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銀隆的羅生門
本文轉自公眾號: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作者:左岸 編輯 :秦言
向媒體控訴董明珠借了自己十億元,自己不得不借高利貸,魏銀倉稱:“已經起訴她了。”
11月13日,在騰訊《一線》的一則報道中,魏銀倉借媒體透露出了這樣一些資訊:董明珠在兩年前從魏銀倉處借了10億元入股銀隆,此後董小姐借錢不還,迫使魏銀倉外出借高利貸,才導致如今的情形。魏銀倉還表示正在向董明珠提起訴訟。此舉,應該是對11月13日銀隆新能源發表“嚴重宣告”的強硬迴應。
都說今年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是非多,前幾天賈躍亭跟許家印的對簿公堂還沒結束,日前銀隆新能源又上演了一出內部反目戲碼。
銀隆新能源在11月13日發表宣告稱:公司新一任董事會、監事會及公司管理層在履職過程中,發現原董事長魏銀倉、原總裁孫國華涉嫌通過不法手段,侵佔公司利益金額超過10億元。銀隆新能源已正式向珠海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並向珠海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進行報案,相關機構已正式受理。
14日,珠海銀隆方面再度發表宣告,表示從2018年7月底,公司委託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對魏銀倉及其關聯方涉嫌對公司鉅額財產侵佔進行專項調查起,魏銀倉未與公司取得聯絡,並缺席公司股東會。同一天,也就是11月14日下午,魏銀倉掌控的銀隆投資控股集團發函表示,個別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董明珠為個人私利,利用公司對大股東發難。
這場“內訌”對於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震動是巨大的,雙方的官司也格外引人關注,箇中是非曲直也只有行業內人士能做出些許判斷。在和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交流時,他對懂懂筆記表示:“銀隆近兩年糟糕的表現讓董明珠身上的壓力很大,但董明珠又是一個不願意承認失敗的人,所以在這個時候她需要有人來承擔銀隆的失敗,而存在不正當關聯交易的魏銀倉就是這樣一個角色。”
汽車圈內都知道近一年來珠海銀隆管理層變動很大,但沒有想到最終會是董明珠和魏銀倉這兩位曾經的老鐵突然間打起了官司,而且是直接奔著“10億元”這樣的量級開始亮劍!
1、董明珠看好的銀隆到底怎麼了
兩年前,在格力電器董事會否決董明珠“作價130億元收購銀隆新能源100%股權”的提案後,董明珠一怒為“能源”,拉來王健林、劉強東等幾位老鐵,以個人名義投資珠海銀隆,終於得償所願進入了新能源汽車市場。
這段故事,幾乎是盡人皆知,而董明珠與魏銀倉的友誼,也在那個時期走到了最高點。
兩年的時間,董明珠兩度增持珠海銀隆。根據天眼查的資訊顯示,目前董明珠的持股比例為17.46%,已經成為珠海銀隆的第二大股東。對於自己的這筆投資,董明珠在2017年整整一年時間裡幾乎逢人便提,而且從來不吝嗇讚美之詞:“銀隆是埋在沙裡面的金子,我們去把它挖出來。”“我看好珠海銀隆的技術,是世界領先的。”
但現在兩年的時間過去,董明珠挖出來的似乎並不是金子,而是一堆麻煩。
在投資珠海銀隆之後,強勢的董明珠並不甘心只作為一個股東的存在,她想要通過商業的成功將珠海銀隆做大,來回擊當初那些反對收購案的格力股東們,所以直接介入銀隆的運營,成為她與魏銀倉戰事升級的導火索。
鐵娘子董小姐的一貫作風,就是換人。
從去年7月起,珠海銀隆內部就開始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多位擁有格力背景的高管空降銀隆。到了2017年8月底,銀隆7位副總裁中有4位格力系坐鎮,而且都是直接掌管要害部門——負責採購、財務、品質、生產技術;去年11月,銀隆召開董事會,創始人以及原董事長魏銀倉辭任董事長一職;2018年3月,銀隆召開臨時董事會,魏銀倉的”左膀右臂”孫國華也卸任董事長,公司第五大股東盧春泉出任董事長一職,同時擁有格力背景的賴信華出任公司總裁。至此,在經營管理層面,魏銀倉不敵鐵娘子,徹底敗下陣來。

在這期間,董明珠很少對外發表關於人事任免的意見,但是她傳達出了一個明確的資訊:我投的是技術,不是人。而為數不多的幾次公開接受採訪,也是反覆強調“銀隆新能源的技術沒問題,問題是在管理上”。
此時的魏銀倉,只保留了銀隆第一大股東的身份,而外界普遍認為,眾多擁有格力背景的高管上位,恐怕第二大股東董明珠取代魏銀倉,成為珠海銀隆的實際控制人只是時間問題了。
但是,掌控管理層的董明珠,讓珠海銀隆在2018年獲取了哪些成功?
