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租民宿哪家強?四大主流短租APP深度測評
隨著旅遊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在出遊中更注重高品質的住宿體驗,多樣化的民宿成為酒店的有力補充,豐富著住宿市場。時下,民宿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住宿業態,而住民宿在很多人眼裡,也逐漸成為一種潮流。
搜尋應用商店,短租APP多到眼花繚亂,究竟有何差別?今天,筆者選取4家主流短租類APP——國內三大短租平臺的途家、木鳥短租和小豬,再加上一個短租鼻祖Airbnb,從各家的公開資料進行對比,深度測評各家的產品、設計及發展方向,總結其差異所在,讓使用者對它們有更清楚的瞭解。
一、公開資料

(據公開資料整理)
據公開資料整理,國內主流短租平臺房源分佈情況如上圖,Airbnb仍是主打國外市場,國內房源數量有待提升,從其覆蓋城市來看,途家更側重海外市場,而木鳥短租和小豬是主打國內市場,各有所長。

(據公開資料整理)
從主流短租APP在主要應用市場的下載分佈情況來看,在華為和OPPO應用市場裡,除了Airbnb表現突出之外,其他三家不相上下;從360手機應用市場的下載量來看,木鳥短租和小豬相對較高,Airbnb則表現得弱一些;從最為公正的IOS市場反饋資料來看,途家最高,木鳥短租其次,Airbnb第三,小豬則略顯單薄。
不過從整體資料來看,Airbnb在下載量上還是有很大優勢的,木鳥短租和小豬總量勢均力敵,途家稍差一些。

(據公開資料整理)
從四大短租APP的使用者評論量來看,Airbnb穩居第一,木鳥短租緊隨其後,途家和小豬分別位列第三四位。而各家的評分,木鳥短租以4.9分位列榜首,小豬短租4.8,Airbnb4.7,途家只有4.5,如此來看,使用者口碑最好的當屬木鳥短租,而途家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綜合以上兩點來看,Airbnb可以當選優秀了,這大概與其自身的名氣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想要留住更多中國使用者,Airbnb還需要加強其APP產品和功能的本地化程序,使APP的使用更符合國人習慣和標準。木鳥短租以總下載量排名第二評分第一的成績當選優良,這大概離不開平臺對房源品質把控的功勞。小豬第三,途家則排名末位,這可能與其使用者定位高階受限有關。
二、APP產品功能設計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APP是各家的門面,也是平臺招攬留存使用者的“必爭之地”。APP的功能則是使用者對該平臺的第一印象。所以,我們就先從APP的首頁展示說起吧。
1、門面印象:首頁

從上圖可以看出,各平臺都有熱門城市或者熱門目的地以及精選房源可選,這兩個屬於基礎功能,只是各家的叫法不盡相同。Airbnb是愛彼迎Plus,途家叫優選PRO,木鳥短租起名四木房源,小豬僅有一個特色房源標籤,暫無名稱。
短租行業的鼻祖Airbnb,發源於美國,去年推出了Trips平臺之後開始主打體驗功能,這一點從其APP功能佈局上清晰可見。開啟Airbnb的APP,大部分以房源推薦為主,特別是這個“高分體驗”版塊。點選進去體驗的型別也是相當豐富,包括體驗課和工作坊,藝術,餐飲,歷史,運動,大自然,娛樂,健康與養生,音樂,夜生活,可以說涵蓋門類之廣也顯示了Airbnb做好體驗的決心,真正踐行讓旅行變得不一樣。但仍要考慮到中國旅遊發展的國情和階段性特點,可能年輕使用者對於這種旅行體驗的接受度會高一些。
低價好房是途家首頁的一個版塊,其中包括超值優惠,週四特賣,今日甩賣三個子選單,將平臺上的優惠房源直接展示出來,方便有需求的使用者選擇,是一個凸顯短租價效比的版塊。但是點進去會發現,其實優惠力度並沒有想象中大,大部分優惠價較原價只是打了9折,小部分可享受8折優惠。
說到房源數量和城市覆蓋數量,這兩點看似官方的資料內容,只有木鳥短租一家平臺在APP上展示,讓使用者對於這個平臺狀況有一個大致瞭解,給使用者感覺更真實,增加使用者對平臺的信任感,可見對使用者需求及脈絡還是把握地相當準確的。
此外,小豬首頁側重的是商旅使用者,此外還有芝麻信用,螞蟻花唄和小豬保險。雖然只是簡單提及,但內容上還是考慮到了使用者的關心點。

求租是木鳥短租獨有的一項功能,可以釋出詳細的需求資訊,然後坐等房東聯絡你,從中篩選中意房源。這個功能對懶癌患者來說可謂福音,也確實好用。筆者釋出上海求租資訊,大概5分鐘之後收到了第一條資訊,半小時內收到了共計28個房東反饋資訊,效率相當可觀,實用性很強。
2、輕社交:發現版塊
開啟以上四家平臺的APP,都有一個叫做“發現”的版塊,著力於增加使用者粘性,但仔細對比來看大同小異。

Airbnb命名為故事,包括民宿,美食,景點,藝術,靈感,探店等幾類。類別豐富,但後面藝術,靈感分類比較抽象,界限模糊,例如景點和藝術裡都可以看到建築這個小類,如此使用者查詢起來容易混亂,相對困難。

途家的發現版塊,包括城市探索(熱門城市展示),發現故事(內含房東故事,達人體驗),精選推薦(這部分以達人體驗為主,包含旅遊攻略和本地推薦,內容多且雜,分類模糊,適合時間充裕的使用者快速瀏覽,故事性很強,但是對於有目的性查詢的使用者,實用性感覺上略差)。

