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騰訊還能剩下什麼?馬化騰深夜提問未知焦慮
10月23日,馬化騰在知乎提問:“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技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這是馬化騰參與知乎2018“網際網路洞見者”提出的問題,頃刻間引發全網範圍內的強勢關注,也是該活動舉辦以來累計回答數最多的一個問題。

馬化騰欲次印證自己內心的想法?
時隔六年,馬化騰的問題再次被送上熱潮,上次發問是騰訊處在被質疑抄襲後的開放初期,當下移動流量紅利殆盡,使用者行為方式也發生大變。如今,馬化騰發問:“網際網路處於人類歷史發展的哪個階段?下一個十年,網際網路升級的大致方向在哪裡?”,騰訊為何提出這個問題,網友的答案又能帶給馬化騰什麼啟發?所有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馬化騰在知乎的兩次提問,正是體現了對騰訊未來的焦慮,而馬化騰也想在網友的回答中看到一些不同的東西。其次,兩次問題的時間段都在騰訊有新戰略動作之後,但這次騰訊提出問題的背後卻是騰訊股價的大跌,而當時騰訊的股價還處在比較好的狀態。
從2018年3月至今,騰訊的股價已經從460港元一路跌至260港元,跌幅超過40%。在騰訊內部的諸多業務中,其中最讓馬化騰隱隱擔憂的就是遊戲,根據2018年二季度財報,網路遊戲收入環比下降12%至252.02億元,其中端遊收入為129億元,同比下降5%,環比下降8%;手遊收入為176億元,同比增長19%,環比下降19%。騰訊在財報中提出端遊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因為新遊戲釋出排期的影響,加上政策監管讓遊戲市場陷入低迷,更加影響了新遊戲商業化受阻。營收和股價都不被看好,騰訊為了增強投資人的信心,從2018年9月7日起連續20多天回購股票,累計涉及8.87億元,但依然難以挽回頹勢。
接著,騰訊大刀闊斧的進行了直接改變,就是內部調整組織架構。在這個敏感時期前後還有一個訊息,那就是馬雲的退休,9月10日教師節當天,馬雲的退休也讓阿里巴巴這種獨特的合夥人機制走到眾人面前,在馬雲的公開信中表示,這套機制讓阿里巴巴有了“靈魂”,使阿里巴巴的使命和文化得以堅守和傳承。因此馬雲認為,阿里巴巴已經“有足夠的自信和能力”迎接董事局主席的交接,而這就牽扯出來一個新的問題,作為bat巨頭中的騰訊發現,六年前的的組織架構已經不適應現在的市場環境,所以騰訊的疑慮由此而生,而這也正是馬化騰對騰訊未來戰略反思的本心。

騰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馬化騰之前問過企業高管,騰訊的核心能力是什麼?16個高管當場作答,最後確定兩個答案,一是流量,二是資本。是的,對於騰訊來說,最強大的是流量,但是網際網路企業不僅僅是流量,譬如淘寶的商品、Facebook的社交,今日頭條的內容,但對於騰訊來說,微信卻是最重要的根基。2018年,在微信的社交流量紅利下, 小程式生態成為熾手可熱的風口。雖然微信孵化出拼多多等快速成長的企業,但是對於騰訊來說,社交是企業根基,使用者更是未來重要發展的目標。雄墨商業觀察認為,抖音的崛起就是騰訊焦慮症的開端,抖音日活超1.5億,也是騰訊和今日頭條對立的原因所在。
2018年,是內外飽受煎熬的騰訊開始防守的一年,子彈簡訊的出現,雖然來去匆匆,但是也在騰訊內心留下了痕跡。或許網友很疑惑騰訊的焦慮,微信已經是國民社交工具,還有什麼能夠震撼其地位嗎?其實,馬化騰在2017年網際網路大會上就說過,“每一個身處網際網路的人都會有一種巨大的危機感,——這裡產品和使用者需求變化太快,即使是騰訊,也感覺有點跟不上節奏…我現在年齡大了,感覺自己越來越看不懂年輕人的喜好,這是我最大的擔憂”。是的,從抖音裡就可以看出來,抖音的出現搶走了騰訊本該壟斷的流量,一切能產生社交流量的本該屬於騰訊,直到騰訊重啟微視,宣佈30億補貼,騰訊對未來的危機感開始顯現。
回到原點,騰訊在使用者眼裡始終是一個社交網路強大的企業,也是因為這樣,它才會以自身的優勢屢屢成功,但不論是QQ也好,微信也好,這種過分依賴社交的背後,並不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雄墨商業觀察認為,網際網路線上流量已經在漸漸消失,馬化騰的焦慮不僅僅是和抖音之間的矛盾爆發,更暴露出騰訊這家巨頭網際網路企業在未來戰略上依然依賴馬化騰的不思進取表現。
未來騰訊還能不能成為時代的佼佼者
從馬化騰這次的提問中可以看出,涉及的不僅是自身的焦慮,還有科學、產業網際網路等話題。不可否認的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淡出,即將到來的將是萬物互聯的時代,也將賦能各行各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對網際網路企業來說是邁入新的領域階段,對每個人來說也是全民關注的話題。早在2017年的網際網路大會上,有人提出,未來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人類?馬雲給出的答案是,人類對自己大腦的認識不到10%,10%創造出來的機器不可能超越人類,與其擔心技術奪走就業,不如擁抱技術解決問題。
是的,現在的企業不論是騰訊還是阿里,大家都在擔心下一個物聯網時代的來臨,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即將結束,在上一個有流量紅利可挖掘的經濟上行年代,騰訊這些企業還能收割使用者,但是人口紅利結束後,網際網路時代就會處於飽和狀態,如果企業都只是無邊界的擴張自己的業務,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未來的流量之爭已經越來越難,新的使用者和流量從哪裡來,騰訊也在用自問式的方式去找答案。馬化騰之所以一直提科技的重要性,就是認為只有掌握科技才能保證下一個時代來臨後,企業不會處於慌張的情況,才能保持戰略的制高點,因為只有技術是難以逾越的東西,也是馬化騰想建立的企業護城池。
不久前,三大通訊運營商表示,將於2018年邁出5G商用第一步,併力爭在2020年實現5G的大規模商用。雄墨商業觀察認為,5g時代即將到來,未來能支撐企業利於生存的,不僅僅是流量使用者的爭奪。而未來三年也一定是技術的瓶頸期,萬物互聯的年代會為我們會鋪設不一樣的藍圖,企業和使用者更能享受到物聯網時代帶來的恩惠。隨潮流而走的趨勢下,網際網路企業、創業公司、資本家都會隨著這個時代產生更多的迷茫和焦慮,如何成為新時代的弄潮兒也正是馬化騰問題後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