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從0-1的設計更有方向
-- 前言
近期有一位朋友問我“什麼是設計風格?”,在溝通了解之下,原來是他承接了一款全新的移動端專案,不知該從何設計。這位朋友是剛入行的新人,從0-1的設計對他來說是很難把控的,但是對他卻是一次不錯的經歷。
正好我承擔的主要專案是從0-1的過程,今年3月份還經歷了一次2.0設計大改版。這款產品是我獨立設計,基本是全棧負責,所以對整個設計過程的把控和坑點都總結出來分享出來,一起學習一起共勉。
-- 進入流程
l 瞭解業務
在設計之前,一定要給自己爭取時間進行設計準備工作,而不是一拿到互動就上手設計,沒有思考的設計是沒有靈魂的。
在接到任務後就要立馬瞭解業務,知曉產品方向,熟悉使用者畫像等相關資訊,瞭解這些資訊後,在後來的設計中,更能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看待和總結設計問題。
能最快了解到業務的是競品和產品經理,當產品經理和互動對接需求的時候,設計師儘量參與到討論當中,而不要等到互動設計師評審的時候才去瞭解業務。
如果你的專案有競品,那這個資源真的是得天獨厚,它能夠讓你迅速瞭解產品的商業規劃。當然,最好對競品進行分析,不光從設計,也要從它的體驗和頁面之間的跳轉進行思考。這些過程的積累,能夠幫助你更好的瞭解互動的內容,在互動中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這裡不是說讓你去找互動的茬,而是在設計過程中,你能夠對互動的設計有疑問,多與互動進行討論,這樣能夠擴充套件設計思維,聯想更多的使用者使用場景)。
l 設計思考
設計的操作,不僅侷限於介面的內容,在設計的前期準備中,結合前期對業務的瞭解,在現有不足的需求內容裡,可以先進行風暴式設計(前期飛機稿),有準備的設計,在進入到正式設計後,能夠有備無患,更快的進行調整。
設計的前期準備可以從3個點入手:
一、顏色
顏色是整個產品的靈魂,是與使用者最直接的溝通物件,恰當的使用顏色,能夠更準確的引導使用者的操作,與使用者之間建立起信任感。
在制定顏色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品牌色,就是產品最主要的代表色。內容色或者其他輔助色,可以在首頁或其他tab頁設計時,進行新增或者調整。
-- 有品牌色
已有品牌色,是可以直接運用到設計中,除了原有的品牌色,還可以根據頁面的整體視覺需求,制定合適的輔助色,輔助色一般是用於區分不同標籤、icon、內容等。
-- 無品牌色
品牌色是被賦予意義的,一期制定後,將會被長期沿用,運用到所以與企業相關的衍生內容,基本是不會有很大跨色系變化的,所以在制定品牌色要很慎重。每個顏色代表的意義是不一樣的,有些顏色也是某些行業的代表色,所以 品牌色可以根據行業型別去制定 :
也可以根據使用者型別制定品牌色 ,OFO小黃車就是典型的例子,打造年輕陽光時尚的騎行平臺,而黃色就是給人輕快,充滿希望和活力的感覺。
還可以 根據平臺自己想給使用者帶去什麼樣的感覺 制定,這種方式最好是能夠有很多使用者進行體驗驗證,因為顏色是最直接的視覺體驗傳達,所以這種方式制定,要更為嚴謹。
我在專案中遇到的用色問題和思路:
問題:
品牌logo的代表色來自某戒網比賽提供,品牌調性不規範,無衍生產品,個人對專案瞭解不透徹,根據自我喜好,定下深紅色。
思路:
我遇到這種型別的問題,當時就考慮了平面方面的知識,顏色是否適合該產品,未來的線下物料是否適合承載物。
我的專案使用者是卡車司機,為了平臺宣傳,卡車上會貼一些車貼,卡車的顏色有很多,深紅色和藍色是很常見的。但是第一版的專案代表色是深紅色,所以在後來中,同是紅色系的衝突下,則需要調整多種車色同時適用的代表色,所以在專案1-2的設計改版中,我調整了品牌色。
有人會有疑問,為什麼定個品牌色還需要考慮線下使用場景?前蘋果設計總監曾舉過一個列子:當初他在黑莓任職,需要開始建立一個新的手機作業系統,從他們最開始的第一天就把工業設計、包裝設計、使用者介面以及市場等全部的核心整合在一起,來創造一套全新的使用者體驗。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要永遠將設計看作企業品牌的一部分。
