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然後ALL IN|紅杉2018 CEO峰會特寫系列(一)
2018年,市場上充滿不確定性,還要不要繼續ALL IN?
金秋十月, “2 018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投資組合CEO峰會” 於18日-20日在上海舉行,來自各行各業的 356 位企業創始人/CEO與特邀的行業大佬們,共同參加了
五大主題分會
共 43 場演講分享和圓桌論壇
我們希望能與這些 中國最優秀的創業者 共同釐清紛繁雜蕪的巨集觀環境和行業發展趨勢,更堅定各自的創業初心和遠大理想。
在如此高頻、密集、共振的 3 天會議中,
高能的思維碰撞無處不在,
50多位演講嘉賓,分享了關於
等諸多方面的話題……既有成功的經驗分享,也有針對某一問題的深刻剖析,共同探討不確定性環境下的確定性因素與解決之道。
這已是第 12 年, 紅杉Family成員 以這樣的方式相聚,紅杉中國的CEO峰會也日益成為企業家共同分享智慧、交流經驗的聚合平臺,在這裡,中國最優秀的創業者們互為生態、並肩前行。
以下,我們精心編選了部分演講者的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沈南鵬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
▨ 過去十幾年,美國的GDP很少超過4%的年增長,有幾年還是負增長,但還是保持了巨大的活力,不斷產生一批優秀的高速成長的企業,靠什麼?科技創新。
▨ 中國企業“野蠻成長”的時代已去。未來十幾年裡,精細化管理更為重要,企業家必須算好每一筆賬,專注打造核心競爭力,同時利用市場上更多的整合機會,做強做大。
▨ 埋頭拉車非常重要,沒有埋頭拉車的定力,永遠不可能在市場上脫穎而出。但是,除了埋頭拉車外,企業家必須抬頭看路,必須瞭解巨集觀經濟形勢,必須瞭解整體市場的動向,這是必須要做的動作,紅杉會幫著大家一起抬頭看路。
▨ 中國的投資“故事”大部分是圍繞一句話,那就是中國的城鎮化與消費經濟的崛起。中國的城鎮化還在一個早期階段,20年前是這樣,10年前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仍有更多與消費相關的長期增長需求,這一點恐怕在全世界都會被豔羨,這是我們在不確定性中看到的確定性。
▨ 醫療健康行業,是所有大產業中抗週期性最強的,即使在歐美過去幾十年當中,經濟發展不那麼順利時,醫療行業的創新依然大量存在,許多情況下是反週期的,或者和經濟週期性沒有關聯度。
▨ TMT行業,中國的網際網路及整個TMT行業還有巨大的發展前景,但也不無挑戰。今天,當你想做一個網際網路產品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想到了。你的technology-driven innovation是達成PMF(Product-market fit)的關鍵。如果沒有差異化的產品,面對如此競爭,脫穎而出很難。紅杉中國今年已經有13家公司上市,我們十幾年來一直做企業的long-time“好幫手”,提供專業的支援與服務、提供資源,當然過去這些企業所獲得的成功主要是企業家的努力和市場的“幸運”帶來的。
▨ 不要輕易地因為外部市場環境的一些波動而失去定力,產生對自己創業初心的波動、信心的波動。要咬準自己原來的目標,堅持走下去。好的創業者一定是看長期的,他們不會因為短期的因素而影響自己的方向。
▨ 建設一家百年老店,99%的精力是關注自己的產品,但剩下1%也非常重要,那就是要關注資本市場,學會和資本結合。紅杉作為一家極有耐心的投資機構,希望成為大家長期的合作伙伴。我認為在中國建設一家百年老店,不是一個Dream,而是完全可能的Reality。
我們堅信
