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數字中進化,商業在AI中覺醒

正如nEqual CEO鄔劍在10月16日的2018金投賞國際創意節nEqual “AI 賦能 共創·共贏—— AI 科技賦能智慧商業高峰論壇”上所說的那樣,“我相信AI可以準確的定義為一個時代,這個時代不是一個風口,而是未來人類長期與其共存的一個方向。”
nEqual CEO鄔劍
我很認同其對“共存”的理解。凱文·凱利在《必然》中說過,“我們想要的不是人工智慧,而是人工智慧。與一般的智慧不同,智慧是專注的、能衡量的、專門化的,它還能夠用完全不同於人類認知的方式思考。”
從這個角度看,AI的價值並不是取代人,而是在共存當中,提供專業化的智慧。這就是為什麼今天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對AI表現得如此熱衷,當AI的智慧與傳統行業的應用場景相疊加,必然代表著更優的生產力,這勢必帶來各行各業競爭格局的再一次重新劃分。
被AI“逼”出來的商業價值
人工智慧對企業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我認為應該是一種危機感。
十幾年以前,網際網路剛剛啟動的時候,傳統企業沒有意識到網際網路代表著一種新的生產力,所以傳統行業開始不斷被網際網路所顛覆。網際網路時代讓企業學會了用未來的視角來思考當下。所以當人工智慧的方向被確立之後,企業因懷著擔心被顛覆的危機感,反而更快的走向了人工智慧。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很有趣又很現實的邏輯。
nEqual首席產品官兼總裁任佩禹
AI對企業到底有什麼實際的價值?nEqual 首席產品官兼總裁 任佩禹 認為,AI從技術上可以幫助企業做到三點。
第一是減少成本。以智慧機器人和智慧客服為例,企業內部的流程自動化,可以幫助企業的人力資源更好的進行分配,能用機器去替代部分原來人力的工作,起到降低人力成本的作用。“同時,AI還可以減少無效資源的付出,比如說可以更多的識別一些虛假流量,能做更精準的廣告定向。” 任佩禹說。
第二是提升效果和效率。任佩禹認為,“用大資料和AI結合的方式做更精準的預測和洞察,做真正能夠影響商業決策的產出。同時,可以基於內容關聯性的推薦包括自動化的內容生成做真正的規模化的一對一的互動,以提升我們的決策效率和消費者體驗。”換言之,決策才是企業用AI實現高效率的根本,而不是智慧本身。
第三是發展新的增長點。的確,當所有內部流程做到高度的自動化和自我決策的時候,那麼所有的人力資源可以幫新興的創意點或者新興的應用場景遷移,最終幫助企業加速創新,並由此發現新的增長點。
AI是數字化轉型的必由之路
數字化的趨勢已經成為這個時代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而走向智慧化則是通向數字化企業的必由之路。所以,AI技術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會扮演重要的角色。
寶潔資訊長林麗
寶潔資訊長林麗在出席由nEqual 主辦的2018金投賞國際創意節“AI 賦能 共創·共贏—— AI 科技賦能智慧商業高峰論壇”上也分享了她對於企業數字革命和人工智慧應用的理解。她說:“企業數字革命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聚焦在企業商業流程的轉型上,第二部分是商業模式的創新,稱其為破壞試創新,改變當下商業的模式來創造出更新的商業的模式。” 在企業向大資料和 AI 轉型上,林麗重點提到:“企業在商業流程轉型中應該注重三個步驟:數字化、優化、和自動化。企業可通過實現數字視覺化、資料分析和指導、決策支援和自動化決策等重要階段,逐步實現商業流程的轉型。同時,決策支援和自動化決策已經進入的人工智慧應用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需要充分重視 BI(商業智慧解決方案)和 AI(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應用和連線,清晰梳理核心商業流程,改變原有思考模式,才能推動企業從 BI 向 AI 的發展,幫助企業實現在 AI 時代保持領先。”
數字化時代,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發展中的企業,都在積極探索 AI 在其成長及生產發展過程中的價值和意義。
按照任佩禹的理解,AI在企業內部落地應該有兩個重要的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組織架構和人力資源的支援,數字化轉型其實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的是企業內部的敏捷化的組織架構的支撐,所以AI本身也是一種意識形態,要求企業能有以AI的思維去思考商業的人才和架構。
