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讓Ceph去支援更多的雲了
過去一直在OpenStack後面用Ceph也挺好”,同方有云CTO姚寧說,“但市場需求變化了,上層的大資料分析、人工智慧等資料需求越來越大——所以,是時候讓Ceph來支援更多的雲了。”
有云(UnitedStack)是國內最早一批推出基於OpenStack的公有云服務商,在2013年首家將Ceph落地於雲端計算生產環境後,它又成為了國內首家通過Ceph統一了映象、系統卷和儲存卷管理的服務商。
數年前,在見證了公有云市場網際網路巨頭的強大表現後,從OpenStack殺入市場的有云將業務重心轉向了託管雲。2017年,同方的注資併購後,有云成為“國家隊”成員。
獨立為UDS產品服務後,同方有云將把Ceph應用於多類場景;業已開發並投入生產的管理系統,讓原本在OpenStack管理介面下工作的Ceph,也可以為VMware等更多系統提供儲存資源支援。
同方有云UDS後臺介面
和Ceph一起長大
在被同方有云寄予厚望的UDS背後,如今看來前途無量的Ceph並沒能含著金湯匙出生。一些開發者仍能記得,在2007年前後,Ceph社群最早的架構設計者們並沒有意識到未來它將要面對的,將是支援超過HDD盤數十倍IOPS需求的SSD。
在具體應用場景中,Ceph和OpenStack的結合其實表現不錯;但效能和穩定性方面則差強人意。姚寧回憶,Ceph最早版本釋出後,就出現過流量中斷和資料不一致等問題。
在同方有云最初作出技術路線選擇時,當時的Ceph至少看起來並不是最完美的那一個。現在與Ceph並稱的GlusterFS在當時不僅更成熟,部分效能的表現也更優秀。
不過,同方有云當時的判斷與選擇並不完全基於此。
現在回憶起來,在參與OpenStack社群的溝通中,Ceph的支持者,以及社群成員所表現出的對Ceph的傾向性,很可能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同方有云。姚寧說,更重要的是,當時同方有云已經意識到,Ceph向上提供的對塊儲存、檔案儲存和物件儲存的介面,很可能會讓它的未來光明一片。
最早在OpenStack中使用Ceph時,通常使用者僅用到了塊儲存功能;但隨著同方有云與客戶日見增多的交流,前者發現非結構化資料的歸檔、備份場景需求開始旺盛起來。
一個重要的啟發來自於AWS的Amazon S3(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物件儲存服務。它明確指向了大資料時代,海量非結構化資料的儲存需求與廣泛的應用場景。
AWS是一個雲市場的風向標:它的服務優勢在於每個小型開發團隊都會深入到使用者的場景中,通過挖掘使用者需求和梳理真實的業務邏輯、使用邏輯來支援產品開發——這和社群通過良性迴圈拓展使用者場景,殊途同歸。
Ceph介面的豐富性支援了多樣化,這對於一個社群的發展而言極為有益——它吸引著更多的使用者。場景廣泛、吸引更多使用者……架構得到驗證的機會越多,實踐與驗證就更充分,如此往復。“程式碼的質量也會自然趨向變得更好”,姚寧說。
一切隨著Ceph的成熟發生著改變。現在,Ceph已經和GlusterFS一併成為了現代雲環境中主流且出色的分散式儲存系統。
同方有云於此功不可沒。在2014年RedHat收購Inktank,並推出基於Ceph的商業版時,同方有云是其唯一致謝的中國公司。至今,同方有云仍是Ceph社群貢獻第二的服務商。
雲巨頭的擠壓中,是私有云服務商巨大的業務空間
在網際網路巨頭環伺的當下,同方有云將UDS作為產品販售依然能被看好,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使用者。
一個可見的事實是,只要沒有像公有云巨頭那樣,有能力將雲服務產品擺在櫥窗裡海量售賣,即便是規模企業也很難憑一己之力,獨自支撐起一朵私有云的建設和維護。
公有云服務商龐大的技術團隊有能力做到對程式碼的掌控,並以此支撐起對業務系統的適配性優化。這是一個巨大且持續性的資源投入,對於公有云巨頭的海量業務而言,它能夠保證一個可能仍不錯的投入產出比。
在這一點上,公有云正越來越像一朵私有云。對於海量使用者而言,這一趨勢帶來的效率與安全性是十分有益的。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私有云服務商當下的業務中,政企使用者市場中最大的競爭,就是來自於公有云服務商向下的私有云服務。
但不是所有使用者都對這一強大的技術優勢“感冒”。尤其對於中國市場一些氣場超強的大型企業使用者而言,這種技術優勢甚至會成為負分。
公有云服務商可以提供非常安全穩定的私有云平臺,而且其對程式碼的掌控能力也讓公有云服務商可以為企業提供充分的開發支援。
弔詭之處正在於此,這種極大的安全感很可能催生了一種深層次的憂慮。這種憂慮通常是大型企業所獨有的——所謂“王業不偏安”。
“他們希望手握主導權”,姚寧說,“這涉及到技術路線的主導權、產品的主導權,甚至未來服務定價的主導權,最終的問題都指向了廠商鎖定。對於一些敏感的企業而言,這將有可能讓遊戲規則變得不再對稱——至少,他們不願去面對一個利潤無法覆蓋成本的可能性的出現。”
這是同方有云這類私有云服務商的市場空間,只要有技術積累和服務能力,特別是那些雲平臺建設中豐富的“踩坑”經驗,市場就會敞開懷抱。
現在,同方有云所接觸和服務的大型企業使用者中,大部分都身處百強甚至前50強,其中又以金融使用者、製造業使用者為主。一些典型使用者有如恆豐銀行、中信銀行、上海銀行和銀聯等金融類客戶,也有OPPO和美的這樣的大型製造業企業。
“他需要我們做高水平的技術、架構和業務諮詢,需要託管運維和訂閱服務,還需要有經驗的專家協助解決問題”,姚寧說。這是目前一些大型使用者選擇的路線,也是同方有云這類服務商能在與公有云巨頭競爭中生存下來的原因。
中國平安是一個使用者型別的典型。它有著自己強大的Ceph技術團隊,同時也需要同方有云為其提供諮詢服務——主要集中在培訓和規劃諮詢方面,以幫助其在架構上更好地應用Ceph——規避同方有云在過去數年鑽研Ceph中踩過的那些坑。
在同方有云UDS釋出後,上海銀行成為了它的第一位使用者。目前上海銀行雲平臺加儲存的規模已經超過了100個節點,單獨的儲存節點也有近30個,並在持續擴容中。作為典型的金融使用者,上海銀行UDS主要支援的是異地備份、多叢集備份等。
目前,同方有云Ceph累計交付容量已經超過100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