我們在著手介面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你所能想到一切的使用場景,顏色是影響使用者第一元素,形成的產品形象是一直影響品牌形象的,所以在制定代表色一定要考慮的更全面。
-- 內容色
我一般把字型、背景、分割線等用色分為一類,這類顏色用的比較多的是白-黑色之間的灰色。我定義的顏色都是100%純色,直接使用顏色的數值。
也有設計師喜歡從#000000純黑色,調整不同的透明度使用,有透明度的顏色在不同顏色背景上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果,所以色值在提供給前端人員的時候,還需要進行調整。
內容色的制定方法就看設計師的個人習慣來調整了,只要能正常進行開發,視覺效果保持一致即可。
在根據互動設計稿設計頁面的時候,要理解內容的層級,合理的使用顏色。標題/主要內容/提示文字/icon等用色,都會對使用者產生不同的視覺指引,我找了幾家社群的介面設計,可以看到不同內容的顏色深淺都是不一樣的,整個視覺是有層次的,所表達的內容也清晰明瞭,突出重點,弱化次要內容。
二、 風格
近年來,大量留白的極簡平面風格流行於各大網際網路平臺,我們需要在趨於一致的風格中找到自己的設計風格,可以從這幾個點進行思考:
1、瀏覽競品的設計,有助於區分自己的設計想法,從競品設計中 脫離 。
2、多看其他產品的介面風格,激發設計 靈感 。
3、運用網格系統,創造合適的視覺樣式, 規範 設計原則。
4、帶入 品牌 元素,有助於品牌的宣傳。
5、加入 情感化 設計,拉近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的距離。
從0-1的設計任務量是很大的,需要規劃設計節點,可以先從底部tab的幾個主要內容先行設計,在設計中,需要從3個主要視覺層入手:

-- 圖示
介面設計中的icon的設計會提高整個介面的視覺和使用者好感度,iocn的風格有剪影圖示、輕擬物圖示、輕質感圖示、文字圖示、疊加圖示、插畫圖示、擬物化圖示。
其中, 剪影圖示、輕質感圖示、插畫圖示比較常見 ,插畫圖示多用於節日型別的宣傳、遊戲類app。擬物化、輕擬物圖示的流行趨勢比較早年了,個人認為輕質感是擬物簡化的樣式。疊加類圖示,實際屬於一種創新類樣式設計,不同顏色、線條、或透明度疊加的視覺樣式。
icon設計的風格最終還是由設計師自己最終決定的,如果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設計師可以運用常用的圖示樣式結合產品特點設計出2-3版的飛機稿和團隊人員進行討論,圖示的設計風格上要保持統一性原則。
舉例:
三大外賣美食類產品的設計都具備自己的設計風格,從產品的首頁的功能區域就很好能區分出來,專案的功能區是核心區域,通常佔據螢幕的22%~25%,該板塊是各類子板塊的入口,為子板塊引導流量,從使用者的視覺來講,該位置是黃金區域,所以業內也有稱為“金剛區”。
三款產品的用色總體都是鮮豔明亮的,餓了麼用2.5D的設計,貼近擬物設計,增加了細節,能影響著使用者的潛意識,聯想到實際的畫面。
大眾點評的設計是後來新改版的,第一感覺就是時尚,年輕。當時首頁剛出來的時候,在某網有人說過,首頁的設計顏色豔麗過於喧賓奪主,其實從首頁的每塊內容區域去分析,現有的圖片尺寸是750*1334的尺寸,金剛區、運營區、推薦區基本平均佔有內容區的1/3,在大螢幕的情況下,推薦區可視內容會變大,並且大眾的使用者使用目的性很強(檢視推薦內容、搜尋店鋪付款等),所以金剛區需要新穎的視覺為其他子功能引流。
美團的icon設計個人認為是比較普遍的了,設計穩妥,相對於其他兩款設計,圖示記憶和識別度上相對較弱。
對於從0-1的設計過程,金剛區的設計可以先使用普遍的設計方式,因為金剛區一般都是可配置的(icon可換),上線後,可以再更深入的思考優化。
-- 規範
