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神化的茅臺
味道怪的東西,千萬不要認為它不好,味道怪的東西一旦你喝上了之後,忠誠度相當得高,再喝別的東西反倒覺得味道不習慣。
文|獸爺 來源| 獸樓處
2013年,《上海證券報》報道了一位茅臺投資者,他分析了貴州茅臺在深圳商超的月度銷售資料,發現了一個反常的現象——茅臺酒價格在飆升,月度銷售資料環比卻在不斷下降。
他據此推斷:
大量的茅臺酒是沉澱在批發商或者投機客手中,並沒有流入真正的消費者手中。
這位聰明絕頂的投資者運用了畢生所學的金融、財會、市場營銷、大資料等知識,對茅臺進行了詳細分析,最後他認定茅臺是虛假繁榮,因此清空手中茅臺的股票。
5年還沒到,茅臺的股價,是他清倉時的十倍了。
泡沫的口號喊了十年了,把茅臺喊成了稀缺品,以至於每到國慶、中秋和春節,茅臺都要開閘放水,用六七千噸的增量來保證價格平穩。
2015年後,茅臺的出廠價和零售價逐漸回升,此後的上漲,被看成了中國消費升級和中產崛起的標誌,儘管1499元的價格,要高過中國大多數省的最低工資標準。
那位清倉茅臺股票的投資者有一點沒錯,茅臺早就成了投資品。人們發現,在這個通脹的年代,唯一不變的似乎也就是茅臺釀酒池裡一年3.5萬噸的產量。這個黃金蓄水池不會大規模超發,穩定地通過3000家經銷商進行分發。
即使被截留、被盜竊、被走私,但它最終會流向普通人,他們用至少1499元的價格,爭搶著買一個淬鍊多年,被一層層鍍金的茅臺神話。
1
茅臺酒被神化,最著名的故事是兩個,1915年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以及在開國大典後的“開國第一宴”上成為主酒。
這兩個故事,有心人稍微調查,就能戳破。
專注於發掘歷史真相的《看歷史》調查發現,茅臺酒當年僅獲得一枚普通的四等銀獎而已,白酒產品獲得最高獎項的,是山西、直隸、河南選送的三種高粱酒,其中汾酒是唯一有名有姓的。
對於自己拿了幾等獎,茅臺似乎也不清楚。《長江商報》曾經說:
1954年,茅臺酒瓶背標文字是“巴拿馬賽會世界名酒第二位”;
1984年,背標變成“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獎章、獎狀”。
直到2003年的背標上,才出現“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的說辭。
對此,茅臺某位重要元老的解釋是:因為我們是後來人,獎章獎狀也沒有了。酒廠曾經想方設法找過,但沒有找到。
至於“開國第一宴”上的主酒,幾年前,汾酒集團置氣,找到了周恩來總理關於國宴用酒的批示,也找到了當時汾酒負責人楊漢三的筆記,還找到了當時的目擊者,用比茅臺酒廠更有力和豐富的證據,證明“當時國宴採用的白酒是汾酒”。
但那又能怎麼樣呢,茅臺的品牌故事已經深入人心。
1949年後,汾酒一直是中國白酒的老大,原因比較簡單,不費糧食。茅臺產量小,還連續虧損。
五八年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茅臺迎來了自己的命運轉折。
偉大領袖問貴州省委書記周林:
“茅臺是用什麼神水搞的哦!那麼香,那麼美。”
長征路過茅臺鎮的時候,偉大領袖看著自己的戰士們用茅臺來處理傷口,來擦腳。
周林回答,就用您長征四渡赤水河的那個水搞。
“你確定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的那個赤水?”
“確定。”
偉人很高興,那麼多水,搞他個年產一萬噸嘛!這是人民的需要。
回到貴州,周林把老婆從省工業廳調到茅臺工作,此後不管是下牛棚還是當北大的黨委書記,他一直心心念念人民需要一萬噸茅臺,至死也沒達成。
1963年10月,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濃香型白酒橫掃會場,中國白酒界泰山北斗式的人物周恆剛給茅臺評了個第五。
那時,周總理正在非洲訪問,用茅臺敬酒的時候說,今天我用中國最好的酒宴請大家。一位外國記者當場引述了《大公報》的訊息,說中國剛評出來最好的酒,是五糧液。
據說,總理髮了脾氣。回國後,輕工業部找到一身冷汗的周恆剛,經過反覆盲評,發現茅臺的質量真的出了問題。部長和周熬夜寫了一份報告給總理,周總理用紅筆在周恆剛的名字上畫了個圈,又標了兩道橫槓:
誰給評下去的,誰給搞上去!
