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校園APP的注意了,校園APP要祛除過度商業化!
導讀: 企業在做 ofollow,noindex">校園APP 時也需儘量避免過多的商業化廣告,注重其教育性,不斷的優化功能需求,讓校園APP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很多消費類APP創業公司都將第一個市場放在大學校園,而在今天這樣一個“網際網路+”時代,通過手機APP,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施資訊化智慧化管理,原本也並不是什麼壞事。但如果這些校園APP過於充斥氾濫,那麼就過猶不及了!

想做校園APP的注意了,校園APP要祛除過度商業化!
近日,各大媒體對校園APP氾濫進行了報道:在一些高校,原本為方便師生、提高效率的資訊化手段在實際管理和運營中卻出現了過度傾向,一個個打著“智慧便捷”“強制使用”“學分掛鉤”旗號的手機APP逐漸編織成一張網,將許多大學生裹挾其中,有的視學生市場為“唐僧肉”,投放各類奇葩廣告;有的僵化管理,讓學生自行承擔損失。
發學分一個APP、打熱水一個APP、刷網課一個APP......這些校園APP不僅數量過多、粗製濫造,而且動輒便是與學分掛鉤進行強制使用,有的學校通過APP進行“一刀切”的管理,如有的APP容錯性低、體驗不佳,但學校仍通過這樣的APP進行管理,這就難免出錯。
而且在這些APP中也充斥著很多廣告,甚至有遊戲、借貸等廣告,這顯然讓校園APP管理徹底變了味,不僅無利於提升校園管理的質量效率,還在無形之中給使用這些APP的大學生,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困擾。此外,這些APP還可能存在諸如“偷盜手機流量”、“洩露個人隱私資訊”等各種安全風險和隱患。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治理校園APP過度氾濫及強制使用等亂象呢?
除了大學生的投訴維權之外,還需要從高校、教育管理、市場監管等多個層面,齊抓共管,共同發力。
對於這些把學生當成“唐僧肉”,出於商業牟利強制學生使用的某些APP,高校應該嚴格把關,不能任由粗製濫造的APP進入校園,也要規範商家廣告。
教育管理部門對於校園APP的推廣使用時也不能太過盲目的追求高校資訊化智慧化,需對校園APP進行規範管理,建立統一的內容標準,並根據高校學生管理及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充分尊重大學生校園APP使用的選擇權,並對校園APP的使用進行甄別,通過積極引導相關校園APP開發商,以優質的服務品質吸引大學生主動安裝使用,而不是利用權力去強制學生使用。
與此同時,相關市場監管部門也需積極介入,針對校園APP中存在的各種亂象,嚴肅依法糾正查處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違法問題,確保校園APP市場的規範和有序。
如此,校園APP過度氾濫的亂象方有可能得到有效治理。
當然,除此之外,企業在做校園APP時也需儘量避免過多的商業化廣告,注重其教育性,不斷的優化功能需求,讓校園APP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如此才能獲得更多使用者的主動使用,得到更大的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