設計介面時,一定要量化設計規範,瞭解所承擔的產品適合哪種設計風格。在設計過程中,可以利用網格系統科學的設計介面,很多設計師都會忽略網格的使用,網格系統是設計的骨架,將介面中的元素有序的組織,使整個頁面的設計更加的規範、視覺一致,提高了工作效率。
網格參考學習文獻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A3MTQ5Ng==∣=2651747078&idx
為了便於組織設計元件規範,在設計過程中,逐步把字型、圖片、icon等顏色尺寸,內容之間的距離,列表的高度等設計樣式單獨列出來,如果一開始就製作規範,後續的頁面很容易無法沿用。設計圖可以用 1@的圖設計(375*667),匯出的圖示是2@、3@ ,當然 也可以使用2@圖設計 ,這個看設計師的習慣和團隊的設計規則。
制定規範不僅是讓設計師使用,它更大的作用是方便整個設計團隊和開發團隊之間的溝通,協助開發人員撰寫統一的元件庫,未來開發的時候能夠直接呼叫。現在UI設計師設計介面的軟體大多都用sketch了,sketch中的symbol的功能能夠方便元件的呼叫,提高使用的效率。
symbol參考學習文獻
https://www.uisdc.com/use-symbol-in-sketch
安裝步驟:
1、將元件都分類命名,間隔的符號都用 “ / ” (如list/...) , sketch對其他符號可能會無法識別。
2、將元件庫檔案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桌面或者其他資料夾中,點選“ Add Library ”找到元件庫檔案,千萬 不要刪除 ,每一次元件庫檔案更新都需要重新再安裝一次。
元件之間的距離大小,給使用者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距離大,留白多的介面,給人的感覺會很高階簡潔,但是整個頁面的內容展示相對就會減少。
這兩 款產品都屬於資訊類,資訊類設計在我們的印象裡是一個頁面儘可能多展示幾條內容。第一款產品輕芒雜誌使用卡片式的設計,卡片內的標題、內容、操作的距離都是比較大的,整個設計風格比較高階,除去頂部狀態和底部導航,在1334px寬度裡,展示內容不滿3條。
網易新聞加上頂部狀態、導航和底部導航,整個整個可視內容還能達到三條半。網易的多內容展示,讓使用者感覺到資訊內容豐富,更有閱讀和翻閱的慾望。
輕芒的視覺很有自己的風格,設計很小眾,與同類產品形成明顯的對比,它的設計風格也是根據使用者特性去定製的。輕芒雜誌以興趣來組織內容,而你看到的內容都是經過有品位的人挑選出來的,所以輕芒的大部分使用者是高階有品位人群,然而這類人群對性冷淡風格很是care。
我們在設計的時候,不能一味的為了好看而好看,單也不能因為使用者接地氣就做的很low,我們應該在他們的審美中找到平衡,在未來改版中,逐漸的加入更多的美學元素,冷不丁的提高著他們的審美。
-- 情感
建議APP內的插畫部分在功能頁面設計完成後設計,先提供設計流程稿,讓前端人員更早的進入開發。
插畫部分有金剛區、引導頁、啟動頁、空白頁提示、底部tab等,啟動頁、引導頁、空白頁提示則是能加入更多情感元素設計的頁面。有很多UI設計師的視覺插畫能力是不足的,作為設計師,我們更應該在視覺設計層面重視,視覺的表現也是產品體驗中重要的一部分。
啟動頁 是APP啟動過程中第一個見到的頁面,這是啟動過程中必然存在的一個頁面,所以需要放一張圖替代啟動中的空白。作為與使用者第一個照面的內容,最好就是宣傳企業文化,logo和宣傳標語,就是給使用者最好的自我介紹。
企鵝FM和鹹魚將吉祥物運用到設計當中,擬人化的動作表情和可愛的模樣,使人印象深刻。吉祥物是企業品牌的化身和象徵,被賦予美好的意義,在資訊傳播中不僅吸引使用者的目光,也拉近與使用者的距離,更有助於企業品牌文化的宣傳。
百度閱讀則用一盞燈的形象,一句貼心的話,很是應景;百度閱讀的啟動頁還有其他的場景,每一次啟動都讓人眼前一亮,使人內心平靜。
引導頁 的內容一般是整個專案的簡介或重要功能的描述,頁數在3-5張,用在引導頁上文案要簡單易懂,每頁的文案都要取其精髓。引導頁的設計樣式是很自由的,那我們該如何加入情感化內容?
