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資本 | 晟道投資:資本寒冬,我們做生態的建設者
【新資本】系列旨在挖掘投資機構真實的、有價值的內容,讓更廣泛的創業者和讀者去了解一個個機構背後真實的樣子。這些資本是目前市場上最活躍的投資群體之一,也是未來的捕手。
成立於2016年6月,晟道投資已經投出了不少耳熟能詳的專案,比如江中食療、藍鯨介面、暴走漫畫、易果生鮮、開始吧、北京四中網校(即龍之門教育)等。
作為武漢當代集團旗下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平臺,晟道投資的 投資領域包括文體、消費、教育、TMT,旗下管理規模超過 50 億元人民幣。與當代 集團旗下生物醫藥、金融服務、泛文化和泛消費等板塊上市公司有不少產業資源、資本的共享和對接。
資本寒冬來襲,面對資產荒,晟道投資的核心在於建立良性生態, 做“deal creating, deal making”--即把雙方的牌合起來打,創造1+1>2的效果。
36氪對話晟道投資CEO薛宇寧,訪談整理如下:
資本寒冬之下,投資策略會有不同嗎?
薛宇寧:資本寒冬之下,資金向頭部集中,有錢的機構有三種:大的國企央企,頭部基金(機構)第三種是背靠實體的企業。我們是背靠實業的集團,資源和資金會更穩定一些。投資策略不會變,還是圍繞文體、教育、泛消費等領域,而且這些領域和當代集團有產業上的協同性。
資本寒冬,不僅市場上錢少了,而且專案的質量會出現分水嶺,我們投資的節奏會放慢,我們把精力放在投後,以及整體資源的整合。
和其他投資機構差異化競爭的地方是什麼?
薛宇寧:投後是我們最差異化的點,我們的投後思路是從見企業的第一天開始做。當代集團的 slogan 是“做卓越企業善意的合作伙伴”,我們有自己的一把牌,你也有一把,我們把牌合起來看怎麼打的更好,一起創意共享、產業共享,一起把事情做得更大。
反過來說,我們也做“善意企業卓越的合作伙伴”,無論是 deal creating,還是投後管理,我們能為企業做的事情很多,一方面我們有極強的意願(willingness),大部分投資機構做投後管理的目的是幫企業做的更好,資本市場退出的時候回報更豐厚一些,除此以外我們還有產業協同。
我們希望把整個生態做大,核心是“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哪怕利益不是我的,我們也願意去幫他們做。第二方面是能力(ability),我們看的賽道和當代企業均有產業上的協同性,我們有能力做到協同,這也是為什麼可以投後做重的原因。
核心的投資策略是什麼?
薛宇寧:我們卡兩頭,一種是比較早期的,有商業模式有團隊;另一種就是類似江中食療這樣的偏後期的專案。我們的邏輯是這樣的:投資有個三角形很重要,團隊、資本、資源。這個三角形是穩固的,佔全三項任何的投資品都很好。作為基金,我們是資本的一方,所以看重團隊和資源。
我們來畫一個象限,橫軸是強內部資源,縱軸是強外部資源,第一象限的專案肯定是好專案,可遇不可求,但回報不會高。三象限不用看;大量的企業落在二四象限,很強的團隊,團隊不只是人,還有它的過往經歷、商業模式等;資源包括政府、政策、協同、產業等。二象限的企業,哦們幫他們補足內部資源,四象限的企業我們幫它補足外部資源,他們都可以到第一象限。
做這樣的企業可以得到超額回報。即便不是我們投的,做了這樣的事情,這家企業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我們的資源,企業裡的人也會成為我們團隊的一份子。這樣的事情,做不成是常態,做成是驚喜,所以要有極強的耐心,要堅韌。
對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的概念怎麼看?
薛宇寧:消費不存在消費和降級,消費只有轉移。拿水舉例,過去喝自來水,後來喝瓶裝水,開始喝雀巢,後來喝依雲,這個是消費升級。但實際上,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消費的轉變,比如以前我們喝雀巢,現在喝價格差不多的農夫山泉,我覺得包裝、理念更好,這不是消費升級,而是轉移。
消費的轉移是消費者心智的迭代,還有企業的引導,最牛的企業都是在引導。消費者是盲目的,是需要被引導的。現在教育投資這麼火,人們都願意砸重金在教育上,這是一個時代引導的結果。在大邏輯下,投資的企業是可以引導消費者的,讓大眾覺得這個產品是好的。
什麼是理性消費?一線城市消費降級是理性消費,二線城市消費轉移也是理性的,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升級仍然理性,這個不矛盾。 理性反應在“價效比”,其實背後是產品帶來的附加值。
在這樣的環境下,哪些品類會比較有機會?
