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利斯的十年之困,百億目標何解
“但願人長久,相伴得利斯”堪稱食品行業的經典廣告之一,可惜的是過去十年,利潤卻沒有相伴得利斯,業績不斷下滑,錯失多個重點佈局,造成整個公司長期停滯不前。隨著網際網路對傳統行業衝擊加速,消費升級新趨勢,得利斯面臨的市場環境更加複雜,前景更加不確定。當下的得利斯正處於新30年開啟的早期,迫使得利斯重整旗鼓,以全新的視野,革新的魅力,探索的執念,在肉製品行業找回昔日的榮耀,助力公司完成進入百億銷售的目標。
肉製品行業的變與不變
觀察肉製品行業的發展,主要包括肉價、消費趨勢、行業格局三大要素。從產業鏈角度來看,肉製品上游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生豬的價格。行業內有一個豬週期的規律,每隔3—4年為一個輪迴。本輪週期始於2016年6月末7月初,生豬價格開始下跌,也正式開啟了本輪豬週期的下行趨勢。值得注意的是,生豬價格的下降,並沒有為肉製品企業的業績帶來明顯的提升。
這其中的關鍵原因,肉製品消費結構在發生改變,消費者對單一豬肉製品依賴性降低,對牛羊等高階肉製品需求在提升。目前,我國牛羊肉消費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我國本土牛羊肉無法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長期依靠進口來填補國內巨大的需求缺口。
肉製品行業的變與不變
根據消費趨勢劃分,肉製品分成高溫肉製品、低溫肉製品,高溫肉製品以火腿腸、罐頭為代表,低溫肉製品以培根、火腿、香腸為代表。長期以來,受消費習慣的影響,高溫肉製品在消費中占主導地位。隨著居民消費健康意識覺醒,收入增長帶來的消費升級,冷鏈市場快速增長,低溫肉製品成為消費的主流,高溫肉製品走向衰落。一直在高溫肉製品市場佔有絕對優勢的雙匯,通過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快速切入低溫肉製品。
肉製品行業分成三大陣營,第一陣營,雙匯、金鑼、雨潤形成肉製品行業“三駕馬車”,長期霸佔行業前三。其中雙匯背靠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萬州國際,在業內佔有絕對的領先優勢。第二陣營,得利斯、金宇火腿、龍大肉食等,形成區域性優勢,並不斷在全國市場擴張。第三陣營,一些地方性的弱勢品牌。雖然肉製品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由於產品迭代慢,商業模式簡單,創新能力弱,被冠以夕陽行業,短期內行業格局很難改變。
肉製品企業一直沿著做全產業鏈,打通上下游的發展路線。作為標杆的雙匯,以屠宰和肉類加工業為核心,向上遊發展飼料業和養殖業,向下遊發展包裝業、物流配送、商業和外貿等。肉製品企業的競爭最終是產業鏈的競爭,產業鏈延伸的越完整,經營風險越小,成本越低,企業的優勢越明顯。正因為如此,肉製品行業各環節競爭日趨激烈,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加強不斷加強各個環節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食品工業發展報告(2012~2017)》指出食品工業“四個並存”的結構性矛盾,即:生產集中度提升與“小、弱、散”並存;綠色高新精深加工與粗放生產方式並存;品牌價值凸顯與自主品牌培育不足並存;食品安全穩定向好與風險隱患嚴峻並存。
結合四大矛盾,加上肉製品新的消費趨勢出現,實際為肉製品企業找到突破的空間,創造新的發展機遇,有可能改變行業格局。特別是以得利斯為代表的中小型肉製品企業,憑藉積累的行業資源,通過深度整合、品牌重塑,讓企業煥發出新的活力,為消費者呈現出全新的形象,打造適合新一代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得利斯三十而立前後
1983年,鄭和平在諸城市西老莊村成立了麵粉廠。在麵粉廠取得成功後,鄭和平看到當地畜牧業發達的有利條件,於是在1986年,拿出辦麵粉廠賺到的22萬元,建立了屠宰廠。建廠的第一年,實現屠宰豬16000頭,牛1000頭,盈利69萬元。
得利斯第一個快速發展期源於1989年,公司憑藉引進西歐先進的低溫肉製品生產線,率先在國內開發出低溫肉製品,並連續10年列全國同類產品銷量第一。2002年,得利斯開啟新一輪的發展,投資2億元全套引進德國先進裝置,符合歐盟標準的200萬頭生豬屠宰專案建成投產。
同年,得利斯將有“江北第一豬”美譽的優良豬種“萊蕪黑”作為基礎母本,培育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歐得萊”品牌豬,瘦肉率達到60%左右。同時,先後在西安、吉林、北京等地建設高標準的現代化生產車間。得利斯這一系列的動作,都是服務於從單一食品加工企業向生豬產業鏈縱向整合的戰略轉型。
進入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得利斯邁出的第一步登入資本市場,2010年深交所上市。隨後的幾年,得利斯通過搭建畜牧科技平臺、農業科技平臺、食品科技平臺、生物科技平臺四大產業平臺,從豬的品種、餵食的飼料、肉製品工藝、相關產品的研發等方面實現一條龍的全程把控。
2016年,得利斯迎來自己的30年大慶。此時的得利斯擁有1家上市公司,62家子公司,四大生產基地、10個營銷中心、200多個辦事處、全國20000多家終端網點,擁有員工6500多人,總資產達68億元。在30年大慶即將到來之前,得利斯做了一次重大的人事調整,女承父業的鄭思敏接過父親的指揮棒,擔任得利斯的董事長。鄭思敏掌舵的得利斯,給新30年公司的發展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鄭思敏接手得利斯的三年多,明顯感受到公司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在人員建設上,開除了一些幾名“背景深厚、屢教不改”的老員工,規範管理;在渠道建設上,與百聯集團、祥泰實業合作完善線下佈局;與京東合作,完善線上佈局。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得利斯試圖收購澳洲第四大牛肉屠宰加工企業BINDAREE集團,另外還以4億元收購Riverstone位於中國山東境內的生豬養殖業務及資產。
得利斯兩項重大工程開始啟動,一是百萬頭肉牛分割加工專案一期工程30萬頭肉牛加工及貿易物流專案,二是存欄8000頭年出欄20萬頭仔豬的美式智慧豬場專案。鄭思敏眼中的得利斯:過去得利斯是產品主導的生產型企業,未來,得利斯要做中國高階食品產業鏈的創意者、打造者、服務者。鄭思敏為得利斯制定的戰略目標:成為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食品工業集團,2020年實現營收百億。
為了實現百億目標,得利斯於2017年對組織結構進行動了大手術,建立以事業部為主,產銷一體的扁平化組織架構。目前,得利斯旗下形成低溫肉製品、速凍肉製品、中式產品、發酵肉製品、調味品五大事業部。得利斯通過事業部制,充分發揮在各個領域,迅速對市場的變化做出反應,提升服務消費者的能力,強化企業品牌認知度。全新的得利斯已經起航,作為一家老牌的肉製品企業,是否乘風破浪到達彼岸,並不像現在看起來那麼美好!
