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Q3財報“服務收入”增長49.4%看京東的“水電煤”

【聽楊姐說】
京東財報今天著實閃人眼睛:京東實現了淨利潤為30億元人民幣,這可是大約約4億美刀哦!與去年同期的10億元人民幣比,算是大幅增長了——200%,還創下了單季新高!
而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也有12億元人民幣(約2億美元),在持續高研發投入下實現了連續10個季度的盈利實屬不易。關鍵是,作為京東集團核心業務的京東商城經營利潤率達到2.2%,與歷史單季最高盈利水平基本持平。
再來看幾個核心資料:
首先,GMV同比快速增長30%,達到3948億元。其中, 第三方平臺GMV同比大幅增長40%。淨收入1048億元人民幣(約153億美元),同比增長25.1%。
其次,第三季度淨服務收入為109億元人民幣(約16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49.4%。
顯然,透過大幅增長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服務能力”正在成為京東新的增長引擎,即為開放平臺(包括線上POP商家和線下的實體店)提供各種全套服務。
在此,我們有必要好好分析一下京東的開放平臺,因為很顯然,它已經開始成為日益影響京東的一個重要收入構成。
開放平臺這個“池子”真不小
其實京東與阿里不同,京東有自營,這一點一直是大家覺得京東的“開放平臺”可能不夠阿里淘寶和天貓那樣絕對公平的一貫思路。
但是我們看看這個季度財報裡的資料: 財報顯示,目前入駐京東平臺的第三方商家已達20萬家,越來越多的商家選擇與京東合作,藉助京東的資料和供應鏈能力,提升自己的銷售資料。
在第三季度裡,歐舒丹、HOUSE 99和赫妍等美妝品牌以及菲拉格慕、Furla等時尚品牌開設了京東官方旗艦店。除此之外,John Galliano、Buccellati、上下以及其他主要國際品牌也入駐了京東獨立奢侈品平臺TOPLIFE;京東與如意控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如意控股旗下的多個品牌陸續入駐京東平臺。

除了入駐商家數量增長之外,京東為商家服務的質量也在不斷提升。
自去年“11.11”期間首次推出覆蓋第三方商家的“京東放心購”之後,一年來“京東放心購”歷經三次升級,目前已進化至4.0版本,服務增加至22項之多。而根據後臺資料顯示,提供京東放心購服務的商家售後滿意度達95%。
而京東的賦能,還包括重要的技術輸出。
從第三季度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京東Q3在技術研發上投入了34.5億元,當季同比高速增長96%。今年前三季度京東集團技術研發投入已經達到了86.4億元,遠超去年全年的66.5億元。
這讓京東集團在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核心技術研發、以及智慧物流、智慧供應鏈、售後服務等應用領域已經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京東的開放人工智慧平臺NeuHub,通過影象稽核、情感分析、語音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介面,支援各項應用業務。
舉個例子,在今年京東11.11全球好物節期間,基於NeuHub平臺的情感分析能力,京東智慧客服為消費者提供了超過1630萬次服務,其中90%的問題都能由智慧客服獨立解決,其日均接待量較今年618期間增長了72%。
京東自主研發的區塊鏈服務平臺——“智臻鏈”,接入超過500家國內外Top品牌商、超過3.5萬個SKU、12億條溯源上鍊資料檢驗過的京東區塊鏈技術和應用,正式全面開放。
打通線下“場景流量”
在這個季度裡,京東與線下商家的協作更加突飛猛進,曲美就是一個京東樹立的典型。京東與曲美、沃爾瑪以及家樂福等合作伙伴打造一系列新地標、新模形成了多“點”開花的局面。
9月,曲美京東之家北五環旗艦店開業前夕,京東集團CMO兼京東商城輪值CEO徐雷甚至親臨尚未開業的店面參觀體驗——這充分體現了京東對無界零售的重視程度。
而京東的具體做法是,在曲美京東之家通過萬家系統為家庭使用者打造“理想購物場景”。
這裡多說兩句“祖沖之”,這是一個面向零售店運營的全鏈路資料平臺,它最大的“技能”,就是可以幫助線下店精準備貨。
例如曲美京東之家,通過祖沖之系統打通線上線下資料精準薦品,目前已涵蓋超150個合作品牌的30000多個商品,短時間內已經有超過80%產生了銷售。這也讓曲美京東之家的日均銷售額提升53%,客戶整體進店量比以往高出30%至35%,
其實,在楊姐看來,這就是京東與現有的線下巨頭聯合起來做線下的“場景流量入口”。
這是啥,不就是“無界零售”麼——其實,除了曲美,還有中國的商超生態,也是京東“無界零售”的重點。
在今年第二屆京東沃爾瑪“8.8購物節”期間,線上京東商城的沃爾瑪官方旗艦店、沃爾瑪全球購官方旗艦店,京東到家平臺的沃爾瑪門店,以及線下全國180多個城市的400多家沃爾瑪門店的全面互動,實現了各項資料暴增,當天銷售額比今年日最高紀錄增長800%,京東到家平臺沃爾瑪銷售額同比增長500%。

