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寒冬方能誕生獨角獸,創業者要選好賽道
獵雲網(微信:)北京】12月10日報道(文/張鵬會、盛麗豔)
12月7日,2018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在北京望京凱悅酒店隆重舉行,近百位知名資本大咖,獨角獸創始人、創業風雲人物及近千位投資人與創業者共聚“聚勢謀遠 創變未來——2018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
在由獵雲資本合夥人劉彭主持、以“未來投資機遇”為議題的高峰論壇上,雲天使基金投資人秦捷、紅點中國合夥人張涵、安芙蘭資本董事長周偉麗、梧桐樹資本管理合夥人高申就論壇議題發表了精彩觀點。
資本寒冬,是機遇還是挑戰?
張涵認為,機遇大於挑戰。在他看來,經過這些週期之後,大家知道應該怎麼去應對。整個環境相對來說比以前要惡劣一些,挑戰是有的。但當下,應當用技術去撬動未來市場的思路去看這個市場的發展。
張涵向創業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指出,在資本寒冬到來之際,創業者一定要使自己的專案有差異化,有自己獨特的模式。“因為大家都知道實際上早期的公司風險都很大,所以投資人在早期能看到的東西無非就是你原始的商業模式,你的技術和你僅有的幾個合夥人的團隊,所以只有每個位置上,你都有足夠強大的人和你一起戰鬥,才能一塊走過這個寒冬。”
周偉麗認為,“寒冬”來臨,創業者首先心態要好,要淡定、樂觀,每個成功的企業都會經歷幾輪週期,企業都在九死一生中發展起來;其次要管理好現金流,可以展開多渠道融資,例如可以尋求政府的母基金和直投基金,不要太計較估值;第三,要小規模試錯,儘量以盈利為主,不要做大規模燒錢的業務。與此同時,還要放眼國際市場。寒冬危中有機,機中有危,周偉麗表示:“在一個不好的行情下,我覺得都會誕生真正的、有抗壓能力的獨角獸。”
高申表示,今年不好是對預期不好,從資本來講不是最不好的。今年無論在海外IPO,還是國內的IPO,都沒有出現暫停或者是完全市場視窗關閉的情況。“我們見過最慘的可能是國外資本市場的IPO視窗對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或者說中國企業完全關閉的兩年,還有中國的IPO市場暫停的那幾次。”所以在高申看來,從資本市場、從IPO角度來講,今年顯然還不是最壞的一年。
經濟下行的階段,還有哪些投資機會?
雲天使基金投資人秦捷認為:面臨資本寒冬,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在這種環境下反而會使一些比較優秀的創業者團隊能夠脫穎而出。其中,注重自身價值,而且是比較有內涵的公司的話,能夠凸顯出來。秦捷表示,AI,物聯網、Fintech將是雲天使基金未來投資的主要方向。
張涵認為,在經濟特別好的時候,很多企業實際上賺錢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不需要考慮太多的內部的運營效率問題。而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在企業服務領域,那些能夠從軟體的角度、從系統的角度、以及從更專業的方法論上幫助公司進行提升效率的產品,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張涵進一步表示,未來重點投資大資料與雲端計算、網路中心基礎設施、資訊保安、SaaS服務及人工智慧等細分行業的專案。
周偉麗表示,產業網際網路是風口。安芙蘭資本主要投醫療,將科技成果轉化,明年還會持續這個策略。"我覺得明年開始還有一個機會,就是Pre-IPO投資,甚至基金收二級市場的,對政府而言是紓困基金,對我們私募基金來講的話去收二級市場也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機會。"
當大家在忙著追逐90後、人工智慧、VR概念時,梧桐樹資本專注佈局企業級服務賽道。高申認為,消費網際網路的紅利已經逐漸過了,流量更多地被把持在BAT陣營的手裡了,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此外,中國的消費網際網路的產品體驗已經做得很好了,新的創業機會就不那麼容易了,需要砸更多的錢才能投出一個大的公司來。而企業網際網路在中國還處於1.0階段,未來會有更大的空間給企業級服務專案施展身手。