周恆剛與妻子分別的時候說,
“輕工部說茅臺質量上不去,我和孩子都在貴州不用回來了。”
一百多名青年技術人員和週一起去了貴州,據說,他們簽約的內容也是:不許回家。
大學畢業的季克良就是那時走進了茅臺廠的大門,並在日後成為了茅臺的掌門人和最大功臣。
2
二戰打得正緊的1942年,可口可樂董事長羅伯特·伍德拉夫要求:“不管美軍在什麼地方,也不管本公司的代價有多大,我們一定保證每個軍人只花5分錢就能買到一瓶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員工開始跟隨美軍南征北戰,他們穿著美軍制服,被稱為“可口可樂上校”。跟隨美軍的腳步,可口可樂賣遍全球。
2003年,茅臺的產量第一次突破了一萬噸。茅臺掌門人季克良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這一年,茅臺所做的另一件事,比量產萬噸更影響深遠——啟動了“軍企共建”的慰問活動。據說,季克良看到戰士們喝二鍋頭,他下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況。
軍企共建成了茅臺的傳統,每年7到8月,高管們都要傾巢出動,帶隊前往軍委直屬單位、各軍兵種、各省軍區、武警部隊開展“擁軍慰問”活動。
後來,銷售商也加入了。最近的公開報道,2018年建軍節前,廣西的銷售商們採購了農戶們的養殖產品,聯同茅臺酒一起送進了軍營。
所以才會有老領導給茅臺題詞:
茅臺酒有著過硬的質量,為軍隊建設作出過不少貢獻。
在茅臺廠內的國酒文化城裡,到訪者聽完茅臺是如何“在中國政治、經濟、外交工作中發揮的重大作用”之後,就可以參觀酒庫,那裡封存著一些特供單位的藏酒。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2006年之後,茅臺在商業上也終於翻身了。之前它一直被五糧液壓著,收入和市值往往只有五糧液的一半甚至更低。
自此之後,茅臺的終端價格和市場份額一騎絕塵。在高階市場尤其是1400元以上價位段的市場,茅臺酒佔據約90%的份額,幾乎實現了壟斷。
那時候很多人覺得醬香型的茅臺味道怪,一位金牌分析師也是茅臺的鐵粉這樣解釋:
味道怪的東西,千萬不要認為它不好,味道怪的東西一旦你喝上了之後,忠誠度相當得高,再喝別的東西反倒覺得味道不習慣。
3
“喝貴州茅臺,喝出健康來”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了。
為了證明茅臺對人體的健康,季克良創造了很多理論,包括“茅臺護肝論”。他說,統計數字表明,與喝其他酒的人比較,喝茅臺酒的人幾乎沒有肝病,而喝等量其他酒的人有肝病。
季克良說,1997年,貴陽醫學院和北京、上海的7家科研機構進行了一項科學研究,結論是包括全國多個肝臟專家都簽字認可,茅臺酒確確實實能夠保肝。
這些論調是從2002年開始在媒體上出現的,當然,首發是茅臺官網。
有意思的是,被茅臺列入背書專家名單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肝病專家湯釗猷說鑑定委員會從來沒有輕易承諾不傷肝和抗肝硬化:
酒精對肝有害這是常識。
被茅臺拉上戰車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翟為溶教授情緒更為激動:“論文的撰寫過程我全然不知,發表前也未徵得我的同意。對此,我宣告:對該論文,我不負任何責任。”
五糧液董事長王國春差點為此摔了杯子:“說喝茅臺是保健身體,不得肝癌,是沒有證據的。茅臺宣傳它的酒能保肝、護肝,這是很不道德的。”
除了護肝,在季克良的嘴中,茅臺還能治病。他自己號稱20年喝了兩噸茅臺。
2018年的一次採訪中,他還說茅臺可以治胃病和感冒。以前,他還說過外國的消費者喝了兩杯茅臺酒,治好了長期的耳聾。
茅臺的全球巡診,在茅粉但斌這裡達到高潮:
喝了茅臺可以一晚上搞八次,太太可以作證呢。
為了紀念這一豐功偉績,他在床頭掛了兩個字“正下”。
4
2010年,玻璃大王曹德旺帶著第一財經的記者參觀他在福州城郊的豪宅,攝像機拍到了未開封的整箱茅臺,摞了整整一牆,曹得旺無奈地說:
我這個酒放在家裡,漲價漲得一塌糊塗。
八年後再上電視,曹總告誡年輕人要想得開,不要著急買房。曹總不知道,他那些茅臺紙箱子拆開,妥妥地能住下一個三口之家。
當然後來人們知道了,相比徐將軍用茅臺酒箱子裝錢,谷將軍家裡有一千多箱茅臺,曹大王的那點存貨實在不值一提。
喝年份茅臺、吃山珍海味、品拉菲紅酒、玩玉石字畫,已經成為判決書的標配。
真正的行家,都是囤茅臺專賣店。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最小的專賣店年利潤都在300萬以上。
一位直轄市領導落馬後,組織發現他實際持有的資產中有茅臺專賣店。畢竟現在的行情1噸茅臺淨利潤至少100萬。茅臺亂象因此引起了關注,後來貴州的公務員一個個填表自查,看看是否持有茅臺專賣店或者幫助家人親友開茅臺專賣店。茅臺集團的處級以上幹部,也一個個被約談。
別人囤茅臺的時候,獸爺的好友你包叔正在排隊買鹽,市場上生生地被包叔們搞出了鹽荒。7年去了,茅臺的價格翻了好幾倍,昨天,你包叔終於興高采烈地宣佈:
2011年囤的鹽,終於吃完了!
茅臺的靈魂人物季克良今年正式卸任。從企業來看,他是偉大的,半年營收334億,毛利率91%,扣掉所有成本還能純賺158億。貴州2017年全省GDP1.35萬億,市值屢次突破萬億的茅臺幾可佔到七成。
李保芳接任茅臺董事長之後,軍企共建的工作陷入了停頓。從嚴治黨,從嚴治軍的大方針下,保健品不再是必需品了。
2018年8月,號稱要“長生不老”的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健到茅臺拜訪了李保芳。
這條訊息和王石就任華大基因董事長,是同一天官宣的。茅臺需要健康概念,華大更需要茅臺來開光。
果然,去茅臺朝聖之後,華大基因漲了兩天。
汪健說,華大準備在貴州建立一個醫學健康大資料中心,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就是“茅臺酒與健康的關係”。
其實,這個課題根本用不著華大科研人員費神,獸爺早就能用茅臺來延年益壽了。你包叔20歲生日的時候問我怎麼能活到100歲,我和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