第二個方面,是技術的支撐,比如資料管理平臺、演算法平臺、商業分析平臺和相關的系統要能夠被搭建和被融合。最重要的是定義在企業戰略下,AI到底應用在哪個商業的場景,需結合各項 AI 技術的成熟度綜合考慮。
而在這兩個方面的支撐力實現之後,任佩禹認為,AI到真正執行的時候要需要分三步來走:第一步是資料的線上,第二步是分析洞察,第三步是閉環的優化。只有三個步驟都達到一定成熟度,才能最大化發揮 AI 自我進化的優勢。
實際上,人工智慧和雲端計算、大資料這些廣義的技術趨勢有個明顯的不同,就是AI必須結合場景才有價值。
那麼,從營銷領域的AI應用來看,在不同的階段都可以應用AI技術幫助企業跟消費者進行更好的營銷和互動。比如在認知階段進行自動內容生成,更精準智慧的定向;在資訊階段可以做更精準的網站內容,包括互動內容的個性化的調優,預測分析;在購買階段可以做相關的產品關聯推薦,和更敏捷的自動化應答。對外可以做消費者的應答,對內可以幫助企業優化自己內部的一些運營的資源等等。
AI的口號千篇一律,但靠譜的實踐萬里挑一。對 nEqual 來說,最有意義的實踐,就是通過自身的實踐,做到從AI中來,到AI中去。
任佩禹表示,“nEqual 在投放環節,對自身廣告的投放,今年已經全面採用了AI的策略作為輔助,比如我們曾經幫助一個日用品品牌做投放。客戶下屬多個產品,不同產品 TA 不同,對頻次要求也不同。如何在集採回來流量後,在流量不可精準預測和要保證推送比的情況下,最大化各品牌的 Reach,避免資源浪費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在這個場景中,我們使用了強化學習和線上學習的方式,構建了一套能夠把流量以實時的方式精細化切分,自己做預測,自己做執行,自己進行優先順序調優的智慧策略,上線之後明顯幫助廣告主提高了效果,降低了CPRP。”
Twitter曾釋出過一個研究顯示,對於消費者來說客戶服務的重要度比品牌自身要高出30個百分點。從這個角度看,nEqual通過AI演算法來實現的智慧營銷,本質上就是將客戶服務與效率提升到極致,這是典型的技術驅動的商業價值。
nEqual:如何做數字化轉型的賦能者
說了這麼多,為什麼 nEqual 會談人工智慧,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品牌?
的確,這是成立還不到一年的品牌,它是精碩科技集團旗下落地資料智慧技術和應用的事業部。早在2014 年,就已經拿下 Intel 在國內的第一個品牌 DMP 的公開招標,在數字化營銷領域迅速名聲顯赫。
nEqual 的品牌理念是:讓企業和消費者成為朋友。
以 nEqual DMP 為例,nEqual 嘗試基於 OpenShift 容器雲搭建系統,極大地提升了新部署的搭建效率。另外一方面,海量的營銷資料融合消費者 CRM 端的多品牌資料管理也是一項重要的突破,它能幫助品牌主對消費者的資料掌握更為多元化,實現千人千面的溝通策略,為品牌後續需作出的商業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很顯然,nEqual 的目標是通過技術的創新,去成為品牌與消費者的聯結器。
應該說 nEqual 能夠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是將差異化做到了極致。據我瞭解,nEqual 的團隊由廣告營銷、CRM、技術研發人員組成,多維度的視角和對AI技術的運用形成了獨特的運營體系。另外,nEqual 開始佈局AI四年,已經完成了整個產品在基礎平臺、運算平臺和前端應用層的整合和打通,已經形成了成熟完整的解決方案,方便於整個產品與客戶內部的產品進行整合。
而在技術層面,nEqual 始終關注資料價值,而資料本身就是AI的三要素之一,這讓nEqual 距離AI更近。同時,nEqual 在資料安全方面一直是行業的領先者,比如nEqual 資料安全管理系統已經通過國際公認標準最高、最權威的鑑證準則-ISAE3402(《鑑證業務國際準則(ISAE)第3402號――對服務機構控制的保證報告》)及 ISO27001標準,在行業內達到了最高的安全標準。
在我看來,nEqual 這樣品牌存在對企業數字化的程序會有重要的價值。在今天這個時代,企業變革的速度在加快,企業的壓力在於無法專注核心業務的創新,那麼nEqual 恰恰可以幫助企業提供與消費者的連線服務,而讓企業可以更專注於業務創新。而在此過程中,AI技術只是手段,nEqual 能夠做到的是將這些技術落到實際應用場景中,從而幫助企業實現更多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