Our next investment is
our best investment.
▨ 過去一年,紅杉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單列了種子基金,加大了對種子期企業的投資。我們希望紅杉能夠和中國最優秀的創業者最早地走在一起,發揮紅杉“雪中送炭”的優勢。本次CEO峰會還將第一次為種子基金的成員企業開個“小灶”年會。(關於種子基金的精彩內容將在後續呈現)
周逵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
▨ 科技驅動了規模經濟的效率,提升了產業集中的效能。科技已經深入經濟變化的背後,變成了真正的成長引擎。過去說中國最大的創新表現是模式創新,未來科技的創新對產業進步會有更大的魅力。
▨ 工業基礎是中國的產業基石。在工業科技方向,我們專注投資新能源、工業物聯網、智慧製造等方面創新應用。目前,我們非常關注5G帶來的更高聯接和通訊效率,除關注手機這個最重要的智慧終端之外,還關注汽車這個更大終端進行的深刻變化。汽車之後,可能家庭資訊化會成為下一個深刻變化的地方。
▨ 未來是更聰明的公司才能生存、發展,所以我們希望投的公司用各種方式把自己變得更加聰明:一種是CEO本人努力自我學習,樂於交流開闊眼界;另外一種是利用好科技能力,尤其是網路和資料技術;還有就是開放心態,找到更多聰明的人才。
科技X消費
科技力量全面賦能消費升級
積極應用科技力量驅動消費行業升級是行業變革的共識,如何通過數字化轉型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是每個企業都必須要思考的深刻話題。
在消費行業分會場,聚集了來自連鎖零售、房產服務、AI、快消品、短視訊等領域的核心業務負責人,他們把大資料、移動互聯、物聯網、自動化等技術及先進的裝置運用於不同的業務領域,推動著消費行業的升級。在談到如何運用科技推動業務變革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談到了以下三點:
第一:使用者體驗的提升永遠是第一位的;
第二:用技術來提升運營效率非常重要;
第三:消費的未來一定是線上和線下的聯動。
消費行業與經濟週期密切相關,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中,這些確定性因素也許正是消費行業升級轉型的內生驅動力:
張國巨集
盒馬鮮生高階副總裁
為別人創造價值,自己才有價值
▨ 在中國做成一件事情,第一,要有好點子。第二,要有錢。第三,要有很牛的人。第四,一定要有非常好的武器,武器的效率是前面三個要素完全沒法匹敵的,所以我們試圖去用技術改變這個行業的基礎運營,以及它的效率。
1. 提高物效,在門店數字化方面,盒馬把商品在貨架上的狀態搞清楚,讓供應商少花5%的成本。
2. 提高人效,用無線射頻技術的RF槍跟個人繫結,把門店員工的行為和時間管起來。金橋店的人效從開業後不斷提升,已經達到行業的2倍,我的每個員工掙得比行業至少多50%,但是總的人工成本率比行業低很多。
3. 線上到家業務未來在整個的商業環境下佔比會越來越高,要適應這個趨勢,所以我們做了更加極致的30分鐘送,並且能夠把它做成規模,做成標準化。中國顧客的到店購買成本是50%,在我們這裡到家成本是零,這就是巨大的價值。
▨ 新零售的線上加到家業務,加數字化的改造,以及對商業本質的挖掘和對顧客價值的照顧,這些組合接下來就會發生在每一個商業的細分行業。
徐濤
鏈家貝殼找房CFO
科技網際網路賦能消費服務
▨ 線上平臺入口,線下門店網路互動驅動、共生演化;線下做的越好,護城河越深,線上彈射力越大;線上基礎設施越健全,商機越多,線下效率越高。
▨ 供給側改革,重構“住”的生態。
▨ 技術和資料的完美融合讓從業者的聚合成為可能,為2億家庭的品質居住提供真房源,真內容,真服務,真生活的全方位體驗。

