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突破“無人區” TCL未來要“印顯示屏”
“技術無疆界,合作方能贏未來,讓我們站高立遠,開放創新,一起合作。”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6月14日在TCL第六屆技術創新大會暨第一屆技術合作開放大會(以下簡稱“開放大會”)上表示。
在這次開放大會上,TCL聘請了29位業界權威技術專家成為TCL技術顧問,希望更好地洞察前沿技術趨勢;還與香港大學、LG化學、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研究所、廣東普加福光電等簽約合作。同時,TCL共釋出了13個技術合作專案,希望引進全球頂尖的技術資源和TCL研發人員一起解決、突破印刷量子點顯示、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技術難關。
從本次開放大會上可以看出,隨著技術發展的日趨融合,“開放式創新”已逐漸成為企業創新的主流模式。在新一輪科技創新來臨的拐點上,TCL也變革了研發模式。從過往相對單一的自研模式,轉變為自研+合作的研發模式。
李東生表示:“憑我們自己的力量不夠,需要開放協同創新,從自我研發變為自我研發與對外合作相結合的模式,才能引進全球領先的技術和人才,提高技術決策的高度、深度。”
資料顯示,2018年,TCL研發投入56億元,佔銷售收入的5%,擁有12000多名研發技術人員,把人工智慧技術、新型顯示技術、5G應用技術、智慧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技術作為四大技術戰略主線。李東生透露,TCL在量子點電致發光領域的專利數量全球排名第二。在電致發光的QLED藍色材料壽命、印刷OLED/QLED材料和器件等技術領域已實現區域性領先。同時,在AI技術、智慧製造等領域也面臨許多需要探討的命題。
隨著5G和物聯網時代的到來,科技的變革也日新月異。印刷顯示技術將成為破解大尺寸OLED瓶頸的重要途徑。此外,印刷顯示與柔性顯示是一對“孿生兄弟”,兩者可完美結合,在未來技術成熟後,像“印報紙一樣製造顯示屏”將成為現實。
近年,TCL以華星光電產業平臺為基礎,推進新型顯示技術、材料和工藝的研發與應用,不斷加快印刷式AMOLED、蒸鍍AMOLED 以及電致發光QLED材料的研發。在印刷顯示領域,TCL在廣州成立的聚華國家印刷及半導體柔性創新中心,是我們國家唯一在顯示領域的國家級創新中心,已成為全球最先進的印刷顯示公共技術研發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