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2018】藍象資本寧柏宇:五大維度評價創業團隊
芥末堆 那子 11月18日 報道
11月15日,在主題為“碰撞·演變”的GET2018教育科技大會“如何投出教育行業‘獨角獸’?”分論壇上,藍象資本創始合夥人寧柏宇分享了藍象資本的投資思路,認為好的團隊應該從團隊力、內控力、產品力、融資力、資源力五個維度進行評價。
以下是寧柏宇的演講精選實錄:
藍象資本目前已經投資64個早期專案,我們的策略是2C看教育品質,2B看教育公平,再投一些媒體和人力資源服務的機構。
我們認為一個好的團隊應該從五個維度來看待,團隊力、內控力、產品力、融資力、資源力。所以我今天帶著藍象資本團隊來為大家分享這五個方面。
團隊力和內控力
團隊力決定了專案的基因,這裡給大家三個建議。我認為公司創立之初,創始股東至少擁有67%的股權,這樣才有完整的控制權。第一個,決策速度快,不需要民主決策。第二,決策質量高,因為民主決策會帶來中庸決策,創始人應該有完全的控制權。第二,找合夥人窮盡五老。老同學、老同事、老同行、老相識、老夫妻。這裡我說下“老夫妻”的事情,很多時候說投資不能投夫妻。據我觀察,現在很多知名企業初創都是夫妻一起上的,因為創業是一個人社會資源的總和,你必須在創業之初把所有的資源都壓上。你的另一半就是重要的資源。最後一點,創始團隊要窮盡內推,合夥人也要把所有的資源壓到公司。
內控力主要體現在控制現金流的能力。這裡涉及到盈虧平衡點的問題,這是一個倒推的關係,離你的盈虧平衡點有多遠,決定了你需要幾輪融資;融資如果恰好在關鍵戰略節點,那麼這就決定了此刻你要做什麼,才能保證你的團隊能活到那個點上。我們作為投資人放錢,一定要看到你把控錢的能力。所以我想分享兩個問題,這也是大部分創業團隊都在問的問題。一是有關現金流的控制,或是營運資金的控制。很多企業產品的利潤率和生產率很快,但是突然之間現金流斷裂。這說明成本管理做得很好,但是應收賬款的週期太長。如果應付賬款的週期太短,就會導致資金都盤在營運資金上。長得越快,企業越大,賬上的資金越大。這是在營運資金的管理方面。第二個問題,企業什麼時候需要轉移的財務團隊?大部分創始人都不是會計出身。我要明確一點,我們需要的是財務的才能,不是全職搞。現在很多的初創企業,在A輪,或者Pre-A輪之前不需要一個專職CFO。但你一定要有財務的腦子,要明白單位產品的利潤率是什麼?每增加銷售人員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效應是多少?每個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渠道、新的產品會帶來利潤和現金流是什麼?
產品需要有結構性優勢
產品力。第一點,創新。很多企業都講究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企業本身怎樣才能比其他企業更有優勢呢?結構性優勢,我將主要分為兩個點來講這個問題,前瞻性和穿透力。
什麼是結構性優勢?滴滴這樣的企業發展迅速,對標教育行業就是收割使用者的能力非常強。企業出發的時候要不要效仿?做產品創新的時候怎樣才能做到一點?需要做到兩點,前瞻性和穿透力。前瞻性指現在想問題就要思考未來一年,三年,五年怎樣適應市場、政策、技術的發展。只有這樣,產品模樣才能適應未來發展,才能引領下一代的需求。穿透力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採用什麼樣的技術、方法論在這個時間點的產品才是最大化能夠引領社會潮流的。
創新需要有哪些要點呢?第一,注重場景。創新不是為了去顛覆,而是為了去延續的改進。為什麼提場景?只有當產品跟生活習慣高度一致,使用者才會有更多時間跟你的教育服務產品有關係。因為教育本質上是一個特別簡單的事情,只要你花的時間足夠多,學習效果一定會好。所以,你需要的一件事情是如何利用好現有的技術和方法論,把教育服務與使用者場景儘可能地匹配。這樣每次的改進和迭代就會讓你跟使用者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近,就會增加使用者粘性,帶來好的市場競爭力跟價值。第二,產品要有體驗改進。從業者需要明白教育產品是有內容和情感兩件事情,內容是指用更好的方式將知識傳達出去。現在有很多的手段,微信生態、網站等。我們關注的是能不能找到高效的形式將資訊傳遞出去。教育產品中的情感因素是技術替代不了的,你需要花時間去思考怎樣用技術賦予更多人。比如,寶寶玩英語。他利用的是微課將英語分享給所有使用者,但沒有忘記情感因素。將父母拉進來,用父母作為情感的角色,從而放大的科技的力量。
在我看來,產品改進需要從兩個角度來思考,一是想使用者在幹嘛,二是怎樣儘可能方法科技的力量。
估值是不是越高越好?如何合理估值?