徐立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
AI驅動消費新升級
▨ 突破性的技術會帶來生產力的提升,人工智慧可能驅動下一個經濟潮流。
▨ AI在消費中的價值: 第一是消費的需求挖掘,萬事萬物皆資料,零售行業需要結構化資料; 第二是消費的體驗升級,就是互動,增強人機互動,讓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

薄碩桐
騰訊智慧零售部戰略合作部總監
智慧零售所帶來的機遇
▨ 零售數字化當下的一個機遇是移動社交,使用者流量場景發生了很大變化,加之微信平臺商業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使用者在微信裡會完成更多的商業行為,導購以及社交場景是其中的驅動元素,無處不門店並不是一紙空談,零售商與使用者進行全時互動變成可能。
▨ 騰訊是一家擅長服務使用者的公司,我們的邊界是提供使用者之道,而零售商則負責經營之道,我們幫助大家去理解微信內的流量場景如何搭建,如何去貼合零售的場景,從而提升流量效率。騰訊建了一條流量高速公路,但不會搶過司機的方向盤。高速公路邊上有提供加油站、服務區的機會,這些是新的機遇。
▨ 智慧零售有三點價值:
1. 資料洞察,我們幫助零售商去經營自己的資料資產,同時結合騰訊自身的資料能力,幫助零售商更好地洞察自己的會員,挖掘潛在商機。
2. 精耕流量,協助零售商建立自己的線上流量矩陣,同時更高效地把門店流量轉化到線上,打造長期可經營的自有流量陣地。
3.個性體驗,騰訊有很豐富的泛娛樂、IP資源,可以幫助零售商營造差異化體驗,跟年輕客群間建立共鳴。
徐習明
海康威視高階副總裁
感知智慧實現新的消費洞察
▨ 今天的零售革命,都是技術發展曲線和消費者訴求間的平衡點達到了成本可支出、體驗大幅提升的時候,新的一輪革命就開始了。
▨ 視覺技術加上人工智慧,叫做感知智慧,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感知物理世界,對於零售來講就是門店,對於品牌來講是倉儲、物流、生產過程,把它形成一個數字世界。在這個過程當中,視覺加人工智慧是感知的橋樑。
▨ 在各行各業,包括零售行業,我們希望幫助大家構建一個看得見、看得懂的數字世界,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分析方法來幫助大家實現以前實現不了的洞察。

陳都燁
位元組跳動營銷中心總經理
從線上到線下有很多商業機會
▨ 視訊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易於被理解和傳播的內容形態,是文化輸出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我們看到國內的視訊類產品,正在非常快速地被很多國家接受。抖音的海外版TikTok,在日本、美國、印度等國家發展得非常迅速。這也是我們今後的一個重點方向,希望能夠把它做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產品。
▨ 我們在做基於地理位置的POI功能。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功能,但這個功能背後反映的是很強的使用者連線能力。這個使用者連線能力可以從虛擬世界到現實世界,從線上到線下,背後有著非常大的想象空間,也有非常多的商業機會。
TMT X分散式AI
用資料驅動定製化服務
TMT行業裡誕生了無數的獨角獸公司,也出現了領袖級的公司,狂飆突進的發展幫助他們完成了分屬於各自領域的大資料原始積累。
大資料的積累使得AI在TMT領域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下半場的競爭中,如何駕馭這些資料,並通過AI技術滿足使用者越來越個性化的需求,是一個長期的挑戰。
面對這些挑戰,TMT行業必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如何選擇正確的市場、找到正確的產品,如何及時轉變新模式。要求TMT創業者發現最本質的問題,找到持久驅動的使命感,從而回歸真正的價值創造。

王慧文
美團點評高階副總裁
在正確的市場找到一個正確的產品
創業公司常犯的錯誤,就是在PMF之前激進或在PMF之後保守。PMF就是Product-market fit,直譯就是為一個正確的市場找到一個正確的產品。

陳磊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兼CTO
分散式AI會帶來新模式
▨ 當我們提到分散式AI,資料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公開的資料,另一部分是私有的資料。公開的資料應該放在雲端,讓所有人都能夠訪問、使用,每一個人都可以利用演算法挖掘資料裡的金礦。私有資料應該放在本地,可以蒐集很多資料,但沒有必要存在雲端。
▨ 隨著分散式AI的出現,現有的流量分配體系可能發現本質的改變。作為網際網路公司,需要考慮如何才能在新的環境下為使用者創造價值。
1. 可以設計更好的智慧代理演算法,相當於說我們技術的主戰場從最早的軟體轉移到網際網路,可能最終又會迴歸到軟體和邏輯。
2. 未來很大的機會就是教育。未來AI能夠做任何我們能夠描述的事情,但是問題是,人怎麼能向AI去描述你的問題,描述你的需求,描述你的情感。