實際上,格力系的上位並沒有給銀隆帶來好訊息。從今年上半年開始,騙補、工業園建設停擺、拖欠供應商貨款等一系列關於銀隆的負面訊息陸續爆發。同時,新一屆管理層上任之後也發現很多問題,包括這次銀隆方面公告中披露的重大事項:原董事長魏銀倉、原總裁孫國華涉嫌通過不法手段,侵佔公司利益金額超過10億元等問題,這也直接引發了大股東魏銀倉與董事會方面的對簿公堂。
現在,最終的結果尚未水落石出,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期待董明珠在珠海銀隆這局大棋的博弈中勝出,因為目前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不缺銀倉,但缺明珠。
對於珠海銀隆本身而言,這件事嚴格意義上來說是隻是發生在內部的一起高管權力之戰,和外界並無其他關係。不過,公司二股東同時也是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董明珠,與創始人兼大股東的魏銀倉一旦因訴訟導致最終決裂,勢必會嚴重影響外界對珠海銀隆的信心。加上此前珠海銀隆所發生的一系列負面訊息,未來公司的業務開展會是什麼前景?用於投資新領域的董明珠又是否會信心受挫?
客觀來看,此次銀隆內訌的深層次原因來自董明珠當初投資的激進。劉步塵對此分析:“這樣一個大額的投資,正常企業都會對投資物件進行詳細的盡職調查。從現在曝光的訊息來看,魏銀倉可能在董明珠進入之前就已經存在異常關聯交易的情況,但董明珠對此卻毫不知情。由此可見其在投資之前並沒有對銀隆做詳細的調查。”劉步塵強調,“董明珠現在可能已經後悔這筆投資,因為她發現銀隆沒有當初想象的那麼優秀,也不像魏銀倉當初跟她說的那樣完美無缺。或許僅僅是因為當時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援,董明珠就貿然投身其中。”
2、這次受挫對董明珠意味著什麼?

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樣,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此次的互撕事件只是珠海銀隆內部的權力爭鬥,但是董明珠作為格力電器董事長的特殊身份,很可能會對其帶來一系列的連帶影響。
從頭到尾,對於投資珠海銀隆這件事,格力電器的股東們一直都持否定態度,為此公眾還見識到了董明珠在董事會上的那一段怒吼。董明珠在家電行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她太著急獲得“新的成功”,包括智慧手機行業和新能源車領域,她太在意外界對她投資珠海銀隆的看法,也急於證明自己在這件事情上的眼光和能力,為此董明珠更不惜舉債投資。
這筆錢,來自於董明珠持有格力股權的質押。根據格力電器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董明珠在格力電器的持股數量為4448.85萬股,佔總股本的0.74%;其中,董明珠所持有的股票共有4203.28萬股處於質押狀態,佔比超過94%。根據格力電器此前財報顯示,董明珠的質押是從2017年上半年開始,而當時其也曾公開表示過自己舉債投資銀隆。
但現在來看,董明珠的舉債投資有可能會令其陷入一個泥潭。
根據格力電器財報中所披露的珠海銀隆財務資料顯示,2017年珠海銀隆實現營收收入87.52億元,淨利潤2.68億元,相較於2016年的8.36億元,大幅下滑了67%。而在淨利潤下滑的同時,其負債總額也在不斷攀升。
資料顯示,截止2016年底,珠海銀隆的負債總額為123.17億元,而到了2017年底,這一數字更是暴漲至237.67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75%。另外,其2017年許諾與格力電器之間200億的關聯交易,最終也僅僅執行了不到10%。
雖然銀隆和格力電器並沒有實質性的聯絡,但是這樣的結果必然會讓董明珠在格力電器內部造成一定連帶影響。對此,劉步塵對懂懂筆記表示:“當初董明珠冒著幾乎所有人的反對投資珠海銀隆,而現在珠海銀隆的經營狀況卻非常不好。董明珠作為珠海銀隆的實際控制人,同時也是格力電器的掌門人——一家國有企業的負責人。董明珠個人在格力電器內部的威望,包括她下一步的連任都可能會因此受到一定負面影響。當然,最終結果可能不會直接導致董明珠無法連任,畢竟此前官方已經多次表示了對董明珠的支援。”
【結束語】
此前魏銀倉一直在鼓吹他從國外購買的鈦酸鋰電池技術如何先進,而如今全球主流新能源車企很少有使用這種技術的產品,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銀隆在技術上的侷限性。
隨著國內新能源補貼政策的縮緊,失去鉅額補貼的市場環境下,珠海銀隆很難繼續當年的飛速增長。而已經幾乎將全部身家投入到銀隆的董明珠,無疑會繼續押注這家新能源電池企業的未來,但是內憂外患之下,這樣的押注究竟是捨命狂奔,還是一場毫無勝算的賭博?
特別宣告: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