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狂人”以色列遇到區塊鏈,反超瑞士加密谷不在話下?
素有“創新國度”美譽的以色列,於區塊鏈佈局上也捷足先登,其在創新專案、區塊鏈應用、產業投資、人才培養和政策監管等方面的成就都值得稱道,在全球區塊鏈產業發展方面,佔有重要地位。
作為猶太人的故鄉,以色列在戰爭的摧殘下支離破碎,卻也是在戰火的洗禮中浴火重生。正如以色列的國歌《希望之歌》所述,“縱然兩千年顛沛流離,希望仍未幻去,錫安與耶路撒冷,我們會以自由之身重歸故里。”
復國之後,以色列勵精圖治,在短短七十年的時間內,一躍成為中東地區最為強大、現代化與經濟發展程度最高的國家,其 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逾80家,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素有“創新國度”美譽的以色列,於區塊鏈佈局上也捷足先登,其在 創新專案、區塊鏈應用、產業投資、人才培養和政策監管等方面的成就都值得稱道 ,在全球區塊鏈產業發展方面,佔有重要地位。
有限的灰色區域,有利的監管環境
早在2017年,繼韓國推出抑制加密貨幣投機的新措施之後,以色列便緊隨其後,成為從政府層面監管數字貨幣的國家之一。
“我認為,比特幣價格是一個泡沫,看上去就像泡沫,聞起來也像泡沫。沒人知道背後是什麼,將來會發生什麼。” 以色列證券監管局(ISA) 主席什穆埃爾·霍瑟(ShmuelHauser)曾在一次會議上表示。
什穆埃爾是推動以色列加速制定數字貨幣監管政策的重要人物,他所帶領的監管局在2017年就已經開始著手製定有關方案。其表示一旦通過,將建議進行公開意見徵詢,除了禁止以虛擬貨幣為主業的公司在國內上市之外,已經上市的公司也將會被要求退市。
2018年9月份,瑞士財政部長烏力·毛勒(Ueli Maurer)和國際金融事務國務祕書約爾格·加瑟(Joerg Gasser)一同訪問了以色列,兩國的高階官員證實,雙方就分享制定區塊鏈產業規範的經驗達成共識。 加瑟表示,到2018年底,他計劃為以色列準備一份關於區塊鏈監管的報告,將概述一般性建議。
眾所周知,瑞士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區塊鏈創新的最前沿,早在2017年,便出臺了ICO的監管政策,本次合作對於以色列制定成熟完善的數字貨幣及區塊鏈監管政策將助益良多。
除了在著手製定監管政策之外, 以色列稅務機關已將加密貨幣歸類為資產/財產 ,因此如果出售加密貨幣就需要納稅,而交易加密貨幣則需要支付資本收益稅。同一時間, 以色列稅務局釋出計劃草案,建議對ICO收益徵收增值稅。
根據以色列稅收規定,如果加密貨幣作為資本資產(比如投資)持有,那麼收益將會被歸類為資本收益,企業稅率為46%(包括23%的資本利得稅和30%的股息稅),個人稅率為25%。如果加密貨幣收益被認定為是商業活動的一部分,比如採礦,那麼個人稅率可能會達到47%,而企業稅率可能會是46%。
外國投資者可以獲得免稅優惠,但如果沒有得到豁免,那麼他們將會視作為以色列公司或個人,並按照當地規定進行徵稅。
“監管從一開始對數字貨幣領域的企業就很重要,比特幣在匿名特性方面的問題早已顯露,我們希望行業裡有明確的法律界限。” 以色列比特幣交易所創始人兼執行長Yuval Roash 如是說。
出於對民眾和投資者的保護,以色列扼制了國內數字貨幣的無序發展,但這 並不表示其完全否定了數字貨幣的存在以及其價值 。相反, 以色列可以說是最早一批支援比特幣使用的國家之一了 。
除此之外, 以色列證券監管局對ICO也是認可的 ,但要進行合理的監管,具有證劵特點的ICO將會納入ISA的監管範疇,反之則會被納入企業法監管範疇。2017年6月, 以色列區塊鏈創業公司Bancor的ICO專案舉世矚目 ,僅僅幾個小時內就籌集了高達1.5億美元的資金,成為目前歷史上最大金額的ICO專案。
2017年底,據以色列官員透露, 以色列央行和財政部正考慮建立官方版數字貨幣 ,或將列入 2019 年預算草案和經濟配套措施中。和比特幣等分散式、價值經常劇烈震盪的數字貨幣不同,由以色列央行引入的數字貨幣將是集中式的、安全並且需要遵守反洗錢法規。
某種程度上, 以色列的監管規範並未給數字貨幣及區塊鏈帶上枷鎖,反而成為兩者的發展助力 ,這和以色列十年之前的網際網路初期非常相似,政府採取多管齊下的方法,著重強調人才的發展、技術投資、機構建設以及提供一個有利的監管環境。
以色列各行各業在監管允許範圍內開始大刀闊斧的進行創新,一時間, 隱隱有超越瑞士加密谷的態勢 。
“以色列網際網路金融混合體”
金融領域被認為是區塊鏈最有希望落地的實體領域,各國金融機構紛紛開始進行區塊鏈領域的佈局,以色列金融行業更是其中佼佼者。
以色列生機勃勃的創業生態環境成為了“區塊鏈+金融”的大背景,引發出一大批優質的初創企業,如致力於使用 比特幣的信用卡支付服務平臺Simplex、支援比特幣金融交易的Zen Protoco、數字貨幣錢包應用Colu等 。