本次獵雲網CEO年度峰會由獵雲網主辦,銳視角、獵雲資本、AI星球、企業管家、獵雲財經、創頭條協辦。各行業創業者、投資人圍繞“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和時代堅韌的創業者”;“時至今日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創投市場的機遇與挑戰”;“創業創新的版圖和格局如何變革,商業世界裡如何持續創新?”、“展望未來十年中國網際網路創投走向”四大板塊分享科技和產業前沿觀點,探討創新潮流趨勢、把握未來新方向。
以下為論壇實錄,獵雲網整理刪改 :
劉彭:大家下午好。我是獵雲資本合夥人劉彭。很感謝大家能夠冒著寒風來參加獵雲網的高峰論壇。獵雲資本是獵雲網旗下的融資平臺,專注於為成長期及成熟期企業提供私募股權融資服務。今天很榮幸能夠和臺上的四位資深投資人就未來投資機遇話題做討論。接下來有請嘉賓做自我介紹。
秦捷:大家好。我是雲天使基金秦捷。雲天使基金是2013年成立的基金,是由國內的幾家VC來發起的,主要是寬頻資本、紅杉資本、北極光、金沙江等。
張涵:紅點是一個出生於矽谷的一個老牌世界級的VC。我們是中國的業務部門。通過十幾年努力,我們這邊也逐漸地把中國的業務做得非常不錯。所以,現在我們叫紅點中國,因為我們藉助它們在矽谷的這些經驗在中國做了中國特色的投資,所以基本上在早期的TMT領域做得蠻有特色的。
周偉麗:各位好,我是安芙蘭資本的周偉麗。我們成立了有十一年的時間,目前管理的資本直投資金有一兩百億,還有一些母基金和外幣基金。投資的領域主要是網際網路和醫療,我們也做中美跨境投資,在全國39個城市都有我們合作基金。
高申:我是梧桐主資本管理合夥人,我們在資本領域關注企業級服務,特別在企業級服務的中早期,A輪和B輪。
劉彭:謝謝。大家可能都能感受到2018年資本環境確實比較差的一年,金融去槓桿,各種紅利的消退,貿易戰這些大環境,讓機構墓募資難,讓創業者融資難,最近流行一個段子,說2019年可能是前十年,一定是前十年最差的一年,有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那麼站在資本的角度上,怎麼看待這場寒冬?對於他們說是機遇還是挑戰?他們是怎麼樣的應對策略?請嘉賓為我們解答。
秦捷:確實,現在整體的資本市場,大環境非常不好。我們作為早期投資人來講也逐步感受到資本寒冬的寒冷。我覺得如果說機遇和挑戰的話,其實應該都有。我想說一下挑戰,對於我們基金自身的生存其實就有挑戰,就是說無論在募資、發現好專案、投後,它能不能在寒冬生存下去?或者說成長?這個實際上挑戰都是蠻大的。由於前幾年整個資本市場也是比較熱,其實大家投資速度都比較快,其中包括我們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樣能夠在資本寒冬下能夠使自己投的公司或者專案能夠生存下去,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機遇其實跟挑戰並存的,我們覺得在這種環境下反而會使一些比較優秀的創業者團隊,或者已經投過的企業能夠脫穎而出。由於資本寒冬的影響,實際上在這個環境下真正能生存下來的企業不是很多。相對在某些領域或者一些垂直領域裡競爭也比過去要少了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比較優秀的,注重自身價值,而且是比較有內涵的公司的話,可能能夠凸顯出來。這也就是說我們在投專案過程中會更關注這一型別的企業。
張涵:其實,資本寒冬過去的十年來了好幾波,都不是第一次來,只不過這次今年可能發生的事情確實比較多一些。從2008年、2012年、2015年到2018年,所以我覺得這個對於投資來說也不是新鮮事了。
但是實際上經過這些週期之後,實際上大家知道應該怎麼去應對。我覺得從挑戰來說,當然是是有的。因為畢竟整個環境還是相對來說比以前要惡劣一些。但是事實上對於危機來說,我們一直投非常早期的公司。所以在這點上來說,我們覺得還是用技術去撬動未來市場的一個思路去看這個市場的發展。所以,我們覺得還是可能機遇大於挑戰吧。
因為隨著我們技術迭代,過去的20年在中國整個TMT行業的發展,我們看迭代速度越來越快,深化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各個方面中國實際上在很多地方超過美國,尤其2C,還有包括支付等等。但是,我們在另外一側可能絕大部分風向還是偏弱,所以這塊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發展機會的。