程立
螞蟻金服CTO
使命是最持久的驅動力
▨ 支付寶和螞蟻金服發展到現在14年,每隔一兩年,都會有一個真正影響社會的產品。為什麼在螞蟻金服的土壤上能夠長出這些東西?
▨ 第一個關鍵的點,就是阿里巴巴、螞蟻金服作為一家企業有非常清晰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們解決支付問題、金融服務問題、信用體系問題,一直沒有變,使命給到非常持久的驅動。
▨ 2004年螞蟻金服就開始解信用這個題,2005年做了第一版的商家信用,2007年又做了升級的商家信用,2009年嘗試做個人信用,但是沒有推出,因為產品不成熟,直到2015年產品才出來。
▨ 我覺得不是每家企業都有使命,但是有使命的企業,一定能夠活得更長更久。

閔萬里
阿里雲機器智慧首席科學家
解決最本質的問題
▨ 當商業的本質迴歸到價值創造的時候,我們不能天天講模式的創新,我們要解最本質的問題。
▨ 雲端計算要從天上落到地上,怎麼落地?不僅僅是做儲存,不僅僅是把IT成本降下來,更重要的是增值,節省的成本有上界,但創造的增值有無限空間。
▨ 今天我們做的所有事情,就是把數字化轉型分解為兩步,第一步先把原來的流程進行數字化結構,第二步就是進行數字化重構。重構的時候,我剛才講的拓撲網路流的架構,不一定非要用深度學習,也不一定非要用我們的演算法,甚至有可能就用傳統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就有可能解掉別人解不了的問題。

樓天城
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兼CTO
智慧城市是無人駕駛真正的表現
▨ 未來,車會更多地以電動方式驅動,也包括無人化、智慧化、互聯化等,車聯網的出現,車與車之間可以溝通,所有這些都會很大地促進汽車行業的發展。
▨ 無人駕駛將來的技術更成熟後,能夠在分時租賃裡表現突出。因為它首先省掉了司機,成本會更低;另外因為車會很多,大家可以像打到網約車一樣去驅動使用無人駕駛車。所以結合兩者優點之後,到了2030年、2040年,甚至2050年的時候,它的數量會急劇的增加,它是真正未來出行的發展趨勢。
▨ 無人駕駛之後是什麼?是智慧城市,或者說智慧城市是無人駕駛真正表現的一種形式。

戴文淵
第四正規化創始人、CEO
5G是一個特別大的增量市場
▨ 經濟下行通道,對AI是很大的機會,因為AI恰恰是把存量市場啟用,能夠提升效率的一件事情,今天正好到了這樣一個時間點,我們現在服務的像金融、能源,像零售,這些領域存量市場都非常大。
▨ 美國已經建立了積木式創新的結構,在技術上很厲害的人,只要做好技術這塊“積木”就好了,就能完成整個拼接,商業的城堡早就搭建好了。這對於整個企業服務或者科技發展是非常大的促進。 我們也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更好的產業環境,做成一個真正的積木式創新。
▨ 5G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雲端計算會增加大量的資料,達到數量級的提升。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今天有很多還沒有被資訊化的地方,在5G到來的時候更多邊緣端都會被資訊化。所以5G是一個特別大的增量市場。
醫療X大健康
從疾病治療到健康管理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週期中,需求剛性、週期漫長的醫療健康被認為是最經得起波動的行業。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和家人的長期健康問題,未來的全民大健康行業,將會發生從疾病治療到健康管理的轉變,而創新藥、生物技術、智慧醫療的快速發展,會加快這一轉變的速度。
但是,研發投入高、回收週期長、市場準入門檻高,讓行業的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如何應對這些不確定性風險,成了這次醫療健康分會場的主題。

