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行業是個慢產業,創業者必須對網際網路環境高度敏感
2018年,文化與其他產業加速跨界、滲透與融合,催生了一大批文化新業態,文化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獨特優勢,激發了各類資本追逐的熱情。為進一步促進文創產業與金融資本的共榮發展,營造北京地區自主創業的“眾創”熱潮,進一步釋放中小微文化企業的活力,2018年10月24日,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北京農商銀行再次攜手 ofollow,noindex">清科集團 ,舉辦“第七屆中國文化金融創新峰會”,整合投資界與文化產業界的高階資源,透視產業動向和趨勢,以資本之力推進文化創意產業轉型發展。
會上, 豐厚資本 董事總經理杜宗霖,LGD職業電子競技俱樂部CEO潘婕,新娛傳媒董事總經理時刻,路德FC創始人張小蝶就《體育賽事的成長路》這一議題進行了討論,本場討論由 信中利 資本集團 合夥人 王旭東主持。
投資界根據現場實錄進行了整理:
王旭東: 今天是文博會大主題的論壇,北京最近剛剛結束了一個全國性的,由北京文促中心結束的一個全國性的文創大賽,我想今天這樣一個論壇有很多的選手,就是文創大賽的獲獎選手。我其實跟張小碟就是在第一屆的文創大賽裡面,張小碟是拿到了最有價值的專案獎。
今天由我來做主持人,我覺得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我其實除了豐厚資本的杜總之外,跟其他三位有多次的接觸,對他們從事運動的方向應該說是很熟悉。今天很有幸還有豐厚資本,也是在行業當中對多個體育賽事IP進行了投資,所以我想下面40分鐘,隨著幾位大家一起來聊這麼一個話題。
大的方向來講,就是在文創大的主題下如何進行體育板塊所謂的創新,我們來研究一下看看大家有各自的觀點,我是來自於信中利資本的合夥人,先請幾位自我介紹,還有關注和從事的業務做一個介紹。
杜宗霖: 我來自豐厚資本,豐厚資本現在投了100多家企業,是一個早期的基金,我們目前管理規模是三期,差不多10個億人民幣左右,在文娛體育也是我們第一大投資賽道,投資了近40家的企業,體育我們是從16年10月份開始投的,目前為止投了8家公司,涵蓋了體育賽事IP,到運動消費品,到體育培訓、體育大資料,相關體育裝置的製造,還有體育娛樂衍生的平臺。目前主要關注與文化領域和消費早期的投資。
王旭東: 杜總他們既有傳統的足球這一類的,也有電子競技,還有速度賽車,內容其實是非常的豐富。潘總是來自於電競界的一位大咖,有請她。
潘婕: 非常感謝參加這樣一個論壇會議,我從事的行業是電子競技,LGD職業電子競技俱樂部的CEO,也是創始人,我們俱樂部跟傳統的體育足球、籃球俱樂部也是一樣的,我們旗下是有多個電競遊戲專案,旗下有大約十多支職業電競的站隊,我們的站隊會代表俱樂部的品牌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參與各項活動。
現在整個電競的發展,電競的賽事其實也跟傳統的體育賽事開始了主場化,也就是會落到整個城市裡面。我們自己其實也有一個賽事團隊,我們賽事團隊會去跟官方,比如像大的遊戲廠商共同聯合去做官方的職業聯賽。
