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創投概念可以火爆,但別炒過火
原標題:別把創投概念炒過火
孟 飛
近段時間,A股創業投資概念股票持續大漲,個股頻頻掀起漲停潮。11月16日收盤,創投概念繼續高歌猛進,萬得創投指數大漲7.20%。資料顯示,從11月5日至16日收盤,萬得創投指數已累計上漲60.85%。
創投概念如此火爆,離不開政策鼓勵,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就是創投概念最大的利好。設立科創板,一方面將有助於解決創投行業退出渠道不暢問題,另一方面也將改善目前行業募資難現狀,讓更多看好新經濟的投資者參與支援創新型科技企業發展。有資金能進,有渠道能退,創投機構自然受益。
此外,無論是“正積極推進科創板和註冊制試點的方案與制度設計”“爭取2019年上半年見到成效”,還是“希望市場各方充分挖掘、培育未來上市儲備資源”等,近期一系列涉及科創板的監管表態,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這一利好的釋放。
創投概念火爆,是政策因素使然,帶來了不少積極意義。去年以來,創投行業尤其是中小創投機構,在強監管、去槓桿等形勢下,面臨募資難困境。創投概念火爆,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激活了一二級資本市場,吸引更多資金進入,有利於提升創投機構的融資能力。同時,創投概念火爆也將引導更多資本流入,進而豐富創投主體和模式,促使更多上市公司通過各種形式參與創業投資,更好支援全社會創新創業發展。
不過,創投概念可以火爆,但別炒過火。
實際上,目前真正的創投上市公司並不多,除了少數本身就是創投公司或者控股創投公司外,大多為持有創投公司部分股權或者就是一個產業科技園公司。後兩類公司業績如何,還要看其本身主業,僅僅看重那點對公司利潤貢獻有限的創投概念,無異於緣木求魚。
就算是優質的創投公司,其高收益的背後也離不開高風險。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企業以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指標作為評價標準,但創投企業則是管理基金規模越大,越能得到投資人的認可,其投資收益也往往不穩定。因此,對二者要採用不同的標準衡量。
此外,創投概念的利好很大部分來自於對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預期。但是,試點註冊制後不一定馬上會有很多公司掛牌上市,且註冊制也將對創投機構的發掘和培養專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否則投資者也會“用腳投票”。對於那些業務不精卻幻想著上市“撈一筆”的創投機構來說,不僅沒有利好,甚至將被加速淘汰出局。
對於那些想搭創投概念便車,借參股創投搞資本運作的上市公司,監管機構和個人都需要高度警惕,因為其不僅容易積累風險,影響二級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更容易擠佔投向真正創投機構的資金。當創投概念被炒成一地雞毛後,除了投資者,受傷最大的將是創投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