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涉足電商?這波推廣可不低調

或許是受了拼多多等電商產品“異軍突起”的啟發,今日頭條推出了自己的電商APP“值點”。

2018年08月18日,“值點”在App Store上線了。直到這兩天,被媒體熱議。而“值點”之所以成為熱議話題,也在於其背靠的大樹——今日頭條。
公開資訊顯示,“值點”是北京空間變換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產品, 今日頭條有限公司為該公司的唯一股東,佔股比例為100%。
今日頭條涉足電商已非首次,作為中國僅次於騰訊的“流量池”,流量變現的商業邏輯,似乎順理成章。早在2016年,“今日頭條”便與“京東”宣佈推出“京條計劃”,為京東及其平臺商家導流;今年,頭條旗下爆款“抖音”更與“淘寶”達成深度合作。
經過與京東合作,為淘寶引流,今日頭條終於按耐不住對電商這塊蛋糕的野心。
2017年,今日頭條上線“放心購”,即便自帶流量“利器”,“放心購”並未能發出多大回響,並在今年4月,被分拆為“放心購3.0”和“放心購魯班”。在“放心購”碰壁並被分拆的關口,“值點”橫空出世,似乎寄託了今日頭條在電商征途上的新希望。
雖然各個媒體標題統一的“低調”、“悄然上線”,但“值點”似乎並沒有那麼低調。別說這兩天扎堆的媒體報道,僅在App Store的推廣就已經十分高調了。

在14日以前,“值點”確實夠“低調”的,每日下載量不超過100,是一個合格的小透明。然後在14-16日突然發力,馬上就榜上有名了,進入總榜榜單300名左右。
想必今日頭條推出獨立電商App的野心,也不會讓它就此沉寂。
雖然一番動作引起的關注不小,但看看評價卻著實有點慘。
下載飆升, 總評價卻只有57個,評分也只有3.5分。

大多數的置頂五星的評論,還都是8月18日第一版應用上線當天統一時間的好評。

而大多數差評都在吐槽 活動虛假 。“值點”主攻平價產品,推出了“9.9包郵”、“低至3折”、“新人專享福利(1元)”等活動,活動吸引人,但是領不到,這就成為了差評的理由。
當然對於目前“值點”App只有兩種結算模式——貨到付款及支付寶付款,並 不相容包括微信在內的其它線上支付模式 也引人吐槽。
以及因為值點與“今日頭條”定位的使用者群體相同,沒有加入女性相關的分類,還背了一個 歧視女性 的鍋。

這樣的評價,就算今日頭條的粉絲忠實度再高,引流再到位,也很難讓人有下載的慾望。
一旦app上架,使用者評價就變成影響銷量極其重要的一個因子。作為運營,都怕遇見差評, 使用者評價總分低於3.5,通常瀏覽下載轉換率就會大大降低,並且在同等量級下,差評多、評分低的應用排名也會靠後,然後就開始惡性迴圈。
使用者的抱怨以及一個小型伺服器故障就可能會導致頁面上幾十個低分和負面評論。而就算是忠實的使用者很喜歡你的產品,也不太可能花長時間認真寫一個好評。同樣的道理,提高評分或者讓使用者修改差評也是一件很難的事,即使你已經解決了他們的問題。 更慘的是,一個差評需要用多個好評才能抵消,在此情況下,應該怎麼做?
差評纏身,該如何規避和補救
1、關於規避:
優化產品什麼的就不多說了,我們從一些細節方面著手。
提示好評的介面不僅要考慮使用什麼樣的資訊,比如使用更加人性化和符合產品自身風格的文字,還要想到何時提示使用者去評分。
除好評引導之外,也要防止在 App Store 出現負面評論,還有來自不滿使用者的重要反饋。比如App中加入反饋按鈕,將使用者的投訴評論變為使用者反饋。如果使用者選擇在App中給開發者傳送反饋,這就可以將評分轉移到一個非公開的頁面,可以避免負面評論出現在公開場合,並且依據使用者的反饋,能夠促進產品迭代。
2、關於補救:
單純做評論有一定的風險,最優質的方法是積分牆的真實使用者在下載完之後隔一天再評論,下載量與好評一起做,不但下載量提高、留存時間長,使用者權重高,還可以提升好評數量比例,提升App星級,讓差評儘快從眼前消失
今日頭條有一定的品牌號召力,依託頭條,“值點”擁有顯著的流量優勢和使用者優勢。但對於“值點”本身而言,能否整合上下游、優化供應鏈是關鍵,使用者粘性還需培養,在這期間,還是要多重視使用者評論,先入為主的初始印象太差很難改觀,因為產品體驗差和差評損失使用者可就太不應該了。
電商App你最喜歡哪家?
你是今日頭條的忠實使用者嗎?
可以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互動討論哦~
相關閱讀
ofollow,noindex">滴滴倒下的一瞬間,嘀嗒、美團、曹操、神州都做了什麼?
“開學第一課”遭吐槽、LOL決賽未播出,央視影音應用商店差評還有救嗎?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多點aso公眾號
微訊號:ASOU

aso|乾貨|運營|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