同時我們自己也會去做一些三方的賽事,這一塊都是圍繞著賽事在進行,我的戰隊會去參加賽事,我們自己也有賽事團隊會去舉辦賽事,我們自己也在經營著線下的主場,在主場裡面也會舉辦賽事。另外就是我自己還做了一個線上的賽事平臺,這個賽事平臺主要就是圍繞著賽前、賽中、賽後的一些資料和資訊。另外就是有非常多的三方或者是官方的一些賽事,會在我們平臺上進行,這個是我公司目前所做的事情。我們的主場是在杭州的下城區,主流的遊戲專案DOTA2,英雄聯盟,(守望先鋒)等電競遊戲專案,我們都有參與。
在今年的8月份,我們也代表了中國去加拿大參加了DOTA2的世界總決賽,取得了世界亞軍的成績,也是中國最好的成績。
王旭東: 上次冠亞軍決賽的時候,我們辦公室的同事都很關注,半夜起來看你們的比賽。下面有請時刻,新娛傳媒董事總經理,08奧運會的一個核心的骨幹。
時刻: 非常容幸參加今天的峰會,我來自於光華基金的,同時我也是新娛傳媒的董事總經理,光華基金其中體育和文娛板塊是我們主要看的一個賽道,新娛主要是在新聞媒體和賽事服務方面的業務。近期我們也在籌備一個國家級的體育健身的一個全媒體的傳播平臺。
王旭東: 光華基金一方面是資本,一方面是產業。張小碟穿的這個褲子,這一套已經自帶廣告了。
張小碟: 我是路德FC的張小碟,路德FC是亞洲最大的綜合格鬥賽事機構,我們的賽事目前在全球大概是60個國家,150多家電視臺有播出。綜合格鬥這個運動是最近20多年興起的一項運動,融合了中國的功夫,歐美的拳擊和巴西的柔術等,同一種情況下進行競技,這個運動實際上源於中國的李小龍,其實是有中國文化內涵的,雖然把國際成熟的賽事品牌,源於中國,所以帶回到了中國,帶回中國之後,我們讓它成為了第一個在央視現場播出的賽事,跟湖南衛視成立了合資公司,重點做綜藝和影視。另外跟北大聯合成立了綜合格鬥的國際研究會,而且出版了自己的教材,這個教材是在國際上唯一的一本,已經進入了中國十所最頂尖的高校,我們實際上是體育+娛樂的公司。
我們在工體有一萬平米的格鬥健身俱樂部,這是一個綜合格鬥的培訓,白領健身,還有粉絲的聚集地,就在工體的對面,大家可以去我們現場看比賽,去我們那裡健身。
王旭東: 大家去三里屯,站在阿迪的專賣店那個地方,再往南看,就能看到路德FC的戶外廣告。就像剛才潘婕講到的有她自己的主場,潘婕舉辦和張小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一個大城市繁華的低端擁有自己的一個場地,經營自己的場地,不斷要參加或者是標誌性的行業賽事,還要有自己的場地。所以我想他們目前所處的產業發展階段,已經是一個TO C的下沉,粉絲的聚合業態。
我和時總之前做過交流,他以前在大型賽事,奧運會賽事的時候,其實是有非常成功的國際品牌對接的優勢,他在選擇目前在做的體育媒體服務平臺的切入點,一定有很深的思考。
從微觀上應該聽到了大家所從事的賽事類別是有差異化的,有TO C的,也有媒體,還有具體的搏擊,有電競,有賽車,大方向其實覆蓋應該多個不同的細分行業。在運營的過程當中,我現在從創業的角度來講,應該有至少三到四年的時間,這個問題就是說我們選擇將體育賽事,體育的IP作為我們的投資或者是從事的方向,到現在來看,我們這個選擇是不是正確的選擇?然後我們目前走到了哪個階段,杜總也可以結合自己投的專案,給大家做一個分享。
杜宗霖: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其實投資體育賽事IP是一個挺難的事,因為在中國這個環境下,大部分的民間賽事IP做到盈利是很難的,能打平就很不錯了,主要收入結構上會有很大不一樣,國外媒體版權是佔了很大部分的,中國媒體版權幾乎沒有。