陸瀟波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
醫療創新是長週期
▨ 中國在醫藥行業從大國變成強國,創新藥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坎。跟美國相比,我們在創新藥的消費比例還很低,我們在20%左右,國外可能是60%到70%,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不斷增長,大家對於更高醫療質量的追求,未來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 隨著審批的加快,進口的創新藥進入中國市場會加快,那麼留給國內創新藥企業的創新時間差就越來越小,對創新性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 最近A股、港股都出現了比較大壓力,對醫療領域反而是好事,讓大家能夠靜下心來,不要那麼浮躁,醫療的創新是很長週期的事情,不是簡單的三年、五年就可以,我們心態要更加沉穩。
▨ 紅杉中國現在已經投了80多家醫療行業的公司,投資金額超過100億人民幣,處於行業領先的位置。兩年多來,我們在醫療領域裡已經有7家企業IPO,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單。今年,我們在醫療行業的投資數量、投資金額都有了更大的提升,總體來講,醫藥、器械和服務各佔三分之一。

袁健中
藥明明碼中國區負責人
共享資料研發新藥賦能醫療
▨ 明碼是在藥明康德生態圈裡唯一一個把自己定位成資料公司的,是以基因組學為中心的健康大資料賦能平臺。我們致力於建立一種CDMO模式,打通臨床 、科研和藥廠資料價值鏈,通過我們的深度資料探勘發現新的藥物靶點,再跟生態圈的公司一起幫助藥廠夥伴把藥品研發生產出來。同時不斷應用已有的資料開發出疾病篩查健康管理和臨床診斷的產品。在此過程中,不斷豐富和完善資料採集儲存分析和應用的閉環價值鏈。
▨ 在中國其實不缺資料,缺的是高質量的資料,和資料的共享及內容的挖掘。資料分散在不同人手上,價值就沒麼大,所以我們也在中國建立了data bank,用區塊鏈技術打造一個數據儲存和共享的平臺,一起去挖掘背後的內容。
▨ 人工智慧會重構醫療場景,技術的進步會顛覆性改變新藥研發及臨床應用。

李怡平
藥明巨諾CEO
細胞治療會成為腫瘤治療的主流方向之一
未來,細胞治療會成為一個主流的方向,現在我們的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的發病在中國大概每年25萬,其中有40%左右的病人會變成復發難治,沒有好的藥物治療。這些都是我們的真正的目標,要去幫助病人。細胞治療在將來會在實體腫瘤治療上有更大的突破和應用。

嚴萍宜
微點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醫療器械公司應該注重服務提升
▨ 由於生物技術的突破和智慧手機的發展,給醫療裝置提出很多新的課題,醫療裝置公司要適應這種變化,不再僅僅是賣一臺儀器和耗材,同時要提供一個資訊平臺或者工具,把不同的利益相關者連線起來,共享這些醫療資訊。
▨ 慢病管理是一個特別大的挑戰,特別是當老齡人口越來越多的時候。今後的三級醫院可能更多地集中在一些重大疾病的診療,包括手術治療。同時應該把慢性疾病,包括一些重大治療的康復,交給基層醫院和慢病管理中心,這可能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李萌
小藥藥創始人
藥品流通領域充滿機遇
▨ 醫藥醫療行業已經到了一個拐點,就是新技術的應用,包括在資本推動下產業的很多整合,其實是剛剛開始。
▨ 與發達國家現在的產業狀況相比,我們其實就是剛起步的狀態,無論是醫藥、醫療、保險,還是製藥、流通、零售,都會有巨大的機會,而且都會出現非常多幾百億美金的大公司。
工業科技X智慧製造
像做服務業一樣去做“智造業”
受益於人口紅利,大量網際網路科技平臺公司在中國誕生併成長為巨頭,影響了世界,但人口紅利也導致我們依賴廉價勞動力,缺乏在工業領域提升效率的動力。
現在,局面或許正在悄然地改變。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平臺型公司的流量紅利也會迎來增長的天花板,相反,我們過去忽略的工業科技領域,迎來了智慧驅動下變革的視窗期,“智慧+硬體”的變革,也許會是下一個趨勢。
我們的很多不確定性,或許是人口紅利拐點來臨之後的衝擊和變化,但確定性是,作為產業基石的工業科技,現在走到了全面提升效率的關鍵節點,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富欣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
在目前的市場狀況下,要學會把不利因素變成有利因素
▨ 市場的不確定性對整個工業領域的影響會非常大,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會給企業帶來很多挑戰,企業要做好精細化管理,控制好成本,平緩地走過這個時期;同時在總量下降的情況下,可能會帶來一些其它機會,包括促進企業產品服務模式等能力的升級,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和比較優勢。企業要能夠把不利因素變成有利因素。
▨ 工業科技是相對比較傳統的方向,企業要更多關注新技術,多做研發儲備,懷著開放的態度,擁抱新技術。不做變革,肯定會被這個行業所淘汰,或者會被行業外的新闖入者所淘汰。現在,這樣的變化已經發生了。

