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在四個領域發展突出
本報記者 李曉紅
“電子商務未來的經濟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中國科學院高階工程師李猛近日在由新商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企信聯盟(蘇州)軟體開發有限公司主辦,北京國富泰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的分鏈雲商專案全國發佈會上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的電子商務平臺收入3667億元,比2017增長13.1%,增長了480多億元。
李猛指出,電子商務在四個領域發展突出。一是網路購物,截至2018年12月,網路購物使用者規模達6.10億,較2017年底增長14.4%。二是網上外賣,使用者規模達4.06億,較2017年底增長18.2%,繼續保持較高增速。三是旅行預訂,線上旅行預訂使用者規模達4.10億,較2017年增長9.1%;旅遊度假特別是境外遊需求顯著增加,OTA平臺和傳統旅行社開始激烈競爭境外遊市場。四是網際網路理財,國內購買網際網路理財產品的網民規模達1.51億,比2017年增長17.5%。
與此同時,李猛認為,電子商務未來的技術應用也一定會越來越廣,雲端計算、物聯網、大資料以及人工智慧都會與電子商務相結合。
第一,雲端計算可以提升電子商務運營效率。利用雲端計算的相關技術,通過網路將分佈在各地的資源連線起來,虛擬地構建成一個可無限擴充套件的“資源池”。雲端計算技術能夠為電子商務企業提供擴充的伺服器設施、增加儲存容量,針對海量資料能夠進行快速並且有效的處理,雲端計算降低了電子商務企業執行的成本,實現應用資源和工具的“即需即用,靈活配置”。
第二,物聯網為電子商務發展保駕護航。電子商務遇到的客戶投訴很多集中在物流配送服務的質量上。將物聯網和電子商務物流相結合,藉助GPS技術,將配送包裹模組化以及對商品的倉儲、銷售終端、出庫、運輸等方面進行實時監控,讓消費者、網上零售商戶和物流公司三方實時獲悉貨物的路線,可以及時發現物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第三,大資料為電子商務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通過大資料技術對電商的商品交易資訊、價格資訊、品牌資訊以及消費者個人的屬性資訊,還有消費者對商品的評論和反饋留言等資訊進行整理分析建模,可以對電商消費者進行人物畫像分析,準確瞭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消費心理以及品牌喜好,進而對產品的銷售模式與銷售方向進行調整,以促進消費的持續增加。
第四,人工智慧讓電子商務發展充滿想象。據Gartner預計,到2020年超過80%的客服工作將被人工智慧取代。另據國外權威機構資料顯示:五分之一的消費者從聊天機器人處購買商品和服務;消費者通過聊天機器人花費超過317英鎊,摺合人民幣約2853元;40%的消費者通過聊天機器人尋找優惠,和聊天機器人拉關係討實惠。另外,5G、VR等技術對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充滿想象。
“電子商務未來的品牌化要求,將一定會越來越強。”李猛表示,對一個普通的電商消費者來說,在選擇產品時,除了價格因素外,考慮最多的是品牌因素,比如品牌的知名度,對品牌的認知度,品牌的美譽度,甚至會有特別忠誠的品牌,而這些品牌方面的維度是用來做線上訂單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在此次釋出會上,推出的分鏈雲商專案是為推動全國4300萬中小企業和商戶建立高效營銷體系和持續健康發展而打造的高效創新營銷解決方案,以“分鏈雲客”“分鏈雲商”“分鏈雲企”服務體系為核心,正是借力引流強勢電商資源,建立分鏈雲商自有生態圈體系下的分鏈和共享經濟模式,圍繞“推廣獲客、成交轉化、客戶留存、復購增購、分享裂變”這一運營模型,匯聚私域流量,幫助中小企業和商戶私有化顧客資源、拓展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客群、提高經營效率,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