TO C的粉絲消費量也很低,可能政府的補貼變成了很大一部分,好在我們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都比較發達,能觸達到使用者的渠道比較多,所以多了一些所謂的變現途徑,比如說電商、直播,但是大部分來看還是要靠一手,大頭是(鬥爭),其次加的政府補貼,挑選體育賽事是非常難的過程,體育賽事是一個龍頭的行業,你挑了一個賽事本身,後面會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你投的是足球賽事,如果你投一個民間的賽事就很難做,很受區域性的限制,足球最頂尖的是中超,中甲,後面的衍生沒有做了,只能做培訓,培訓業務地域性非常明顯,所以挑選體育賽事選標的的過程是一個很困難的過程。
我們唯一投了一家體育賽事公司是一個汽車直線競賽的賽事IP,為什麼投它,是因為它後面依託的是整個汽車的大行業,有像汽車的供應鏈,場地,像汽車的相關旅遊,尤其是衍生的巨大產業在後面支撐著,所以我們才會投資,如果在看標的的過程中,這個賽事IP後面沒有一個很龐大的產業做依託,其實發展起來是很難的,可能會受到國情的影響,可能會受到經濟環境的影響,稍微有一個波動,就會著火,就會很危險。
王旭東: 我和杜總都選過賽車的賽道,我們跟中央電視臺合作了唯一上央視做直播的欄目,叫中國越野拉力賽,無論是場地賽,還是達喀爾拉力賽,做一個TO C端的賽事,都不是一個特殊成熟的階段,但是這樣的賽事背後對這個產業的拉動,確實還是存在的。
在去年中國體育產業有一家上市公司,就是休閒運動體育的上市公司,叫易盛賽車,這個是做場地賽事和車隊,用中國房車錦標賽為龍頭的賽事,打動了周邊產業的服務。
電競在17年,我覺得討論得已經很多了,18年現在是一個英雄聯盟賽事第八年了,已經進入了職業化的階段,是嗎?
潘婕: 整體的英雄聯盟的賽事,已經到了第八年了,一直都是職業聯賽化,它其實一直處於一個發展的階段。
從今年開始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就是整個的職業聯賽開始有了一個升級,首先第一個就是騰訊英雄聯盟這一款遊戲,開始推行了主客場制,也就是說參與頭部職業聯賽的十幾傢俱樂部,都會分批次放到每個不同城市去發展城市的本地化和本地化的粉絲,我們俱樂部就是作為第一個俱樂部,然後落戶是在杭州。
這一塊其實俱樂部可以參與的東西就會更多了,從我們俱樂部的角度來講,原先對於賽事來說,其實我們只是一個參與者,而且像過去作為一個賽事的參與者,其實我們和整個賽事的關聯其實並不大,從整個聯盟體系的升級,包括這種主場化的開始之後,其實俱樂部從原先的參與到現在的開始參與整個聯盟化的分成。比如像LPL有十多個名額,新的一些廠商或者新的投資人他可以去購買空出來的兩個名額,現在也有京東隊,或者是B站隊,還有蘇寧隊伍,他們會出高額的錢去拍賣,拍賣兩個職業聯賽的名額。
那麼這些名額以及整個賽事的收入,比如說來自廠商贊助商的收入,來自這些轉播權的收入,整體都會給俱樂部分成。像過去的時候,其實俱樂部參與的整個聯賽的聯盟分成是非常少的,就是幾十萬。現在其實電競俱樂部去參與聯盟賽事的分成,會高達幾千萬,這是一個參與度的升級。另外一個就是俱樂部作為賽事的主辦方之一,就是落戶到各個城市,其實是可以去跟本地很多的產業相結合,比較常見的比如說是跟旅遊產業的結合,或者是像我們會去做跟商業綜合體的結合,就是跟當地的娛樂消費互動,會去做一個本地的粉絲經營之類的,其實就是俱樂部從賽事只是一個參與者,到現在參與得比較深度,有很大的聯盟分成,再到俱樂部作為主辦方之一,能夠去用本地化發展,就是自己的一些本地化思路等。
王旭東: 你的主場我去過一次,你們和亞運會在杭州的電競主館進行合作,在這個地方做電競小鎮,你有沒有預測這樣一個電競小鎮,能夠帶動大概周邊多大的面積,以及多少的人口?
