確了,有的醫聯體內部的HIS系統、業務流程和資料統一,分級診療制度在醫聯體內施實相對較易,但醫聯體之外的醫療機構則被排斥在外,此“醫聯體”與彼“醫聯體”相互轉診又是一障礙。因此,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結合分級診療制度,對“醫聯體”的規模層級、規模和數量進行規劃,不應隨意發展,增加分級診療的難度和管理成本。
醫聯體三大模式解決方案
城市醫療集團-多機構協同辦公,實現緊密型一體化管理
縣域共同體-資源合理調配,行成縱向合作,橫向互補的高效執行機制
跨區域專科聯盟-專科資源互享互助,跨區域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座標軟體醫聯體
座標軟體醫聯體1+8解決方案以1大資訊平臺+8大業務平臺為框架,以統一應用為目標,滿足醫療體模式下各級醫療機構的統一應用要求,並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與醫院資訊系統,社群衛生服務資訊系統等進行資訊互動,實現診療資料和電子健康檔案在醫聯體互聯互通訊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