我也提醒大家,第一,現在可能融資環境沒那麼好,但是你們要考慮的是現在決定做創業,你就要在自有資金充裕的情況下讓自己存活更久。可能這種情況下誰活得更長,誰就是那個勝者。所以,我覺得對創業者能力要求變得更高了,對他的抗死亡能力要求也更高。所以我覺得機會上,只要公司能夠堅持,你的利益點,方向沒有錯,其實市場上並不是沒有資金,只不過大家目前在一個相對比較看衰的階段,可能相對出手謹慎一點。今年看大量VC和PE,尤其以美金為代表的融資往往比過去幾年多得多。所以大家並不是缺錢,可能是對大家競爭力要求更高。所以我認為,機遇與挑戰並存。
我們關注早期,所以VC早期來說也要注重有強抗風險能力,減少對資本依賴的專案。在這塊的話我覺得還是要樂觀。因為做早期投資必須樂觀面對未來市場,否則的話這行就不值得去做了。
周偉麗:剛才你講到,昨天清科年會出現了空缺,本來TOP 100,改成TOP 50。我們今年募資額是過去十年的總和,相當於我們直投基金而言過去做了一百多億,今年又新募了一百億。我們梳理了一下,今年投資數量、投資金額都是去年的兩倍以上。這個和我們一貫強調的,叫未雨綢繆、風雨同舟的意思是一樣的。
我們今年募資額增加也是有諸多原因的,就像大家說的危中有機,機中有危。今年因為很多機構募不到社會化基金了,我們剛好是過去投的這些大量專案退出,所以今年我們跟引導基金合作的時候,資本上是自有基金加政府引導基金。另外,今年政府引導基金單支的金額也比較大,配資比例也比往年加大。我覺得這些都是機會,對投資機構而言做好這些基礎的工作,當大家都談危的時候我們的機會就到了。
另外我們明年我們還會計劃募一支國際合作的生物醫藥微生物學亞洲微生物基金。跟美國的一些院士,還有院長,還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共同完成。
再說投資,剛才說到今年投了去年投資額兩倍,但是增長還不是立足於國內網際網路的增長,網際網路我們依然是在投產業網際網路,投馬上盈利的,現金流豐沛的。而且我認為產業網際網路是風口。我們主要是投醫療,科技成果轉化,明年我們會持續這個策略。並且我覺得明年開始還有一個機會,就是Pre-IPO投資,甚至基金收二級市場的,對政府而言是紓困基金,對我們私募基金來講的話去收二級市場也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機會。
還有退出,今年要說社會化退出可能比較難,但是我覺得今年還有大量國有直投、國有的母基金,還是有很強的接盤能力的,當然要滿足它的一些條件,比如本地化,零投價跟投等等。
另外我剛才看到釘釘特別有體會,我們今年,像我們投資機構也引入了釘釘,也在進行數字化的及時的管理。當然也有一些受不了,管的太嚴了。就是我們現在有五六十人,就是專職的,很多投資機構其實它的管理是相對而言比較放鬆,不是那麼嚴謹管理的,別看管理的資金量大,因為每個人素質相對比較高,工作也比較彈性,但是我們還仍然是使用了釘釘的。所以人數比以前減了一點點,但是效率比以前翻了一番。
高申:今年不好是對預期不好,從資本來講不是最不好的。今年無論在海外IPO,還是國內的IPO,都沒有出現暫停或者是完全市場視窗關閉的情況。我們見過最慘的可能是國外資本市場的IPO視窗對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或者說中國企業完全關閉的兩年,還有中國的IPO市場暫停的那幾次。所以從資本市場、從IPO角度來講,今年顯然還不是最壞的一年。
我們的VC是專注在中早期企業及服務。我的感覺是既然冷一點就有冷一點的投法和做法。顯然從二季度以後,專案都便宜下來了,我們看起專案來也更加從容一點。沒有必要像兩年前那樣,大家那麼著急的TS、SPA,我們踏踏實實做好盡調和行業分析就行,的確相對比較專注一些。
具體到我們專注的領域,我們很希望看到的消費網際網路的公司逐漸在企業級服務領域創業,或者說企業級服務創業公司能吸引到更多的消費網際網路領域更好的人才。其實這對我投企業級服務企業是一個好事情。
劉彭:謝謝。從臺上嘉賓回答來看,兩個字,淡定,面對這場寒冬。足以證明都是比較資深的投資人。的確一家優秀的機構,它不會根據外部環境而打亂自己投資節奏的。所以在座的創業者可以安心,市面上其實有錢的、優秀的機構還有很多,也願意出手。第二個話題,投資機構會重點關注哪些行業的投資機會呢?