潘婕: 我所在的是杭州下城區,有1300畝的規劃,下城區是圍繞武林廣場為中心,另外一半政府投資已經全部拆遷,這1300畝全部用於做電競的小鎮,包含核心的電競,因為2022年亞運會會有電競專案,包含電競專案的電競大型盃賽館,可以容納8千到一萬人。還有聯賽館,你上次看到的是現場只能4、5百人,現在其實政府已經出資做了一個升級,在旁邊重新打造,這個月會完工,這個場館是可以容納8千人,英雄職業聯賽會在裡面進行,每年會有60場的英雄聯盟的職業賽事。
其他周邊和整個電競商業街,然後電競這些創業城等,這些政府都是會有一系列的規劃。我們其實還是從賽事的角度去著手,我們在之前舉辦的職業聯賽,其實線上的觀眾,第一場賽事已經達到了全球同時觀看的人數是三千萬,線下我們當時舉辦的幾場賽事,現在也有一個月五萬人次的引流,這是職業聯賽。
未來的杯賽,會有更大的引流,包括現在其實也有非常多的電競相關的企業,已經開始入駐,和電競相關,以及VR、AR的公司也開始入駐。整個這一塊政府給了我們非常大力的支援,包括政策的申請等。
王旭東: 其實這次電競亞運會的成績,我們還是非常好的,我們是拿到了三塊金牌。
潘婕: 這一次是一個表演專案,22年會成為亞運會的正式專案。
王旭東: 時總最近看了很多,但是最近有沒有投體育賽事?另外,從您過往十多年參與體育產業,您覺得中國體育產業目前處在一個什麼樣的階段?從您的過往從業經驗來看,您覺得目前這個階段是中國體育產業要突破的地方在哪裡?
時刻: 我最近看了很多,也在儲備專案,最近還沒有投。從整體的體育賽事來說,賽事是整個體育服務的核心價值的來源,你剛才問到了現在是一個什麼階段,現在是一個穩定的,不斷髮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實際上我們現在從產業結構方面來說,實際上是體育服務業所佔的份額還是相對比較小的。
賽事實際上是體育服務業裡面的一個核心的資源,決定這個賽事到底好還是不好,有很多的方面,比如說組織,比如說贊助,票務接待,包括衍生品,其中一個核心的方面也是剛才杜總提到了,就是賽事的轉播權。所以從新娛這一方面,實際上希望從賽事傳播權的角度,從體育媒體的角度來切入,來深入到賽事的核心領域來運作。
我剛才提到過的現在正在籌備的一個國家級的體育健身的多媒體的平臺,它一方面是我們國家首個體育健身類的一個高清頻道,同時配合這個頻道,還有整個手機端的網際網路電視,新媒體傳輸的平臺。
這兩方面實際上希望打造的是一般全媒體接觸的受眾渠道,在這個渠道里面我關注當然不僅僅是賽事,但是賽事是其中的一個核心的資源,所以我們在傳播過程中,也是希望通過全媒體的平臺,切入到一些品牌賽事的核心關鍵點,比如說觀賽的體驗,觀賽體驗裡不僅僅有線下的參與,還有線上的。以觀賽的體驗來作為一個引發點,再去觸及到其他的平臺商業變現方面的一些核心資源。
時刻: 您講到的這個高清數字電視這個頻道,我覺得蠻感興趣的,可能從健身大的角度來講,包括很多小微的休閒運動,跑步、騎行和釣魚,都是大的賽事,還有健身房裡的內容,其實內容還是很豐富的,包括搏擊,都可以歸到健身這個裡面來。
我覺得很多是原來的像央視的有風雲足球頻道,現在逐漸向APP化了,您再去做這樣一個高清頻道,是本著一個什麼樣的思路,是一個全媒體的思路,還是就是想打造一個精品的平臺,肯定是一個全媒體的思路,這個全媒體不光光是內容,除了內容之外,還要有很多的商業變現的一些渠道。比如說現在很多這種青少年體育培訓會,它的推廣途徑實際上非常單一,現在還沒有一種完全的視訊化、互動化的一些傳播介紹的手段,所以我們會把節目,把這種新媒體的互動體驗,把這種電商的變現手段融合在一起,打造一個全方位的和這個受眾接觸的渠道。你可能在看電視,你可能在看一個奧運冠軍,在教擊劍的課程,你看見腳上穿的擊劍鞋,還有身上穿的支撐衣,還有額頭上,你按一下搖控器,就實現了購買。
