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Q3財報看騰訊:要變身,成為“新物種”
【聽楊姐說】

編者按
當遊戲業務超過騰訊收入50%的時候,我們習慣稱其為“遊戲公司”。但組織架構調整後的首份財報正在向外透露一個強烈的資訊,騰訊在努力讓業務多點開花——這不禁讓人為此感到為難,因為如果再以“遊戲”、“社交”、“金融”或者其他業務來概括騰訊,顯然是不夠準確的。
是的,騰訊在中國修建了通向每個使用者的“管道”後,往裡面灌入什麼業務,想象空間非常大,且幾乎沒有邊界。
而此時此刻我們無論用任何一個業務去定義這個公司,都感覺像是“瞎子摸象”!
—————暗中觀察的分割線—————
這是騰訊架構調整後的首份財報,它正試圖向外界描述一個“全新”的騰訊。
從財報上看:截至2018年9月30日,騰訊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05.95億元,同比增長24%,環比增長9%。淨利潤(按通用會計準則)233.3億元,同比增長30%,環比增長31%。
每股收益:8.83元,同比5.39上漲了26.72%;
淨利潤則上漲了29.71%至659.58萬元;
每股淨資產同比上漲了34.61%只33.02元!

Q3的增長似乎在告訴外界,騰訊的能力,絕不僅是在遊戲!
在這個季度裡,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遊戲業務繼續下滑,幅度4%,在總收入中佔比32%,線上廣告增長47%,其他業務增長69%。其中,增長最快的一部分是線上廣告中的Social and Others,增速為61%,另一部分是Others中的金融。