秦捷:我們主要關注領域還是在TMT,當然TMT也是挺大的概念。對於我們來說,我們這些年投資大概有70%-80%主要投的專案還是在技術驅動力專案,我們自己管它叫技術驅動力專案。具體含義,無論在哪個行業基本專案以技術和產品為核心的,改變行業也好,或者重構產業鏈也好這麼一些型別的專案。
對我們來講的話,投資的方向基本上是技術來劃分的。比如說我覺得其實這波整個的技術創新並不受資本寒冬影響,AI也好,物聯網也好,包括Fintech,這都是未來一兩年或者未來三五年看的方向。
未來的話,我個人覺得,尤其像AI和物聯網這塊,未來一兩年很可能就是5G會在中國全部的實施。在這種情況下5G基礎設施帶來技術上的創新,和各行業引起的顛覆性的應用會很多。所以這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對於5G的引進的影響和它帶來的技術變革和解決方案上,還有應用上,無論2B還是2C。
張涵:從2B和2C來說,紅點百分之六七十投在消費網際網路,剩下百分之三四十在硬科技和企業IT服務。
先從C端說,C端大家都覺得這裡沒有機會,但是我覺得機會還遠沒有結束。因為過去這二十年網際網路發展大家看到起來幾個巨無霸平臺。在2015年又起了幾個,比如拼多多等公司。照樣在有巨頭起來之後,它們還能夠再起。還有包括這幾年起來的滴滴也好,頭條也好等等。
所以我覺得它的機會是有波次的。每次有一個大一點的技術平臺級的技術革命到來,就會有一大波創業創新的機會。
如果是最近一段時間,咱們按照短的期限來看沒有那麼明顯。但是其實在人才儲備上,這行業已經遠遠大於十年前。所以我覺得這些大平臺公司成功也培養了大量的有能力、有資質、有經驗的創業者。而過去沒有這麼好的環境的時候,實際上也沒有這麼多有能力的創業者出來創業。
具體來說,比如方向上來說的話,從C端有幾個大的方向還是比較有機會的:第一,所謂下沉的流量和下沉人群,它這塊的增長實際上還是會非常大的。因為去挖掘它們的價值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其實過去也就三年左右的時間,有一批比較成功的企業在這方面做出了成績。但是實際上還有大量的線上商業化機會沒有被挖掘出來。
還有比如說出海,其實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已經非常發達了。放眼全球,中國已經很多產品或者Idea是可以輸出到海外去。在過去的五六年有大量的中國公司出去,但是由於海外這些國家它們的基礎設施發展的速度比中國要慢,所以有一定的滯後,因此還有很多機會可以去覆蓋。
另外一個,我們相信中國每年新出生的兩千萬新生人口一直往後迭代會產生不同的新的需求,因為他們從生下來周圍的IT和整個網際網路的環境跟20年前、30年前的人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C端這塊還是有價值挖掘的。還是那句話,就是要挖垂直,這對創業者要求更高了。