融資力。簡而言之就是企業再融資的能力。 我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來分享。第一,關於融資的態度。態度一定要端正,不要把融資當作救命錢。企業的錢並不僅僅是指你帳上的錢,帳上的錢是來自於你的現金流,另一部分是因為信任而可以支配的錢。為什麼說融資不是雪中送炭的事情。我們思考一件事情,金融公司與實業公司一樣都是市場經濟下的公司,都是要有自己的獲利要求。簡單來說,金融公司也要賺錢,而且還會有更嚴格的風險控制的標準。
第二,投資的本質是什麼?我覺得,投資的本質是投資於趨勢。什麼叫趨勢呢?趨勢可能包含幾個點,巨集觀趨勢、產業趨勢、企業本身趨勢。
接下來我分享下我對估值的態度。估值是不是越高越好呢?我認為並不是,估值是一個雙向問題。前面估值越高,對於後面的投資人來說越難以進入,你越大後面越難拿到融資。所以,在早期的時候,並不是估值越高越好的。之前創業者問我最常見的兩個問題是你覺得我值多少?我的競品都已經估值五個億了,我們團隊比他們團隊強多了,所以我們估值不能輸。這時候很有必要跟大家解釋一下,估值到底是什麼?管理學角度來看,一個企業的估值就是你未來創造的現金流。簡單來說,就是你未來現金流的能力,未來賺錢的能力。從這個角度看來,如果你是一家A輪公司,非要拿一個C輪的估值,而且還沒有達到C輪公司的能力,你的估值絕對過高。
市場上我們經常能看見誰誰誰又拿了某某機構的錢,誰誰誰的估值特別好。這個時候大家會覺得很費解,這個裡面的邏輯是什麼?從投資角度上可以給大家可能超過他本身估值的50%,這個時候投資機構相信短時間內他所創造的價值的增長要遠高於我給他的這50%的估值溢價。
接下來,創業者比較關心的幾個問題是融資節奏什麼時候比較合適?估值是不是合理?我選擇什麼樣的投資人作為夥伴呢?
第一個問題,你至少要想清楚下一輪融資要幹嘛、要做什麼、要用到這筆錢達到什麼目的,然後再開始本輪融資。第二個問題,一家A輪公司估值五個億,那麼有沒有信心在B輪繼續按照至少五億的估值拿到新的融資。如果沒有信心,說明你的估值已經嚴重被高估了,這個標準其實非常好用。第三個問題,你要選擇那些能夠幫你獲得下一輪的投資人。一個投資機構如何幫你獲得下一論?1.給你品牌背書,比如說,紅杉。2.有強大的資源和渠道關係網路。3.有非常系統的強大的投後服務能力。這三點是能夠保證你去繼續獲得你的下一輪。
ofollow,noindex">點選這裡 檢視所有嘉賓精彩分享。
1、本文是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選芥末堆內容合作 瞭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釋出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資訊 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