得利斯失去的十年
2007年,得利斯創造史上最好業績,淨利潤達到7245.53萬元,十年之後,得利斯的淨利潤僅有當年的1/10,僅為777.37萬元。過去的幾年,得利斯做出種種努力,但是仍然無法止住業績的下滑。得利斯作為一家成立30多年的大型肉製品企業,預計2018年銷售收入不足30億,要到2022實現百億,仍面臨巨大的挑戰。過去的十年,得利斯到底做錯了什麼,一直徘徊在肉製品企業二線陣營。
得利斯十年之困
長期以來,得利斯全產業鏈佈局並不完善,尤其是肉製品上游的生豬。當生豬價格上漲時,公司的主營業務冷卻肉、低溫肉製品難以補償原材料的上漲。得利斯上市後的前五年業績持續下滑主營受到生豬價格上漲的影響。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龍大肉食,其生豬規模不斷擴大,實現了從原料到市場全產業鏈佈局,在生豬價格上漲時,同期淨利潤增長近2倍。
得利斯率先在國內開創低溫肉製品,然而在過去二十年,雨潤做擁低溫肉製品頭把交椅。在高溫肉製品市場,雙匯長期佔據市場第一。隨著消費結構由高溫肉製品向低溫肉製品轉變,得利斯的優勢並沒有進一步發揮出來,沒有拿出全新的戰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反觀雙匯制定大低溫戰略,通過收購美國、西班牙企業,快速切入低溫肉製品市場。得利斯戰略、戰術的滯後性,一點一點浪費掉原本的先發優勢,讓自己陷入重重包圍中。
得利斯長期佈局豬肉市場,忽視消費者豬肉消費的下降,牛羊肉消費上升的趨勢。得利斯在牛肉市場佈局是滯後的,直到2016年才正式啟動牛肉大型專案。到目前,我們還沒看到這個專案的市場表現,未給公司帶來利潤。國內肉製品企業進入牛肉市場,常規的手段,收購國外企業。2015年,得利斯計劃收購澳大利亞牛肉集團賓得利,並與相關方簽署《託管協議》同時支付500萬澳幣保證金。
原本看上去板上釘釘的事,然而兩年後,得利斯從《澳洲人報》報道獲悉,集團已將其51%的股權出售給第三方。得利斯寄希望於依託賓得利,開啟牛肉市場,最後卻是一場空。得利斯在牛肉市場只有PlanA,沒有PlanB,等待的這兩年多,牛肉市場不斷被瓜分,逐步走向高階化、品牌化。收購賓得利的失敗,讓得利斯再次失去一次戰略性優勢,延遲公司的產品轉型,影響公司未來整個產品的結構,失去一次重塑在消費者心中品牌認知的可能。
2016年,得利斯推出了全新的企業宣傳主題——以匠心,致初心。得利斯採用這個主題有兩個原因,一是響應建黨95週年大會提出的“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口號,二是得利斯人始終不忘初心,堅持品質高於一切,奉行制欲感恩的經營理念。“以匠心,致初心”相比當年的“但願人長久、相伴得利斯”顯然沒有贏得市場的廣泛關注。從品牌營銷上,“以匠心、致初心”是一個失敗之作,即沒有突出公司的產品特色,也沒有打入消費者的心智,看似志向高遠,實則平淡無奇。
回顧得利斯的歷史,從低溫肉製品、冷卻肉到發酵火腿都走到行業的前列,問題是沒有任何一款爆款產品,錯失了在細分市場上競爭優勢。從產品結構來看,在橫向上,得利斯沒有精耕細作,浪費了先天優勢;在縱向上,牛肉市場佈局的滯後,無法及時彌補單一化造成的經營風險。得利斯自以為傲的品質優勢,缺少產品的支撐,難以形成強大的品牌效應,最終結果只能是停滯不前。
從近兩年得利斯一系列動作來看,得利斯在不斷補課。得利斯與京東合作,完善線上的佈局;與百聯集團合作,完善線下的佈局,走出北方市場,走向華東。得利斯加強在牛肉領域的動作,是否能取得預想中的效果還在檢驗。面對複雜的肉製品市場,固化的競爭格局,在業績不佳的情況下,得利斯前面是重重挑戰。得利斯已經失去了十年,面對未來的十年,得利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