另外實際上這個平臺也會應用一些新的傳播的技術,過去這種和受眾之間的互動,更多的是從小屏到大屏,從手機到大屏,很難實現從大屏回到小屏,回到手機,我們現在是通過技術的手段,實現真正大屏端大資料的解析。
王旭東: 這是一個內容結合的場景營銷。
時刻: 跟所謂的購物又不一樣,因為我們是一個全民健身的平臺,這個平臺的目的還是傳播全民健身的理念,傳播一些精品的體育內容。
王旭東: 一個投資人正在做相關領域突破性的實踐,希望下一次我們專門來交流這個方面的內容。
小碟是這裡面應該有跨界思維的創業者,而且路德FC自從落地之後,確實是經歷了明顯的幾個階段,從落地賽事,到央視做直播,現在你們要落地到搏擊廣場的業態,我覺得小碟可以講一下,你覺得中國的從搏擊,或者說有幾個相類似的所謂同業,他們的發展各自的特點,以及你認為什麼樣的道路是最優的道路?
張小碟: 其實我以前是做網際網路,做遊戲的,一直跟著雷軍做了很多年的遊戲,後來又跟著老周做IP,我後來是360IP的負責人。
跨界做體育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去東京看東京格鬥的比賽,確實沒有想到一個格鬥的比賽,現場能夠那麼熱血沸騰。因為它其實就是把一個體育賽事進行娛樂化的包裝,進行很好的整合。我們回頭來看中國很多的賽事,如果做體育比賽,它就是純粹的體育比賽,更像是我們小時候參加的運動會,擺一個造型也不會擺,上去之後就開始打,打完就下來了。國外的出場有音樂,有開場秀,有人生的信仰,有幕後的故事,有他的團隊,把一個純粹的運動員變成一個有血有肉的功夫格鬥偶像的明星,我以前也做IP,我在想實際上一個好的賽事也好,它一定是首先要包裝打造成IP,同時要造星,我們在海外包括日韓,我們是把格鬥和綜藝,和影視,進行結合,培養了功夫明星。
我們現在把這一套體系在中國進行復制,本土化的改造。做遊戲是不打烊的銀行,下班了,玩家還在玩遊戲。做體育是一個慢產業,盈利是慢一些。像遊戲賺錢很快,但是時間很短。一千三兩年,現在一年或者是半年的時間,要快速的迭代,做下一款遊戲。但是體育是能夠做百年產業的,喜歡足球的,看英超比賽的,從他的父親和爺爺,就是曼聯的球迷,這個會延續到下一代的,他會買票到下一代,會去支援他的球星,會去買他們的裝備。體育產業是一個需要持續性經營,長期需要耕耘的,需要把你的IP品牌打造起來,通過粉絲運營,通過粉絲來變現。
所以我們在做IP的時候的理解,你有粉絲,並且粉絲能夠變現,這個才是IP。你手上有IP,事實上並不是IP,你有沒有足夠量的粉絲,你的粉絲能不能變現。中國純粹做體育產業還是比較難的,所以我們通過一些泛娛樂的方式,包括跟湖南衛視合作綜藝節目,一個目的是推廣,娛樂化的方式是最好進行大眾化的推廣方式。第二,通過把這些功夫明星進行娛樂化的包裝,讓他變成一個大的明星。我們在海外做的最成功的一個明星,格鬥界的姚明,身高兩米高,一年的經濟收入是十個億人民幣,我們分帳10%,就是1個億,這是非常可觀的。
我們現在在培養中國的功夫明星,最好的是 功夫熊 貓,一個95年的小胖,體重應該是160公斤,這個在亞洲屬於非常罕見的選手,目前在韓國和日本的出場費已經達到了100萬美金,造星是反哺IP非常好的途徑,綜合格鬥館也進行會員制,去我們那裡健身,進行格鬥的訓練,還有參加我們的比賽,採購我們的裝備。