薛宇寧:我們比較看好的有這樣幾個方向:第一類是有精神訴求的消費,中國市場大,市場也非常割裂。十九大報告裡提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意味著,中國各個社會階層對精神訴求的消費需求都在猛漲。精神訴求的消費有幾個促進的原因,移動網際網路和手機的普及,物質生活有了保障,人們有更高的精神需求。
簡單說就兩點:讓我過的更開心,讓下一代過的更好。具體來說,我們看好教育、體育,看好某一類的大眾消費品,能引領消費者的心智,提供更多的精神附加值。
消費品類的投資邏輯是什麼樣的?
薛宇寧:消費是一個特別大的市場,從巨集觀角度來講,消費永遠沒有脫離本質,就是人來買,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最終都會落腳到三個點:品牌、產品和渠道。長期來看,品牌是最重要的。
以江中食療為例,中國幾千年來接受食補的概念,在之前有幾家企業有過嘗試,比如加多寶、六個核桃、養樂多,但是嘗試的不夠。中國有100多種藥食兩用材料,可以排列組合出很多功能性的食品,而且沒有醫藥的副作用。第一,食療的領域幾乎是空白的,第二,食療的領域中對胃好的產品也是空白,而中國有兩億胃病人群,產品與需求市場相契合。第三,回到產品本身,米稀這個品類也是獨家開發的。
回到我們之前講的消費的本質:品牌、產品、渠道。食療是一個品牌,而且專案在為食療做延展、開發;產品使用了足量的藥食兩用的原材料,中醫藥的生產工藝做生產,臨床試驗做產品,中醫的理論做指導,產品過硬;渠道按照快消品的渠道鋪下去,這就會是一個非常積極的發展前景。
真正好的消費專案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樹立起了品牌,現金流很好,而必需消費品受經濟週期影響也小,很多專案不需要融資。
教育的投資回報週期較長,此類專案的投資策略是什麼樣的?
薛宇寧: 我們長期看好教育這個行業,最近剛剛完成 ofollow,noindex"> 北京四中網校(即龍之門 教育) 的投資。說幾個數字,國家每年對教育的投入是 3.5 萬億,民間教育市場的規模也是近萬億,所以教育整體是一個萬億的大市場,市場增速非常快。教育賽道的頭部兩家公司--新東方和好未來的銷售額都是一百億/年左右,而兩家總和佔市場份額不到1%。這說明教育市場大,競爭格局分散,增速快,每個細分的賽道都有機會,再出十家新東方、好未來這樣的公司,都有可能,大的市場環境我們很看好教育。
北京四中網校(即龍之門教育)獲晟道、鼎暉A輪投資
另外,教育行業還沒有定性。其他行業的玩法已經定了,而教育行業的玩法還沒定,有公司可能跑出來,有機會做玩法的制定者。 教育專案分幾種,線下實體比如幼兒園、線下培訓,這一類教育投資回報週期不慢,而投資回報週期相對慢的,比如線上英語,也有不同的退出方式。我們認為很快在各個細分賽道,都會跑出大的頭部企業。
如何發現好的專案?
薛宇寧: 還以教育來看,我們看三個核心點:1.稀缺品牌卡位。為什麼要投北京四中網校(即龍之門教育)?教育行業的這個名字,就是極其稀缺的教育品牌。2.從產品來看,教育市場有幾十萬家相當規模的機構,但它們沒有完整的課程研發能力。他們的機會在於,能為這些有市場但沒有教研能力的機構服務,市場太大了,還有太多機會。3.和政策相關,我們關注新高考改革。一方面在語文賽道上佈局,另外就是教育資訊化,關注教育背後的大資料。
資本寒冬,有什麼給創業者的建議嗎?
薛宇寧:俗話說,“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現在的情況是“高築牆,廣積糧,比誰先死”。廣積糧就是能拿錢先拿錢,別管估值,高築牆是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壁壘,因為行業洗牌後,還存活的企業就是厲害的企業,這時候有核心競爭力和充足的子彈,他們會比現在還好,亂世反而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