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中國工業和資訊化發展系列藍皮書出版

10月30日,由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編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17—2018年中國工業和資訊化發展系列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釋出會在京召開。
該系列藍皮書共25部,總計700餘萬字,既有對2017年工業和資訊化領域整體發展狀況的深入分析,又有對該領域2018年發展前景的權威預測;既能重點考察2017年中國工業整體發展狀況、工業發展質量、產業結構調整、工業技術創新、資訊化發展水平、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等巨集觀問題,又從微觀上關注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子資訊產業、積體電路、軟體、消費品、原材料、裝備工業、無線電、北斗導航等細分行業的具體發展狀況;既能從理論層面解析重點政策,探尋區域發展特色,又能以具體企業為例展開個案分析;既能立足於國內工業和資訊化發展的實際,又能關注歐美及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先進經驗。
精深研究二十餘個專業領域 全方位詮釋產業發展全景
該系列藍皮書自2012年推出,歷經數載發展,已經成為工業和資訊化領域的重要參考資料,受到業內專家、學者、企業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和一致好評。據介紹,該系列藍皮書在覆蓋面、行業縱深度以及創新研究等方面獨具匠心,精深研究二十餘個專業領域,是國內少有的全方位詮釋產業發展全景的學術著作。
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陳鵬鳴致辭
深入貫徹實施“十三五”規劃綱領 把握戰略視窗期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同時2018年也是改革開放40週年。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要審視複雜局勢,科學判斷,正確決策,把握戰略視窗期。在此背景下,要繼續加快推進製造強國、網路強國建設,深入實施推進中國製造建設,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動工業加快實現提質增效、結構優化、發展方式轉變、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為此,該系列叢書提出要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著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降低對外依賴度。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僅要求各種創新資源的充足投入和有效整合,還需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造完整的創新鏈條和良好的生態系統,以應用促發展,加強整合創新和協同創新。
二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進製造強國建設。
發展戰略性產業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引發的重大產業發展機遇的必然選擇。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因此,去產能調結構轉動能應擺在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著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力促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是著重優化實體經濟發展新環境。
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秦海林
主題演講《影響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
匠心打造 聚焦產業發展熱點
賽迪顧問總裁助理兼產業大腦營運長 邢婷
主題演講《中國新興產業投資機會》
近年來,智慧製造、大資料、新興產業投資等成為產業發展和關注的新亮點。系列藍皮書自去年起增加了中國智慧製造發展、中國大資料產業發展、中國新興產業投資的專項研究,並形成了行業專著,釋出後在業內引發了深刻的影響。今年,該系列叢書繼續深化研究產業熱點,對大資料、人工智慧、智慧製造等一系列產業熱點進行了深入剖析和展望,並獨具匠心的打造出產業專著,旨在梳理工信產業熱點領域的新形勢、新模式和新變化,併為具體的實施提供參考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