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鍋爐排汙處理,你應該知道的事
一、鍋爐排汙目的
為使鍋爐中鍋水的水質符合規定標準,減少水垢形成給鍋爐帶來的不良影響,使水中雜質保持在一定濃度內,需要通過向鍋爐中不斷排除含鹽、鹼量較大的爐水和沉積的殘渣、汙泥和各類沉澱物,保持鍋爐安全執行,延長鍋爐使用壽命。
二、鍋爐排汙方式
鍋爐排汙分為連續排汙和定期排汙兩種。
1、連續排汙
目的:連續排汙可以排除鍋水中溶解的部分鹽質,以維持鍋水中含有可控的鹽量和鹼度,防止濃度過高影響到鍋爐產汽的質量。
安裝地點:一般連續排汙的排汙口安裝在汽包正常水位以下200-300毫米處,爐水通過不斷的加熱濃縮,使鹽彙集到爐水錶面層,連排口就安裝在爐水中鹽分含量最高的地點,以排出高濃度的鹽水,進行新的給水處理。
排放時間:連續排放
排汙率:一般為鍋爐蒸發量的1%左右。
排放地點:汙水一般由汽包引至連排擴容器中。來自鍋爐的連續拍無數是鍋爐在工作壓力下產生的飽和水,溫度較高;若突然降低其壓力,水的汽化點降低,使原來的飽和狀態被破壞,一部分水放出過熱熱量成為新壓力下的飽和水,一部分水吸收蒸發潛熱而成為蒸汽。這種蒸發稱為閃蒸蒸發。連續排汙擴容器就是利用閃蒸蒸發的原理來獲得二次蒸汽。從而達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2、定期排汙
目的:定期排汙主要是排除鏽渣、脫鹽未盡的鈣、鎂等絮狀沉澱物。減少其在鍋爐壁的附著程度,提高鍋爐使用熱效率。一般是間斷的,又稱間斷排汙或底部排汙。
安裝地點:定期排汙的管口一般設在爐水迴圈的最低點。
排放時間:定排時間是間斷的,一般選在鍋爐負荷較低時進行排放,定排排放量大,一般只進行短時間排汙就能夠達到排汙的目的,一般為0.5-1分鐘,具體由鍋爐水質而定,但應避免長時間定排以免影響爐水正常迴圈。化學執行定期工作選在每個後夜班進行。
排汙率:一般為鍋爐蒸發量的0.1%-0.5%。
排放地點:由下水包引至定排擴容器。經過減壓、擴容分離出二次蒸汽和廢熱水。二次蒸汽排入大氣或作為熱源利用,廢熱水一般經排汙降溫池排入下水系統。鍋爐排汙水具有和鍋爐相同的工作壓力及其壓力下的飽和水溫,在定期排汙擴容器前設有節流閥降低壓力,以便在定期排汙膨脹器內擴容降溫、分離出二次蒸汽。
通過正確合理的排汙裝置可排掉鍋爐爐水中的雜質、汙泥、水垢等,控制鍋水的鹼度和含鹽量,保證鍋爐受熱面的清潔,保證鍋爐產出高品質的蒸汽,延長鍋爐使用壽命,鍋爐餘熱被充分利用,可達到節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