我們跟國際知名品牌合作的裝備,我今天穿了這個品牌,並不是打廣告,確實很舒服,我們專門有團隊進行研發和合作。實際上體育產業我認為是一個泛娛樂的產業,中國很多的團隊純粹在做一個體育公司,如果光是這樣做的,確實是比較難的,這是我們在創業摸索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和想法。實際上沒有先例,也是摸索著往前走。
王旭東: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大會希望通過專業的眼光,然後給出一個結論性的答案,就是如何能去加速體育賽事這個行業,或者加速每個具體的體育賽事,或者這個行業當中有哪些獨門的訣竅。
張小碟說到了這是一個慢產業,或者你要去培育粉絲,你沒有培育的過程,也就沒有收割和收穫。最後我們簡短把大家切一下主題,就是產業的融合,大家所處的產業當中,投資也好,還是產業自我升級也好,它裡面關鍵的要素在哪?大家可以把自己最關切的點講出來。
杜宗霖: 我給一點核心的建議,其實也是做體育賽事的要素。首先給三點建議,尤其是民間賽事要提高賽事最高級別的競技水平,因為只有強強對決,才有話題性,無論是場內和場外,只有這種有話題性的衝突,才具有廣泛的媒體傳播價值,只有有傳播價值了以後,才可以做娛樂化,這是一個核心。
第二,核心創始人要對網際網路產品和中國網際網路環境有高度的敏感性,尤其是運用一些新的渠道,比如說抖音出來的,你是不是要做抖音,這是和使用者和粉絲產生高密度的聯絡手段,也可以談這些跨界的合作,談政府也好,談這些投資也好,都是極有幫助的。
第三,中國體育行業幾乎沒有專業的人才,不只是在競賽方面,是在商務方面,在網際網路產品方面都沒有專業的人才,其實重點投入精力去培養自己的人才,是非常關鍵的。
王旭東: 投資人的建議是看過多個專案以後找到的痛點。電競現在是所有體育產業裡面,目前是風口,分帳多了。作為電競這個業態來講,我感覺可能從政策這個方向上來講,還是我們要去把握。一方面要關注市場,也要關注導向,我覺得這一點你如何去把握?
潘婕: 其實像電競體育賽事,其實兩種型別,一種是官方的職業聯賽,品牌賽事,參與的都是職業級的俱樂部,他的收入會來自於賣名額,會有轉播權的收入,還有廠商的收入。18年我認為已經是處於一個高速發展,並且逐步成熟的時間段,我們也在嘗試自己做的賽事,這一類的賽事其實有一個最大的痛點,那就是賽事的品牌,賽事的品牌很難長期的維持,或者做得很大。最主要的原因其實現在從電競賽事來說,收入還是比較單一,只有廠商、贊助商,或者賣轉播權給直播平臺的,其實我們自己也是做了一些突破,比如說我們自己做的一個賽事叫南洋杯,我們嘗試跟旅遊的結合,我認為像這種結合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結合方式和結合點。
我們當時是怎麼做的?我們是用我們的賽事品牌,吸引到的是來參與或者是來觀看這個賽事的年輕人,我們會把他們吸引到某一個固定的地點,比如說是新加坡的某一個旅遊的景點,比如說我們把他吸引到一個封閉式的油輪上,我們會驚訝的發現把這些年輕人聚集到一起,會產生一個年輕人之間的社交,會產生很大的消費。像油輪電競賽事,普通的油輪會有普通的人。我們通過賽事吸引過去的年輕人群體,他的消費能力是原先油輪群體的十倍甚至以上。我們做主客場或者官方職業聯賽,除了騰訊官方會拿到分成之外,作為賽事的主辦方之一,應該要嘗試去做更多的產業聯合,或者是突破。其實這樣的職業聯賽能吸引到非常多的線下和線上的觀眾。線上的觀眾是不是能夠有進一步的轉化,比如說類似周邊的銷售。
