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功能還是要畫質?從mate20談華為攝像頭的轉變
雖然2 018年仍未結束,但Mate20已經提前被鎖定為今年的安卓旗艦。它在堆料和整體配置的均衡性上,和當今的安卓旗艦Note9,蘋果旗艦iPhone XS已經非常接近。
華為近年來最讓人驚喜的是其攝像頭。眾所周知的是,華為在年初發布的P20 Pro上使用了來自sony的4000萬CMOS imx600,讓其在拍照上的造詣遠超同期的安卓手機。單單靠其超大的CMOS底,P20 Pro即使在釋出半年多之後,仍然穩居DXO Mark排行榜第一,無人能超越。
令人不解的是,Mate20在攝像頭的設計和策略上,有點背離P20 Pro。之前Mate20重新整理拍照記錄的傳言也被一句話帶過。
華為的多攝之路
雖然華為並不是第一個將雙攝帶入手機的廠商,但仍然有不少在攝像頭和影像上的積累。
華為最先在手機上採用的雙攝方案是黑白+彩色方案。華為宣稱,通過加入額外的黑白方案攝像頭,可以獲取額外的深度資訊和整體的物理輪廓資訊,並能隔絕噪點的問題,而傳統的彩色攝像頭則僅負責色彩。將兩張不同的照片合成在一起時,即可獲得一張比單個攝像頭更好的照片。
但這種模式太過於依靠手機本身的合成能力,在當時華為手機效能不太理想,AI模式不成熟,經驗較少的情況下,畫質並不驚豔。並且在合成過程中容易出現耗電快等問題,華為也一直在優化。直到p20 pro上才基本達到了應有的水準,但華為也沒有完全發貨cmos的全部實力。
在Mate20上,這一組華為慣用的黑白彩色攝像頭模組消失了,轉而出現的是3顆焦段和畫素各不相同的三個CMOS,並且這三個CMOS都擁有完整的功能,可以單獨成像。其中,除了主攝像頭依舊使用4000萬畫素的IMX600以外,其他的CMOS變更為一顆超廣角和一顆800萬畫素的長焦。別具特色的是,這顆800萬畫素的長焦讓Mate20具備了2.5cm微距拍攝的功能,創造了更多拍攝場景。
從Mate20上,華為的多攝之路又走向了另一個方向。在捨棄黑白攝像頭之後,雖然整體畫質略微下降,但帶來更多的拍攝體驗。華為也沒有表態到底那種方案更好,或者將成為華為以後的目標。
功能性還是畫質優先?
作為一個便攜性和綜合性的裝置,空間是寸土寸金的。不可能像相機一樣,放入一個比整個手機主機板還大的CMOS,比整個手機盒還大的鏡頭。那麼在畫質上,手機必然有所妥協,還要妥協更多。
不過,這種妥協卻分流成為了兩種不同的趨勢。一種為持續提升畫質,以追求正確的顏色和白平衡,降低噪點為主。另一種則走到了功能性的路子上,既然手機的硬體本身不如相機,那麼為什麼不做一些相機上很難做到的功能呢?
Mate20和P20 Pro就是這兩個不同路線的體現。一款專注在畫質上下工夫,拿到了排行榜第一。另一款則在通過不同焦段的CMOS,達成了不同和多樣化的功能。不過可以看出,華為本身是非常糾結的,畫質的追求本身就沒有極限,P20 Pro的崛起是因為拿到了最好的CMOS,如果哪一天友商花重金定製了更好的CMOS,不僅馬上會被超越,接下來的研發競賽也是無底洞。何況還有pixel這個來自谷歌怪物,於其競爭並不明智。但是功能性的創新則很難通過堆料去模仿。
所以,哪怕P20 Pro上的多攝模組,也開始脫離黑白彩色,開始轉向功能性,並由此加入一顆長焦攝像頭。而且Mate20上,華為完全使用了多焦段模組,向功能性靠齊。2顆副攝像頭的焦段的選擇也照顧了大多數使用者的主要需求,在拍風景照時用廣角,人像用主攝,特寫和微距用長焦保證清晰。
Mate20剛剛釋出,沒有人敢說華為這樣做是對的,但這種差異化競爭讓我們看到了一條沒人走過的路,給了手機廠商在多攝上更多的想象空間。在手機這種綜合裝置上,這種揚長避短也許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