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留學市場切入,社交產品「Gravitee新引力」要深度服務高淨值人群
雖然社交 App 層出不窮、從人脈管理到荷爾蒙驅動花樣各異,但依然有細分下去的可能 —— 比如從留學生及海歸人群切入做社交產品。
「Gravitee 新引力」(後簡稱:新引力)就是這樣一個小程式,它 9 月 18 日上線 ,它有兩大特點,使用者中留學生及海歸人群佔比過半,以及注重線下真實場景的互動。新引力小程式的主頁面,是使用者資訊流,顯示了使用者們的的頭像、姓名、性別、年齡,以及所在城市、高校和所在行業等資訊。
如果對某位使用者感興趣,可以選擇關注此人、留言或者發起邀見(邀見是指留下你的邀約主題、場所和日期等資訊,傳送給對方,如果對方確認赴約,則可以直接線上下見面)。
據瞭解,新引力的創始團隊均有海外留學背景,創始人劉峰有多年的 留學後市場從業經驗,2011 年 創辦「合圖教育」,主要 業務是協助留學生在暑假期間回國修到國外高校的學分, 這也是新引力起步的動力和使用者池。
合圖教育生源遍佈北美300餘所高校, 累計一萬多名學員, 這些學員普遍高知、閱歷豐富且消費水平較高,但 海外留學歸來依然存在很多難題,其中,高質量社交、搭建有效人脈、融入國內職場是幾大剛需。
除了留學生,新引力還 通過線下活動獲取使用者,並藉助線下真實的社交場景、活動及合作機制,將使用者啟用。
其一, 與企業合作辦線下活動 ,獲取真實、精準的使用者。目前已經和普華永道、米高蒲志、哈羅單車等多家大中型企業合作舉辦線下活動,場均轉化 150 位使用者。此外,也與多家外企合作,在國內外高校成立了新引力俱樂部,通過「內創業」的方式協助企業完成校園推廣,給在校生提供商業實踐機會。
其二,新引力先後組織過多場 名校校友會系列合作活動 ,藉此吸引到一些哥倫比亞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的校友,也藉此連線起剛畢業的校友與已經深入職場的優秀校友。
藉此, 新引力的使用者畫像從單純的學生,上升到了世界 500 強白領、高管等更具社會資源的高階圈層,目前總註冊人數在 2 萬人,年齡在 18-35 歲。
為了激發社群活力,除了線下活動,新引力小程式也強化了社群屬性。在「引力誌」板塊中,新引力邀請了一批職場精英、情商高手來做 PGC 內容輸出,每天更新原創內容 50-80 篇。
使用者活躍度方面,據官方資料, 小程式的 DAU 在 2000 左右, 平均每位使用者每週會和 2-3 人交流,活躍使用者日均停留時長在 30 分鐘左右。
新引力聯合創始人 & CEO 劉峰告訴36氪,為了針對性獲取使用者,目前註冊篩選的門檻比較高,均為人工稽核,身份證資訊已經納入審查,但暫時無法核實學歷、地區等資訊的真實性,但官方表示, 正在逐步加強 學歷資訊的 稽核機制,需要使用者配合上傳學歷證明及畢業證。
圍繞這群高淨值使用者,新引力 未來可能延伸出多種變現模式、經營方式。
據劉峰介紹,他們首先會考慮生態內的會員費、廣告營銷費、諮詢服務費,以及將使用者價值引流給希爾頓等 B 端合作方實現盈利。其次,也會考慮從教育培訓、職場培訓出發做 內容付費、知識付費等配套產品。再下一個階段,也會嘗試落地關聯性業務,如獵頭、旅行、遊學、海外接業等。
To B 合作方面,新引力目前已經在廣州簽約了 50 多家線下商家,但目前的引流、推薦均為免費,因為使用者量還需積累。團隊目標是,今年年底擁有 10 萬以上註冊使用者,然後開啟變現、轉化。
和其他的職場社交應用相比,新引力的使用者規模較小,其目標使用者量本來也比較有限。畢竟「28 原則」下精英人群是更少的那群人。反過來看,細分、垂直也是新引力的潛力所在, 維繫好為數不多的“2”能產生遠高於“8”的商業價值。
想做「全球青年人才社群」這個點也足夠精準,但還是應該考慮到以下問題,或者說風險:
其一,人群總數少,並不意味著服務難度降低,相反這群人對品質、服務、產品體驗的要求更高,也更難滿足。
其次,真正有家學、有資源可待挖掘的高淨值人群,很難對這樣的社交產品有需求, 圈層之間的能量差怎麼流動、盤活,考驗得不僅僅是上線一款產品,而是一整套的運營邏輯、互動場景。 把人放在一個小程式裡不叫社群,互動起來產生 1+1 大於 2 的價值才叫社群。
其三,不少黑卡、高階俱樂部也能提供新引力規劃中、將要提供給使用者的 高階俱樂部服務。 如果要競爭得過這些黑卡,新引力就要有更獨特或者更全面的超級會員服務,比如,類似淘寶的 88 VIP 這樣適應使用者多樣需求的一站式服務。
當然,類似新引力這樣從特定人群關係出發,且落地為線下活動的,並非沒有成功案例,Lean in就是範本之一,其公益屬性更重一些,但這至少說明青年群體對此類機構的需求,及機構本身的社會價值。
最後, 劉峰表示,團隊預期在 全球 40 個名校落地「新引力俱樂部」,年內將在廣州、深圳落地城市俱樂部、行業俱樂部,以此為線下據點做職業發展、半熟人社交的生態。在 劉峰的 規劃中, 俱樂部成員的資訊會被記錄下來,形成資料沉澱,形成終身制的會員體系。
—————————————————
注:我是36氪茉小莉,關注文娛、消費領域的新鮮事,交流可加微信 Spontaneous-Literary,勞請備註姓名、公司、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