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斯普特尼克時刻”助中國成AI強國
德國《世界報》4月12日文章,原題:“斯普特尼克時刻”讓中國成為AI世界強國憑藉強大的力量,中國希望在人工智慧的研究和應用中發揮主導作用。
在上海,一些巴士配備了臉部識別技術,乘客只要掃描自己的臉就可以支付乘車費用;在北京商業區,巡邏民警配備了最新一代機器人,執法記錄儀、揚聲器、照明燈和報警燈等裝備一應俱全;中國還研製了名為“Pongbot”的乒乓球機器人,可以與人類較量……
兩年前,北京決定將人工智慧置於國家議程的優先地位。這一行動也是對在谷歌人機大戰中,阿爾法圍棋機器人戰勝中國年輕冠軍的迴應。中國的投資者談到了國家的“斯普特尼克時刻”:美國機器人在比賽中兩次擊敗中國棋手,對中國人來說,比賽是民族認同的一部分,包括在技術領域。(編者注: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後,美國感受到巨大的挑戰,從而推動國家迎頭趕上。)
如今,中國對人工智慧研究持續發力。國際資訊分析公司愛思唯爾的研究顯示,最近幾年,中國有關人工智慧的研究論文在數量和質量上雙雙取得突破性提升。同時,中國在人工智慧技術應用領域也大舉投資。
而在北美和歐洲,他們缺少政治意願,在研究的公共資助上也遠遠落後中國。目前居住在北京的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DFKI)主任漢斯·烏斯茲克萊特說,中國在人工智慧這一戰略性關鍵技術領域制訂了長遠計劃,希望處於全球主導地位。在經濟和教育等幾乎所有領域,也都制定了相關目標,並投入巨大的熱情。中國年輕創客紛紛投身於人工智慧領域,建立初創企業,相互的競爭就像一場角鬥。僅在北京,估計就有1200多家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初創企業已經落地。“在北京乘電梯,我經常會遇到一個機器人給員工送飯。”烏斯茲克萊特說道,“我在北京不帶鑰匙,也不帶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