隨著區塊鏈技術在以色列越來越深入人心,更多的企業意識到這種新興技術的潛在經濟價值,從而投身進創業大潮。在這種變化下, 草根性增長不足以滿足區塊鏈的強大潛力 ,並且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行業開始無序發展,這時, 金融巨頭銀行便開始強勢參與了 。
由於以色列的產業規模較小,金融基礎設施規模相對有限, 在當地監管機構的支援下,Hapoalim銀行和Leumi銀行成為了壟斷銀行業的雙寡頭 。
早在2017年,以色列最大的銀行Hapoalim就與微軟合作,建立了一個以區塊鏈為動力的平臺,以“讓簽署擔保者的過程變得簡單而快捷”。
2018年2月, 以色列最高法院宣佈了一條針對數字貨幣的決定,要求銀行對從事數字貨幣行業的企業“放行” ,允許它們進行交易,並禁止銀行限制該行業從業者的銀行賬戶。
至此,以色列銀行發現自己必須根據成百上千的初創企業的需要進行自我調整,這些企業跨越很多領域,包括支付、交易、借貸、反詐騙、保險等,搭載上區塊鏈這輛快車之後,它們為複雜的金融問題提供了相對簡單的解決方案。
在區塊鏈的大背景下,以色列的銀行和金融初創企業結合在一起,組成了以不同速度變革產業的“以色列網際網路金融混合體”。
“政府支援”成為“區塊鏈教育”發展路上的驅動力
以色列有著中東地區以及西亞最高的平均受教育年數,與日本並列為整個亞洲平均受教育年數最高的國家,世界排名第22位,24%的以色列勞動人口擁有大學學歷,其教育行業先程序度可見一斑。
在區塊鏈技術人才培養方面, 以色列政府為很多企業和教育機構提供資金支援,不斷促進區塊鏈技術開發和科學創新 。
以色列理工學院屬於其中的佼佼者,培養了大量區塊鏈技術人才和創新專案,並研發出著名的區塊鏈隱私解決方案ZK-Starks專案。同時,該校教授伊萊·本薩鬆(Eli Ben-Sasson)、伊迪·凱爾達(Idit Keidar)都是區塊鏈技術領域的知名學者,研究成果豐富。
此外, 以色列大學 則是很多區塊鏈研究先鋒的故鄉,如獲得圖靈獎的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Prof)教授阿迪·薩莫爾(Adi Shamir)、上文提到的以色列理工學院的伊萊教授均畢業於該校。
2018年3月,區塊鏈3.0專案ORBS宣佈將聯合韓國三星電子在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市開設當地最大的區塊鏈課程,內容涵蓋智慧合約、密碼學等,邀請了素有以色列“區塊鏈教母”之稱的以色列理工學院副院長Idit Keidar出任課程顧問。
區塊鏈的發展勢必需要技術人才的支撐,各國在區塊鏈教育進度上都在你追我趕,不同於美國的學生出於對自身職業生涯的危機感驅動著其區塊鏈教育的發展,以色列也有獨特的驅動力,那就是政府的支援。
當“科技狂人”遇到區塊鏈
2018年10月,以色列區塊鏈協會發布了最新的 以色列區塊鏈初創公司數量,目前已超過200家 ,其中大多數區塊鏈初創公司都集中在金融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佔據總數的近二分之一,創新性方面不遜色於矽谷。
同時,區塊鏈領域的知名公司也紛紛在以色列設立研發中心。早在2016年,位元大陸就在以色列成立了開發中心,今年7月份,該開發中心的規模擴大了兩倍。
如果將以色列擬人化,它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科技狂人,在高科技與金融技術研究領域碩果累累,也就能理解為何其遇到包含密碼學等特點的區塊鏈之後便“fall in”了。
眾多的優質創業專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進入以色列,國內方興未艾的投資環境又激勵了更多有前途的區塊鏈專案,在此背景下,轟轟烈烈的區塊鏈革命在以色列如如火如荼地展開。如果各國進軍區塊鏈行業是一場競賽,以色列無疑是有望成為冠軍的重量級選手之一。
民眾主動,政府被動
以色列的“科技狂人”屬性使得這個國家與區塊鏈天生耦合,但對習慣了傳統的控制和管理機制的以色列政府來說,很難從一開始就欣然接受區塊鏈的“改造”。因此,對於區塊鏈和數字貨幣,以色列政府抱著一種既被吸引又想抵制的矛盾心情。
但以色列是一個極度民主的國家,在接受新事物時,民眾的力量往往高於政府。因此,在以色列政府還在苦苦思索對於區塊鏈的態度時,忽然發現自己已經處在一個十字路口,而它的人民已經向區塊鏈呼嘯而去。
這種背景下,在以色列的區塊鏈發展道路上,就催生出了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 區塊鏈技術助力以色列科技創新,政府面臨著適應新科技的轉型壓力,被動之下必須去支援和鼓勵新技術。
套用中國的一句俗語:群眾的目光往往是雪亮的。水遠山長,來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