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魔術》:失敗者的讚歌

一直期待的紀錄片《通用魔術》最近終於在上週以點映的形式來到中國。這部 2017 年完成的電影記錄了網際網路誕生之前的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一個叫做 General Magic 的團隊從零開始徒手打造移動網際網路,從田園牧歌到迴歸現實,再到重新起飛這整個過程。
General Magic 班底來自蘋果 Macintosh 團隊:安迪·赫茲菲爾德、比爾·阿特金森、喬安娜·霍夫曼、蘇珊·卡爾,以及非常有遠見的企業家馬克·波拉特(也是個有現實扭曲力場的人),帶領一幫年輕人進行這個大膽的專案。他們想要打造一個“個人通訊器”,讓計算機從桌面走向人們的口袋裡。那還是 80 年代末,蒂姆·伯納斯-李 1991 年 8 月才發明出網際網路;行動電話依然是使用模擬訊號的大哥大。他們已經有了智慧手機的雛形。
General Magic 本來是蘋果在喬布斯離開之後的內部專案,後來馬克·波拉特說服“糖水”CEO 司考利,蘋果注資 1000 萬美元將公司獨立運營。他們對外嚴格保密,對正在做的事情絕口不提。麥金塔全明星加上神祕感,在當時受到了業內的極大關注。馬克·波拉特用自己的現實扭曲力場招攬了當時最大的公司背書,成立 General Magic 聯盟:除了蘋果,還有網路支援 AT&T、硬體支援摩托羅拉、索尼、松下、飛利浦。這些電子巨頭,馬克不但能拉來,而且還在沒有任何實際產品的前提下向每家公司收了 600 萬美元的加盟費。後來,他們甚至在華爾街啟動了矽谷第一個“概念 IPO”:在沒有任何產品,零收益的情況下成功掛牌上市,籌得 9.6 億美元。

那時 Panasonic 還叫 Matsushita Electric
可惜的是,當時技術上的限制和天才們天馬行空的想法阻礙了專案的進度。與此同時,雖然 General Magic 是蘋果的嫡系,但蘋果也一直在祕密開發 PDA 產品牛頓。直到牛頓釋出當天,魔術師們才得知這個訊息,魔術聯盟裡的巨頭開始不耐煩,然後整個開發步調全部打亂。
自顧不暇間,網際網路出現了,團隊完全錯失了網際網路早期建立標準的機會。(有一位員工看到了,後來他創辦了 eBay。)
最後,瘋狂趕工終於釋出的 Magic CAP 作業系統和硬體,因為缺乏產品教育和技術可靠性而無人問津,後來創始團隊帶著深重的挫敗感紛紛離開公司。General Magic 也被後世一批批經典科技產品改過,變成了“沒人知道的最偉大的矽谷公司”。
不像《喬布斯》或者《矽谷傳奇》這樣的劇情片,也沒有《機器人生》那樣強烈的煽動性,《通用魔術》整個電影四平八穩,採訪和舊錄影交替進行,中間用空拍進行過渡,並沒有設計讓觀眾有很大的情感波動。只是在播放舊素材的時候,那些魔術師對著 1990 年的鏡頭說出“智慧手機”、“智慧手錶”、“個人溝通工具”,觀眾才會心一笑。而隨著劇情進展,你會發現 General Magic 裡的新兵蛋子後來成為了“iPod 之父”、“Android 之父”、“watchOS 之父”……配合他們之後的產品釋出會視訊,依舊四平八穩,觀眾的情緒卻被掀起來了。
General Magic 精神領袖之一馬克·波拉特完成了這部電影的主軸,他是渴望改變世界的精英階層,談吐充滿魅力,也有已被時間證明的遠見,就像是另一個喬布斯。然而這個專案將他的一切擊垮,事業低谷,家庭破裂,他花了十幾年時間才能坦然面對,他的態度也是這部電影能夠完成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條積極的主軸,iPod 的締造者託尼·法德爾(實際上他也非常積極地參與到這部電影裡),他是 General Magic 最小的員工,一路仰視大神,甘作苦活累活。最終也是他參與了 iPod 和 iPhone 的設計,把 General Magic 的想法變成了現實(當然不要忘了同為魔術師的安迪·Android·魯賓)。
電影最常出現的關鍵詞就是“失敗”,一票矽谷天才經歷了這次慘痛的失敗,波拉特經歷了人生的一連串失敗,法德爾在成功之前,也經歷了 10 年的挫敗。這碗雞湯在當下成功學氾濫,沒人容忍失敗,甚至嘲諷失敗的時代,應該還是有那麼一些積極的作用。你看,General Magic 破產了,連笑話都算不上就被人遺忘,但這些四散的員工,卻為一代人的日常科技產品奠定了基礎。所以,“不要批評你沒搞懂的事情”。
不過,從電影裡對 90 年代科技公司運作的記錄裡,你也能看到在公司打地鋪,一週 80 到 120 小時的瘋狂工作量(996 是每週 72 小時)。而且這樣的超負荷工作被管理者和員工習以為常,片中的解釋是:理想主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末段,Recode 著名記者卡拉·斯威舍(也是 General Magic 員工、後任美國首席科技官梅根·史密斯一段時間內的同性伴侶)提到了技術與人類的依賴,現在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低頭。而電影裡也出現了這樣一個片段,有記者採訪路人是否需要類似智慧手機的裝置,路人一再地說不。
然後影片又來到連線雜誌的聯合創始人約翰·巴特利當年的採訪,他問道“我們是否需要和他人一直保持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