顯然,沒有遊戲的支撐,騰訊的業務仍然強勁增長——用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的話說:“騰訊的廣告、數字內容、支付和雲服務業務,無論在營運還是收入增長的表現上依舊保持迅猛,併成為騰訊的主要營收。”
新業務接棒遊戲
各個方面的跡象表明,騰訊正在努力改變外界長久以來對該公司“遊戲公司”認知。
事實上,在遊戲業務收入持續受影響之後,騰訊也正在試圖通過組織架構調整來讓外界更加關注該公司的幾大新業務板塊,例如內容大IP,以及金融、騰訊雲和投資業務。
從本季財報數字中看,騰訊的收入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遊戲業務的佔比下降,兩大業務正在成為新的“黑馬”:騰訊雲和金融業務正在崛起。
首先,金融業務是本次最大的 “大黑馬”。 財報中披露的資料顯示,目前騰訊支付業務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長超過50%,線下日均商業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長200%。
楊姐以前講過,騰訊在支付上幾乎是“玩命”發展場景——甚至在推出了收割跨境移動支付服務,讓香港微信使用者可以在內地以高原進行人民幣計價的交易。在楊姐看來,這一模式完全可以複製到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此外,騰訊金融科技服務已經擴充套件到財富管理、小微貸款以及保險。理財通在其基金產品系列中加入了養老基金,截至本季度末,其資產保有量已經超過人民幣5000億!
注意,這裡是騰訊養老金首次出現在財報中。而我們必須看到的是,這5000千億資產保有量其實只是僅一個月的業績:騰訊首批上線養老目標基金其實是2018年9月才剛剛上線,目前有10只養老目標日期基金和養老目標風險基金。騰訊此前還曾經透露,近期理財通還將持續上線新的養老基金產品。
其次,廣告仍在增長,騰訊視訊付費會員數業界最多。
此次財報中有個數字值得關注,是騰訊披露的付費會員數為8200萬,超過了10月31日愛奇藝財報披露的會員數8070萬。這些都為線上廣告業務埋下了“伏筆”,線上廣告的收入有同比47%、環比15%的增長。
第三,騰訊雲的收入同比增長了逾一倍,且獲得了環比兩位數百分比的增長。
據悉,今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已經超過60億人民幣,客戶數同比有三位數的百分比增長——這都是得益於遊戲及直播業務,已經騰訊還擴大了金融、零售等其他行業的市場份額。
總之,從業務上看,騰訊正試圖讓各個業務快速奔跑起來,讓該公司多條腿走路。
社交進化力
當然,除了遊戲外,QQ業務也在繼續下滑,甚至已經被業界非常看空為“註定將沒落的”。
從使用者資料上看確實如此:QQ的月活賬戶同比下降了4.8%至8.026億。而去年的數字則是8.432億,一年中流失了4千萬。儘管QQ移動端的使用者同比從6.529億增長到了6.979億,但環比下降了1.5%,甚至QQ空間移動端的月活使用者也在下滑:同比下滑3.8%,環比下滑了2.1%。
必須承認,QQ使用者在持續轉移到微信上:微信使用者同比增長了10.5%,環比增長了2.3%。
但是,在這裡其實我們可以發先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此前一直被懷疑的小程式和QQ,其實一直在持續自我進化,並開始逐步顯現成效“修煉成精”。
例如年輕的資訊流業務“QQ看點”正是這樣一個典型,這個產品的受眾大多是95後、00後,比重接近7成,其內容以遊戲、二次元動漫、明星、極限運動、時尚美妝、黑科技等垂直領域的內容為主。
今年5月份,騰訊Q1財報首度披露了QQ看點的日活使用者DAU超過8000萬,而截至今年9月份,QQ看點DAU已經突破1億。
不得不說,騰訊在QQ這塊已經不被看好的“土壤”上,能“種”出QQ看點這個業務,是其自身修復、進化功能的體現。
再看看小程式,一直被重點關注的小程式,其實此次在財報中也有展露:Q3增長最迅猛的是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61%,其中主要來源就是微信朋友圈、小程式、移動廣告聯盟和QQ看點的貢獻。
而小程式的流量其實還在“剋制”之中。例如小程式不斷在修正生態中方向不正確的那些產品,例如封停遊戲盒子類產品,試圖將中心流量打破為“去中心化”的模式。這些對於未來小程式的健康成長都將是關鍵的決策。
騰訊的持久戰
事實上,看起來騰訊做的一系列佈局都是在從三到五年的持續增長為目標進行的動作。
例如在內容上,騰訊早在幾年前就在佈局IP,從收購盛大文學到今天的閱文集團上市,騰訊是在內容領域“挖根式”地落子。音樂亦然,從幾年前與華納簽約到今年音樂集團的籌備登入資本市場,騰訊有足夠的耐心去“磨穿”任何一個C端使用者感興趣的內容和服務。
騰訊總是喜歡打“持久戰”的偏好還體現在騰訊視訊的付費使用者數持續增長上——騰訊在內容業務上的佈局是從源頭做起,以求一種疊加和積累效應。
這與網際網路界一輪又一輪的風口式投資賺快錢不同,騰訊更像要做一家“百年老店”。而與此相比,目前市面上的一些競品,則在達到高峰後,開始下跌。
易觀智庫披露的資訊表明,自4月11日開始,某內容APP的每日使用時長和日活躍使用者量開始下滑,旗下幾款小視訊APP的兩項資料也雙雙下跌。
或者,其實這也可以被理解為,騰訊更擅長慢工耗死競爭對手,因為慢的情況下,騰訊才有時間打磨產品,並且憑藉讓使用者長期興趣來最終獲得商業機會。
此外,其實楊姐也很想說說騰訊的投資。
騰訊在戰略上也投資了很多公司,例如此次剛剛上市的美團,就給騰訊帶來了不小的收益。事實上騰訊還投資了更多的公司和領域:最新的訊息說,目前在進行中的就超過30個。
一方面,這些被投公司未來將可能在財務上為騰訊做出貢獻,但另一方面,其實騰訊是在試圖建立一道護城河。
這個護城河不僅僅是佔領某個新興領域的賽道,其實更多是樹立生態上的壁壘,以及對未來的提前把控。
例如騰訊投資的西湖大學,其中就有“前沿技術研究所”,以高研院的生物學、基礎醫學、理學、前沿技術四個研究所為基礎,要組建生命科學學院(含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理學院、工學院,優先形成理學、醫學、工學三個門類。
在例如騰訊的量子實驗室,騰訊希望推動量子科技的發展,幫助基礎性科學的進步,從網路和資料科學的視角,為基礎科學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方向——這其實是一種提前佔位的思想和戰略。
不管這被認為馬化騰“沒有安全感”也好,還是騰訊“試圖在未來依然保持壟斷性的競爭力”也罷,騰訊畢竟早已不再是3Q大戰時玩彈窗的騰訊,也不再是《狗日的騰訊》時複製一切產品的騰訊,更不是憑藉遊戲業務躺著掙錢高枕無憂的騰訊。
現在的騰訊是個“新物種”,而未來的騰訊,很可能無處不在到“什麼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