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陳述索賠案勝訴 大智慧能否拿出5億賠償款
(原標題:大智慧虛假陳述索賠案勝訴 投資者需通過強制執行獲得賠償大智慧能否拿出5億賠償款)
近日,投資者訴大智慧虛假陳述索賠案再現新進展。原告投資者訴大智慧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所涉訴訟請求金額合計為50170.79萬元。大智慧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所應訴的5個億賠償並非是具體賠償額度,要看後續進度以及法院判決。
11月上旬,投資者訴大智慧虛假陳述索賠案再現新進展。目前投資者代理律師已代投資者向上海市第一中級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也受理了相關案件,並安排於11月20日在法院進行執行談話。
市場最為關注的是,大智慧能拿出多少真金白銀賠償投資者呢?昨天其工作人員表示,實際數額不可能那麼多。
進度
索賠標的可能突破5億
據上海創遠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許峰介紹,在法院判決指定的賠付時限內,大智慧以及立信會計師事務所都沒有履行賠付義務,故只有通過強制執行投資者才有機會拿到賠償款。
9月底,上海市高院駁回了大智慧公司以及立信會計師事務所針對大多數投資者索賠提起的上訴,大智慧虛假陳述索賠案中出現了首批投資者終審勝訴判決。此後又陸續對數十件案件作出終審判決。據瞭解,終審判決後,大智慧方面並不服判,已向最高法院申請再審,目前已進入最高法院再審審查階段。
許峰指出,綜合目前情況來看,如果投資者在虛假陳述實施日(2014年2月28日)到揭露日(2015年11月7日)之間購入大智慧股票,並且在2015年11月7日之後賣出或繼續持有而造成損失的,符合虛假陳述司法解釋及相關生效判決中確定的索賠條件,在訴訟時效屆滿之前投資者仍可繼續提起索賠。
根據大智慧的披露,截至今年10月19日,共收到上海一中院和上海金融法院發來的民事訴訟《應訴通知書》2537例,上海一中院和上海金融法院已受理的原告投資者訴大智慧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所涉訴訟請求金額合計為50170.79萬元。其中有556例案件申請撤訴,法院准許原告撤回對公司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的起訴,撤回的訴訟請求金額合計為13341.34萬元。大智慧還披露,法院已對1088名原告訴大智慧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做出一審判決,判決駁回99名原告的訴訟請求;判決大智慧公司賠償989名原告投資差額損失及佣金損失,累計判決賠償金額15635.61萬元。
許峰預計,在2019年7月訴訟時效屆滿之前還會有不少投資者會加入索賠,該案可能會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標的最大的證券虛假陳述索賠案。
質疑
大智慧能拿出5億賠償款嗎?
作為一家主營炒股軟體的金融資訊服務商,大智慧伴隨中國股市走過了17年的風風雨雨。
2000年12月,41歲的張長虹看到金融資訊服務領域巨大的機會,開始了人生大轉型,他辭任北京萬國企業服務公司總經理以及上海萬國股市測評公司董事長職位,投入100萬元創立了大智慧這個品牌,直至成為行業第一。大智慧股價一度躥升至35元,市值一度逼近700億元。而截至昨天,大智慧收盤價卻不到4元,市值不足90億,曾經的小弟東方財富和同花順市值卻分別高達715億和235億。
據公司官網顯示,2015年至2017年,其淨利潤分別為-4.47億、-17.60億、3.83億,今年前三季度,其淨利潤則為-0.3882億元。公司去年雖然實現盈利,但主要是投資收益所致。其年報顯示,2017年營收同減44%至6.4億元,主因調整收縮直播業務,歸母淨利潤扭虧為盈至3.8億元,主因資產出售獲得5億元投資收益;2018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減12%至1.3億元,歸母淨利潤扭虧為盈至134萬元,扣非淨虧損大幅縮窄至346萬元,主因聚焦主業並壓縮銷售及管理費用。中金公司曾表示,大智慧核心主業重回增長,未來看好公司收入逐季改善的同時繼續控制成本費用,2018年有望實現全年扣非淨盈利。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報告期內,公司持有的全資子公司大智慧(香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51%股權轉讓給恆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本次交易,公司產生股權處置投資收益約2.976億元。另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相關核算規定,對剩餘股權按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相應產生投資收益約2.517億元,外幣報表折算差額轉出約-0.03億,公司預計合計獲得5.463億元投資收益(稅前)。
實際上,近幾年,大智慧不斷轉讓子公司的股份以渡過難關。
答覆
賠償數字已經計提過了
昨天北青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大智慧,其證券代表告訴記者,首先公司所應訴的5億元賠償並非是具體賠償額度,要看後續進度以及法院判決。針對“公司能否拿出這筆錢”的疑問,她表示,這筆賠償公司已經計提過了,可以用現金支付。截至半年報,計提數字大約是2億元出頭,具體數字可以查閱年報。
北青報記者查閱大智慧今年半年報發現,截至今年8月10日,大智慧預計訴訟很可能導致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將上述涉訴事項確認為預計負債和營業外支出。公司於2016年計提預計負債1.887億元,2017年增加計提預計負債2728萬元。根據本報告期內相關訴訟的一審判決結果及進展情況,本報告期增加計提預計負債3897萬元,期末預計負債總額為2.5495億元。其半年報還表示,由於訴訟時效內的後續新增訴訟案無法合理估計和可靠計量,公司無法預計後續新增訴訟事項對本期利潤或期後利潤造成的影響。
本文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郭晨琦_NBJ9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