木鳥短租的發現版塊,涵蓋特色房源、旅遊攻略、旅行故事、出行專題、熱門評論。特色房源和旅遊攻略實用性強,給使用者以指導作用,房東和房客故事則是注重輕社交,讓使用者出行前即可簡單瞭解房東。通過熱門評論,使用者即可在入住民宿前做到心中有數。發現版塊的分類下無子選單,如果分類能做得再細緻一些,使用體驗會大幅提升。

小豬短租的首頁即發現,以房源推薦為主,展示不同城市的多樣化的房源風格,頁面美觀度十足。因為兼具首頁功能,有最新活動展示,但是對於需求確定的使用者,除了滑動選擇城市之外,其他似乎再無優勢。若目的地非熱門城市,還是搜尋框最實用。
3、使用者訂製:我的
與APP裡其他頁面有明顯的分發屬性不同,我的頁面更具私密性,主動性,這個專為使用者訂製的版塊,其設計以符合使用者習慣為主,才更利於使用者的停留,增強使用者粘性。

如圖所示,四大平臺對我的版塊設定通常包含優惠券,邀請好友,訂單/評價,成為房東幾個部分。但各平臺屬性側重不盡相同,各家也有獨特的“招牌”動作。
在Airbnb獨有的旅程裡,可以看到所有你去過的城市,類似於軌跡,激勵使用者去更多的地方,點亮更多城市。但是在開具發票這一細節上,Airbnb較其他三家弱一些。Airbnb不提供房客住宿金額的發票,只提供房東服務費金額的發票,這對於有發票需求的房客來說,就十分尷尬了。
途家獨有的線上客服入口,方便房東或房客向平臺及時反饋資訊。但是對比各平臺頁面來看,途家的設定是最簡潔明瞭的,頁面相對空閒,內容看起來並不豐富。
木鳥短租將獨有的求租放在我的版塊裡,方便使用者隨時檢視房東反饋資訊,信用方面還有芝麻信用和小白信用的位置,使用者授權即可隨時檢視信用分,實現免押入住。還有故事環節,這一設定應該是鼓勵使用者分享內容,實現輕社交的一種方式,提高使用者互動性。
小豬則是將開啟門鎖放在我的版塊裡,是智慧門鎖推廣及應用的落地方式,使用者通過APP即可獲得開門密碼。我的特權包括免押入住,先住後付,商旅認證,一目瞭然,當然前提是需要開通和授權才能使用。
三、房客預訂流程
作為民宿預訂類APP,評判標準還是以使用者體驗為主,以上海迪士尼樂園為例,筆者分別註冊了四個平臺的賬號進行下單,對比各平臺的預訂流程體驗。

在註冊之後,除了Airbnb之外各家均有新使用者優惠券贈送。途家300元優惠券,約可抵扣房費的6%;木鳥短租送88元優惠券,約可抵扣房費的10%;小豬送300元滿減優惠券。雖然都是贈送優惠券,但顯然木鳥短租優惠券力度最大,途家其次,小豬則最小,另外,在下單的時候,木鳥短租是否使用優惠券的設定更加機動靈活,更具人性化,考慮到小部分出差報銷額度的差異,而其他平臺則是必須勾選使用優惠券,這一點當然對於大部分人還是適用的。
從房源的搜尋上來說,Airbnb的推薦更智慧,搜尋過上海迪士尼樂園之後,再點進來就會有上海的相關推薦,包括房源和體驗等,給使用者提供引導。其他家搜尋直接輸入城市或者地標名稱即可。

如圖,搜尋之後出來的房源展示頁面,Airbnb優先展示的是plus房源,可以看到數顯為46套房源,途家不顯示,木鳥短租四木房源顯示385套,小豬優選顯示153套。從精品房源的數量上看,木鳥短租最多,如此,使用者可以基本判定木鳥短租對房源品質的把控略勝一籌。

從搜尋結果頁的標籤來看,除Airbnb之外,其餘三家均有標籤可以勾選。從標籤的內容設定來看,木鳥短租和小豬的標籤種類相對更豐富一些,途家則簡單一些。從標籤設定的不同不難看出各家運營重點:途家主打自營民宿,斯維登公寓就是重中之重。木鳥短租的可做飯和一室一廳,可以看出平臺看重使用者需求,注重實用性。小豬的差旅首選,則是直接將人群定位到差旅使用者。
另外,關於溝通,在各平臺選擇中意的房源聯絡房東進行諮詢,Airbnb的房東則是通過郵件聯絡,這種方式即時性差一些,這一點更符合國外使用者的溝通習慣;途家、木鳥和小豬均可通過線上聊天與房東取得聯絡,諮詢疑問,其中途家和木鳥可以實現與房東電話聯絡,使得溝通更有效率。值得一提的是,途家、木鳥和小豬平臺上的閃訂/速訂功能,可實現快速下單,較少操作的中間步驟,節省使用者時間。
四、總結
從國內主流短租類APP的體驗和產品設計不難得出,各大平臺的使用者群體還是存在一定差異性的。
綜合來看,Airbnb更看重國外使用者和有出境遊需求的國內使用者,當然,作為主打情懷的Airbnb來說,注重別緻的體驗更是其APP的level所在。途家則主打以斯維登公寓為主的自營品牌,利用現有資源仍然延續其B2C模式,走高階使用者路線。木鳥短租則更看重實用性,注重平臺房源品質的把控,同時實現高中低價位全覆蓋,重點放在家庭遊群體,整租且可具備洗衣做飯功能的兩室一廳成招牌。小豬則是主打差旅使用者,商旅認證權益吸引使用者。
隨著國內短租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各平臺尋求差異化爭奪使用者是必然趨勢的。不過從目前各平臺的發展情況來看,在功能上尋求創新,以使用者為根本,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