2B來講的話,當經濟下行的時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以IT提升企業的服務能力可能是一個機會。因為原來經濟特別好的時候,很多企業實際上賺錢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它不需要考慮太多的內部運營效率問題。但是當經濟下行的時候,這種問題就逐漸凸顯出來。反而我們去看所有的工具,包括方法,包括人,怎麼能夠去提高他們的效率呢?可能從軟體的角度,從系統的角度,從更專業的方法論上可以幫助公司進行提升,這個時候是企業服務領域能出來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當你抓得住企業的痛點的時候,你就能夠在即使大家覺得寒冬的階段,做出比別人好的生意來。
周偉麗:產業網際網路聚玻網有幾千萬估值,一兩年時間發展到20億估值,我們投了一些玻璃的、魚飼料等。其實看拼多多不也是近年發出亮眼的光芒嗎?而且我認為這種週期,剛才說的那個話是對的,這個週期不是剛剛開始。我在等待今年這個週期的低谷,所以我們真是做了長足的準備。
高申:我們因為專注在企業服務上面,當然這不是王婆賣瓜,我還是比較看好企業級服務的機會的。
主要基於幾點:第一,以前我們差的太遠。剛才也講到了,我們的消費網際網路和世界比是一個數量級的,但我們企業級服務和美國的企業差距至少兩個數量級。差距孕育著機會,所以我還是比較看好企業級服務。
另外,企業級服務是服務2B的。我們看看現在2B,不過大企業是CIO,小企業是老闆。新一代CIO和中小企業的老闆,他們在80後化,甚至90後化。他們作為消費網際網路使用者人群,必然會在工作當中也逐漸網際網路化。這和以前的那一代的CIO和企業家截然不一樣。以前那一代人可能還是50後、60後、70後主導的,他們很難接受新的東西,你去教育這個市場往往是沒有用的。
我舉一個例子,以前說中國儲蓄力太高,大家不肯花錢。再教育,當他的思維、世界觀在消費觀定型後,怎麼教育也沒有用。但是過一代人、兩代人,你可能會喊年輕人剎剎車,別花那麼多,給你未來退休存點錢吧。企業級服務也是這樣,我們看到非常多80後,甚至90後走向CIO崗位,成為企業家,他們必然會擁抱以數字化、資訊化為代表的企業級服務這個市場。
所以我覺得企業級服務的機會很大,一定是大資料所驅動的企業級服務,這才能把我們的企業級服務和企業級軟體市場分開。沒有大資料的驅動的話,沒有新一代企業服務的機會。
但是我們得注意的是什麼呢?雖然我覺得企業級服務很有潛力,但是除了有科技、有資料,還是要有一個合適的商業模式。不然一些企業級服務有新技術,最後的形式又走了企業軟體的老路。服務大B的老路是什麼呢?老路就是賣多少錢,多少錢進入了營收帳款,企業的經營現金流極差,或者是服務大B的時候,使得市場非常分割,一家企業很難取得市場比較大的市場份額。所以有了大資料,有了新的科技,還要搭建一些合適的企業服務模式。
過去幾年投資經驗裡,投企業級服務,甚至在某個領域是SaaS,以前是服務中小型企業,有時候甚至是小微企業,我們現能看到我們投的企業越來越能服務中型企業,甚至中大企業,這個也是一個非常令人驚喜的發展。所以從未來得發展來看,我還是比較看好企業級服務市場投資機會的。謝謝。
劉彭:其實我覺得有在沒有被投資人提到的創業小夥伴們也不用太過擔心,這一百個投資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只要是優秀的企業,一定會受到資本的追捧。我再問一個問題,就是在現在資本寒冬,投資人能否給一些企業過冬的或者融資的建議?
