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佈局終有迴響,智慧+時代,集商網或將領跑產業網際網路
在今年的兩會上,“產業網際網路”成為熱詞。“智慧+”這一概念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拓展“智慧+”,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產業網際網路”這一說法雖然還比較新,其本質其實是大資料、人工智慧和5G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必然會到來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智慧化變革,是網際網路行業沿著價值鏈從消費領域向更上游的生產領域的延伸。而“智慧+”概念的提出,則預示著未來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將會圍繞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與“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流量為王”相比,“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將會創造出不限於流量的更高價值的產業形態。對於一些沒有能夠抓住“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紅利的傳統企業來說,這無疑也是一個全新的賽道與機遇。
據悉,目前包括騰訊、阿里等“消費網際網路”巨頭,以及集商網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商網86Links”)等後起之秀都早已開始了在“產業網際網路”方向上的佈局。
佈局全新賽道,從切實的為企業和園區解決問題開始
集商網86Links是“產業網際網路”領域非常有代表性的企業。成立三年來,集商網通過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為全球企業和園區提供專業性服務,積累了大量優質的企業和園區客戶。
在此過程中,集商網發現:一些企業尤其是製造業行業的企業,明明具有很強的研發、生產能力,卻因為不夠網際網路化,無法有效的拓展市場;一些有資源和優惠政策的產業園區,因為不夠網際網路化,無法打響自己的品牌,自然無法讓更多優秀的企業知悉。
這些橫亙在企業與市場、企業與園區之間的問題,成為了集商網創業之初最大的機遇。通過建立86Links平臺,整合各方資源,集商網先後開發出基於全球的園區庫、企業庫和專案庫等相關產品。企業可以通過86Links網站自行匹配可入駐的園區、可獲得的扶持政策、可合作的夥伴、可參與的靠譜專案;園區也可以通過86Links平臺提供的園區展館服務,更好的展示自己,從而尋求更多的企業入駐。
由問題衍生出解決方案,形成基於產業鏈的平臺生態
通過86Links平臺上的應用和服務解決企業和園區商機匹配問題是一個起點。對於集商網來說,平臺也意味著生態。不同的企業和園區的訴求往往不盡相同,如果都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去為他們解決問題,雖然能夠更為盡心的服務好客戶,卻無疑是低效的,也無法真正的利用“網際網路+”的強大優勢。
面對”產業網際網路”平臺與“消費互聯通”平臺相比更為複雜的生態模式,集商網從產業鏈的角度把企業和園區的需求進行細分,打造出標準化的案例模板,讓使用者在產業鏈的維度上自行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服務。比如有招商需求的園區,可以進入企業庫,尋找相關產業鏈中上下游的企業資訊;有入駐園區和投資需求的企業,則可以進入園區庫,根據地域、分佈、產業等相關維度找到合適園區 。
所謂“智慧+”是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精細化應用
企業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成立三年來,集商網通過為客戶服務“發現問題”,開發數字化產品“解決問題”,逐漸摸索出了獨屬於自己的模式。
而從“網際網路+”到“智慧+”,對集商網來說,其實就是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在平臺生態領域進一步的精細化應用。舉個例子,一家實體企業來到86Links平臺,想要找到可以入駐的園區,也想找到產業鏈上下游可以合作的夥伴。但是光找到還不行!86Links平臺的企業庫和園區庫目前已經有多達了8000萬+企業和2萬+園區的相關資料。如何判斷這些園區和企業是否靠譜?未來前景是否可期?唯有通過大資料不斷蒐集該企業和園區不同維度的資料,再通過機器學習演算法對這些資料進行處理和清洗,最後建立起真正有價值的資料模型,以打分和測評的形式反饋給使用者,實現資料與實體企業之間的無縫連結。
而這也正是“智慧+”和“產業網際網路”真正的價值所在,基於資料鏈接,幫助企業和使用者做出基於產業鏈上的規劃和判斷,最終作用於有效的生產實踐當中,這是實現“智慧化”生產中相當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