文字
好的文字是能戳人內心帶來情感的,百度閱讀的文案,讓我覺得讀書是一件文藝舒心,能夠改變生活的事,配合清新的插圖,很有代入感,讓人產生共鳴。
但並不是所有的專案都是這種高大尚走心的產品,比如金融類、教育類、醫療類等,引導頁的文字基本從使用者痛點出發,擊中癢點,告訴使用者你在這裡能解決什麼問題,平臺能給你帶來什麼。
文案不是設計師提供,但是設計師也要對文案有所理解,也需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體驗文案能否讓你產生共鳴。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協助產品,與團隊一起腦暴。
設計
如何設計?設計什麼風格?這些問題就跟設計師的個人經驗和能力有關了。設計的元素要與所提供的文案環境一致,這樣更便於使用者的理解,即使不用看文字,觀看畫面就知道所要表達的內容,要讓你的設計會講話。
我們從一款金融APP去解析設計師給使用者帶來的話,從第一張引導圖設計中,有 秒鐘、儲蓄罐、錢幣 ,它告訴我們在該平臺投資能夠更快的賺錢。第二張圖有上升的 標尺、錢幣、保險櫃 ,它告訴我們在該平臺投資是安全的,他們有嚴謹的安保功能。第三章圖,就是 暢想生活安逸的畫面 。圖的含義跟文字的含義也很貼近,很清晰給使用者表達了想要表達的意思。
空白頁提示是在頁面沒有內容的情況下,所展示的提示內容。該頁可以單純的文字提示(易缺少情感),也可以插圖配文字。
空白頁的插圖風格需要保持視覺一致性,若有吉祥物,我建議多使用吉祥物作為插畫元素,不僅達到情感化目的,也宣傳了品牌文化。若沒有吉祥物,設計中則可以加一些人物元素,同樣也能夠達到目的。
小結
底部tab的幾個主要頁面基本設計出來以後,整個APP的視覺風格就出來了,圖示樣式也是整個視覺的影響因素。從iphone6介面恢復圓角設計以來,很多APP的設計風格就開始改版成圓角風,擁有大量級使用者的淘寶,是最快發現樣式改變的。
當然,總會有些產品是特立獨行的,百度錢包就是最好的例子,直角橫行,它屬於金融類產品,使用直角的設計樣式,給使用者嚴謹、認真的感受,當然涉及到金錢的行業,給使用者正面的感受,還是挺讚的!
三、 體驗
這一步是輔助思考,當然這也是成為優秀UI設計師的必經之路。
我們在看競品或其他產品時,建議體驗流程性的使用,體驗每個介面的視覺影響,思考為什麼有些元素會引導你點選?為什麼主要功能模組要按該種方式排版?作為使用者,你覺得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為什麼同類產品,在業務發展上會有所不同?...
多面的疑問和自行解決的鍛鍊,在未來自己的設計想法上會更專業,也能更好的描述自己的設計想法。
前面的情感設計中,有提到“ 讓設計會說話 ”,其實介面設計也是與使用者對話的過程,只不過介面要說的太多,那我們就是讓這些話排隊,重先弱後。
(很多剛入門的UI設計師不知道該體驗哪些產品,沒有方向,我推薦大家,可以在設計網站看優秀設計師的UI類分享,對應文章中的其他產品例子學習)
總結
學習是日積月累的事情,從0-1是很好的歷程。在上述的分享中,我是以全站的設計思維思考的,全站設計師已成為主流,深處網際網路行業的我們,不能只低頭看到自己的一兩畝小田,要多研究資料和使用者的真實場景,當然也要研究跟自己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的行業變化 。
從0-1的設計,因為第一次經歷,設計中也有過很多問題,因為經歷了2.0的設計改版,所以結合兩次經歷,得出自己的設計思路。
第一次寫那麼長的文章,會有很多不足,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