秦捷:無論是寒冬,還是投資的資本市場比較熱的時候,我都覺得還是要關注我們內在價值。當然在資本寒冬情況下,這個可能顯得更為重要。什麼是內在價值?無非是說你自己創業專案,或者你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到底在市場上定位是什麼?它在產業鏈裡的價值、排列的位置是什麼?你到底提供的價值的厚度有多厚?我覺得每個創業者在創業的初始階段實際上就應該不斷的來問自己。尤其在資本寒冬情況下往往是資本會往頭部聚集。在這種情況下,剛才紅點張總也說了,就是外頭不是特別缺錢,雖然是資本寒冬,大家可能感受到融資比較難,但是實際上錢並不是沒有,只不過就是說大家投資的速度會放慢,會更加看重這個專案的內在價值。也就是說,他會非常仔細來觀察這個專案,後來評估這個專案可持續性,或者團隊。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給創業者的建議:第一,要使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更加實在。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一點;另外,有差異化。在資本寒冬的情況下,由於資本一般都會向頭部的專案聚集,所以你怎麼樣能夠說服投資人講一個有差異化的故事,在一個比較細分的行業也好,或者一個比較細分的點也好,做的更加有特色,讓別人覺得你確實有特色,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另外,從運營上來講,要小規模的運營,無論在你去試錯的過程中,還是在你擴張的過程中,都要比較小心,要小規模運營,把模式做透,做出來以後再進行市場的擴張和複製。這樣的話實際上使自己的運營的成本就會比較大幅的降低,使自己能夠在市場上能夠生存期會更長。而往往生存期更長的公司,在現有的狀態下更容易受到資本的青睞。
張涵:我想給沒創業但是想創業的人一些忠告。在這個階段的話,要有差異化,要有你自己獨特的模式或者是故事,或者是技術,或者是核心競爭力。你在這塊一定要把一個非常強大團隊組建起來,否則的話這可能就走不了很遠。
因為大家都知道實際上早期的公司風險都很大,所以投資人在早期能看到的東西無非就是你原始的商業模式,你的方向,你的技術和你僅有的幾個合夥人團隊。所以在這塊的話我相信在這個時間點大家其實不是要降低自己的創業時候的團隊的要求,反而應該提高。因為只有每個位置上都有足夠強大的人和你一起戰鬥,才能一塊走過這個寒冬。
另外一點,就是一定自己要做更多對市場的推演。實際上,我們投早期的公司,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做到,比如說A輪或天使,投完了它成功了、上市了,商業模式和產品是一致的,到最後都有巨大的調整。因為市場一直在動,比如在投資人都比較謹慎的環境下,你更應該去認認真真思考每一步怎麼推演,這個市場應該往哪個方向動,動的方向有幾個,可能會對這個公司業務發展有什麼影響,你靠什麼能夠讓這個公司活下去,你找什麼樣資源讓公司從市場風險一步一步趟過去,也包括資金風險。
所以我覺得需要創業者在這個時候更多的是做更深度的思考和更廣泛的市場調研,儘量規避更多的早期風險。從整體的市場機會來看,其實還是有很多創業的機會點的。所以我覺得只要大家的準備做得足夠充分的話,還是能夠熬過去的。也許不是熬過去,而是即使是在寒冬情況下也能輕鬆融到錢。因為大家都會集中地向比較頭部的企業去靠攏,而資本也是這樣的。
周偉麗:我覺得首先心態要好,要淡定,要樂觀。每個成功企業都會經歷幾輪週期,每個上市公司都會說自己九死一生;第二,管好現金流,現金為王,如果能融到資的話不要太計較估值。
還有小規模試錯,儘量以盈利為主,不要做大規模燒錢的事。再一個,要學會走出去,我們其實不要僅僅立足於國內中國的市場,如果有可能的話放眼世界,做全球的市場。另外,多渠道的進行資本融資,比如說像今年像港股、納斯達克,甚至未來中國的科創板,當然A股,這都是一些多種的融資渠道。對於一些離上市還比較遠的企業,或者說需要拿大錢的企業我覺得有一個渠道今年仍然存在,就是政府的母基金和直投,應該和社會化投資機構並重去拿這部分資金。最後在一個不好的行情下,我覺得都會誕生真正的、有抗壓能力的獨角獸。
高申:前面說的比較全了,我就說兩個點:一點,在融資的時候不要堆砌概念,不要現在什麼性感就堆砌那些概念,那些概念越堆砌越糟糕;第二就是趁著資本寒冬加強人力資源。我這就兩點對創業者的建議,前面幾位同行都提的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