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建議:刪除臉書賬號
“刪掉你們的Facebook帳戶,如果你們在意自己的隱私。”
上週,即時通訊應用程式WhatsApp的聯合創始人布萊恩·阿克頓(Brian Acton)在其母校斯坦福大學,講述了將公司賣給Facebook的過程,他同時建議學生們刪除他們的Facebook帳戶。據Buzzfeed新聞報道,布萊恩·阿克頓在一堂課程中與另一位前Facebook員工,She ++的創始人埃洛拉·伊斯拉尼一起發表了這番講話。
布萊恩·阿克頓是臉書旗下的頂級產品之一WhatsApp的創始人。在2014年臉書以190億美元(約合1200億人民幣)收購了WhatsApp。而在2017年布萊恩·阿克頓突然離開Facebook後,他對Facebook就一直持有批判的態度,原因是Facebook將盈利置於使用者隱私之上。阿克頓說:“資本至上的利益動機,或者說是對華爾街的奉迎,是導致其侵犯資料隱私行為擴大的原因,也是導致我們厭惡的許多負面結果不斷擴大的原因。”
布萊恩·阿克頓此時可能想不到,就在一天後,國外網路安全部落格Krebs On Security爆料稱:近6億Facebook使用者的帳戶密碼以未加密的純文字形式儲存,並可由Facebook員工搜尋。這則訊息,再次引發了整個網際網路領域的劇烈震動。
事實上,早在2018年《紐約時報》和《衛報》兩大媒體報道Cambridge Analytica(劍橋資料分析公司)事件時,就指出其通過為臉書平臺開發的一些測試程式,採集了超過5000萬的使用者資料。當時,新聞引爆了了全球最大社交媒體Facebook個人資訊外洩醜聞。
此次事件爆發之後,推特上#刪除Facebook賬號#迅速躥升為熱門話題,甚至成為了一些科技媒體的大標題,布萊恩·阿克頓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是時候了,#刪除Facebook#”。同時期,建立火狐瀏覽器的公司Mozilla表示將暫停在臉書上的廣告。德國商業銀行也表示,在作出資料安全性的評價之前,將“擱置”與臉書的廣告合作。
一系列的負面事件發生在Facebook的重大轉型之際。隨著越來越多的洩露資訊曝光,歐美也開始加大對臉書的“懲處”。近期德國反壟斷監管機構計劃勒令Facebook立即停止囤積人們的個人隱私資料。德國《圖片報》說,監管機構將向這家美國公司提交有關未來幾周需要採取何種行動的裁決。
隨著人們越來越擔心大科技公司的壟斷行為及其對個人資料的處理方式,日本政府也計劃成立一家全新反壟斷監管機構,重點對臉書和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進行審查。更為嚴重的的是,3月17日,紐西蘭總理阿德恩也對臉書提出了質疑,她公開質問臉書對紐西蘭槍擊事件的直播問題,並要“直接與Facebook談談”視訊直播的監管問題。
Facebook這一年來已經卷入了一系列醜聞。對於內憂外困,公司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曾在3月初發表了一篇博文——“關注隱私的社交網路願景”,文中一再強調要轉型“私密化”,加強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公司“將以私密通訊和小群體聊天為中心”,而不是照片和訊息公開分享的模式。
隨即一週後,Facebook的領導層開始了新一輪洗牌。
臉書官方宣佈,負責Facebook旗下訊息應用WhatsApp的首席產品官克里斯•考克斯和主管WhatsApp業務的副總裁克里斯•丹尼爾斯將離職。而在首席產品官克里斯·考克斯離職後, Facebook股價下跌將近5%, 跌至近三個月來的最低水平。
考克斯和丹尼爾斯只是從2017年起Facebook一系列離職高管中最不顯眼的人物。此前一年多來,Oculus聯合創始人、前執行長布倫丹•伊里布離開了Facebook旗下的虛擬現實公司;Instagram聯合創始人KevinSystrom和Mike Krieger,還有Whatpp的Brian Acton和Jan Koum以及Oculus聯合創始人Palmer Luckey都已經離開了。
考克斯在Facebook上釋出了他離開的訊息,但沒有解釋離開的原因。他只是透露了一點,Facebook正“翻開新的一頁”,將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密、可互操作的資訊傳播網路上。“這或許是一個新的產品願景:一個平衡表達,注重安全和隱私的現代通訊平臺,”考克斯在一篇推文中寫道,“這個產品需要能夠看到新方向的領導人。”
但是,目前結果表明,臉書的轉型就是要打通所有旗下產品的後臺,以便於使用者跨平臺收發訊息。扎克伯格近日宣佈,將把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等社交平臺的通訊功能打通,讓使用者交流更私密。有分析人士擔憂,儘管所有資訊都會經過端到端的加密處理,但是技術能否阻斷有心人對使用者隱私的覬覦?
美國科技媒體Verge則分析表示,這標誌著通過收集使用者資料發家致富的Facebook,整體戰略發生了大逆轉。而《紐約時報》則認為,扎克伯格正在效仿來自大洋彼岸的另一位社交巨頭。
換一個角度,技術永遠不能解決人遇到的問題,使用者隱私目前是臉書最大的命門,而臉書如果能繼續下定決定,從經營和管理層面上更加註重“資料私密化”,即便廣告收入可能有些損失,但是總能留住更多使用者的心。
這次轉型之舉只是剛剛開始,我們或許會看到這家社交網路巨頭持續不斷地變革之舉,至於這些舉措能否在未來挽回更多已經“刪除賬號”的使用者,就要看小札的決心和毅力了。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釋出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