倪軍
密歇根大學終身教授、全球智慧製造領域的頂級專家
智慧製造是製造業轉型機遇
▨ 製造業是我們的實體經濟,只有實體經濟好,數字經濟才可以做放大,如果實體是零,再大的放大器也沒用。
▨ 現在全球都覺得GDP的增長取決於製造業的興和衰,但我們很擔憂,中國的工業地位不高,雖然規模最大,中國是製造工廠,大而不強。未來智慧製造會對整個製造業產生根本的觸動,工業大資料、人工智慧會促動製造業的很大轉變。
五大學科應用將深刻影響環保業
▨ 未來,五大科學的應用和融合對工業發展,尤其是環保產業的發展會帶來很大影響:
第一, 就是我們通常用的物理學。這是我們工業化的基礎,環保產業在工程熱物理的框架基礎上,有著很好的應用;
第二, 化學和化工。結合物理和工學,可以降低能源和材料的消耗,提升效率,特別是未來讓“汙染物”資源化利用,產生新的經濟價值;
第三, 生物科學。全球已經被發現的600多萬種菌劑,依靠大資料公司來爬出我們需要的菌種組合應用到工業,實際具有非常大的價值。在環保產業當中目前有應用,但需要更加深入和精準,提升效能,這是未來非常重要的應用場景;
第四, 材料科學。新型材料的應用,讓工業化提升的夢想成為現實。目前我們對碳基催化劑的應用,使得煙氣汙染物治理更加簡潔高效,更有利於汙染物資源化利用。而材料的飛躍,會使得很多行業在防腐、防磨、高溫、高壓等領域有質的變化。
第五, 工業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應用。這是這幾年蓬勃發展的行業,已經逐步成為新時期工業發展的基礎科學。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應用,目前已經在環保等多個領域提升了工業能力,高科技與傳統工業的結合,讓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在自動化、降低消耗等方面成果顯著。
▨ 未來一個時期,是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和轉化的階段,很多科學家會成為優秀的企業家,而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動力就是科技創新。

謝志才
華泰證券汽車首席分析師
車市大變革,新勢力迎大考
▨ 預計2018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將出現過去三十年首次年度下滑,近幾年自主品牌上升的趨勢在弱勢下會迎來挑戰。結構的亮點是今年豪華車在中國市場將取得兩位數增長,目前來看,消費升級的趨勢還沒有被消費者對未來經濟偏悲觀預期打斷。
▨ 高速增長的資料進一步驗證新能源汽車行業在中國是方興未艾的產業。銷量隨著消費者接受度提高,供給端豐富,成本下降等因素推動還會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看好產業長期發展。
▨ 明年是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大考之年。2018年末到2019年,有大量的車型量產和上市,銷量和爬坡的速度既驗證了公司和產品的競爭力,也決定了車企的後續發展。未來市場會屬於產品力、融資能力、技術實力出色的企業。

丁寧
中金公司資深研究員
下行週期的半導體有必要投資
▨ 2016年開始,半導體已經超越石油,是中國整個進口規模最大的商品。目前整個半導體全球的市場規模在4200億美金,中國整體消耗量佔全球的1/3,中國是全球半導體消耗最大的市場,但是我們的自供率不到10%。
▨ 在經濟下行週期,半導體還有投資機會,半導體是一個千億美金規模以上的市場。這個產業就算有周期性的波動,它的體量也不可能今年1000億,明年只剩下600億,它永遠維持在千億美金以上的規模。如果市場真的足夠大,你就必須要做這件事情。
現場花絮
<< 向左滑動瀏覽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