線下這些年輕人過來了之後,周邊的這些配套是不是能否升級,是不是能參與周邊的配套。因為這些人群過來了,我們會打造一系列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年輕喜歡吃的,穿的,用的,我們會參與進去獲得分成,我跟哪一個娛樂業態合作,我們通過職業聯賽,通過賽事吸引來的群體,這些人流給你增加的收入,我們再去獲得收入的分成,這也是賽事來自收入突破的方式。
王旭東: 這說明電競這個生態已經過度到可以向粉絲深度去挖掘價值的階段。時總給我們說一下關於下一個階段的突破,或者是痛點,給我們一些建議。
時刻: 一方面我想講的就是在品牌的傳播有效性和創新性上面,坦白來講就是在品牌的傳播和創新,在很多西方的發達國家都成立,這些成立是不是適合中國的情況,比如說傳播權,比如說通過衍生品,通過票務計劃和接待計劃去做賽事品牌傳播,到底適合不適合中國的情況,它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是不是在這?這個是需要考慮的,尤其在現在這樣一個多媒體融合的新媒體時代。這一方面實際上是需要考慮的。
第二個是市場開發的角度,實際上現在的市場開發,我想講的是合理性,國際奧委會的市場開發原則是有一定的規律,同時裡面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原則,舉一個例子就是清潔場館原則,並不是多就好,並不是贊助商涵蓋到所有的類別都好。實際上有它的內在的規律。實際上它的這種市場開發,這種商業變現是完全還是有它的內在的規律,比如說要以觀眾的受眾觀賽的體驗為主要關注的點,這兩點是我想提出的。
王旭東: 就是成熟的商業開發,要有它自己的一個規律,不能超越階段,或者是超越規律,要關注大家的體驗。期待出小碟現在用的三里屯所謂的下沉,以及粉絲的深度去聚合,你感覺大概多長時間,會有一個令你比較欣喜的成果?
張小碟 :的確是一個慢產業,我們的目標是把它做成一個百年產業,整體上這個產業需要10、20年,這是很正常的,但是起勢和轉變是需要有三五年的時間,對於體育的從業者也好,或者看這個體育產業的投資人也好,這是一個心理預期,三五年是要有的。這裡的突破點和痛點在哪,一個是人才的問題,一個就是視野和跨界的問題。
現在體育產業大多數都是體育從業者在做體育創業,首先他們具備了第一點就是足夠熱愛這個產業。第二點可能還需要更多的一些專業的跨界人才的加盟,比如說他們對於怎麼進行市場營銷,怎麼進行包裝,怎麼跟資本進行對接,這些方面可能是有所欠缺的。所以把自己熱愛的事怎麼變成一個生意的事,可能是人才這一關需要去解決的,所以更多需要專業的人才的進入。
第二,我們探索出來的一個出路和解決方案,就是跨界,跨界是體育產業的一個出路,有的是體育+旅遊,有的是體育+地產。體育+娛樂,馬雲以前總結過這叫雙H,一個是健康,另外一個是娛樂。我發展成三個H,健康和娛樂合在一起是荷爾蒙,我們做的其實就是荷爾蒙產業,暴力美學,很性感,很時尚的,但是都會很喜歡的。投資人和媒體問過我,體育產業會不會是一個細分的產業,格鬥我說一定不是的,荷爾蒙是人的本質需求,這是人的本性需求的東西。街邊有人打架,都有一堆人微觀,這就證明了這個產業的價值,所以我認為還是人才和這種視野,和跨界的思路,決定了這個產業能夠多快到達一個成熟產業,也許是三五年,如果人才到位,這種模式能夠迅速摸索清楚,可能會更快。
王旭東: 每位從投資人的角度,從行業的角度,從產業的角度,對於今天我們討論的這個話題,體育賽事的成長路,以及對產業融合,都發表了各自的觀點,希望大家有所收穫。謝謝!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810/4369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