其實,所謂的“無界零售”,就是將新型、數字化的零售基礎設施開放給零售生態圈的合作伙伴,在線上線下融合的過程中,通過物流、大資料等助力零售生態圈,提高行業的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
京東的“水電煤”
京東一直說自己是“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這次的“服務”業務已經特別能體現出其平臺的“集中”優勢——這其實跟騰訊那套“基礎設施服務商提供水電煤”的叫法異曲同工。
要知道,京東這109億元的“淨服務”收入雖然在絕對值上來說還不及阿里,但是其近50%的增速可是實實在在的乾貨,更重要的是,這一增速相較於2017年同期47%的增速,呈現出加速增長的態勢。
而京東的服務卻與騰訊的資金、流量等等玩法不盡相同——京東還提供物流、佣金、營銷等多個業務: 截至2018年9月30日,京東在全國運營超過550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為1190萬平方米。這顯然是京東“玩命”在自己獨特優勢倉配一體化方面提升服務能力的結果。
是的,服務收入增長的背後,一方面是京東在智慧供應鏈上的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品牌商的加入,另一方面,得益於京東打造開放的平臺,與沃爾瑪、曲美家居等線下零售商的合作越來越深入。
沃爾瑪、曲美家居顯然已經給線下零售商家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現在,線下商家大面積的與京東牽手。
例如剛剛過去的這個11.11,京東聯合上千品牌和60萬家線下門店,為更多消費者帶來好物+好玩+好服務一體的購物體驗;京東到家也攜手十多萬家商超便利、生鮮社群生鮮門店、連鎖藥房等,為上億消費者帶來一小時到家的極速服務。
資料顯示,京東到家平臺11.11銷售額同比達去年3倍,沃爾瑪、卜蜂蓮花等商超同比都達去年的4倍,日百、美妝等品類實現了銷售額同比5倍的成長。此外,京東與沃爾瑪、步步高、銀座、新雅和西糖菸酒等商超連鎖的184家門店實現庫存打通,讓消費者極速享受好物的同時,有效提升了運營效率。

社交平臺也成為京東為合作伙伴助力的有力武器,同樣是在11.11購物季期間,京東通過社交電商營銷產品為110個品牌定製了110款社互動動玩法,累計超過2.1億人次參與。
超過1.7萬個品牌商通過“京東開普勒開放平臺”開通了小程式商城並參與此次京東全球好物節,京東購物小程式累計使用者數達2.38億,下單金額是17年同期的近36倍。
《2018中國零售商超全渠道融合發展年度報告》認為,伴隨著消費者年輕化、消費實力增強、追求高質量消費以及消費潛力下沉等特點,零售商超開啟了新一輪的自我升級和迭代,行業進入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階段。
而基於全面的開放,線上線下在客群、場景、渠道方面充分互補,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創新和組合全面提升了體驗感、便利性,而京東-沃爾瑪模式也成為了中國首個零售商超全渠道融合發展年度報告中的典型樣板。
楊姐點評:
在京東所有的基礎設施中,已經包括了智慧供應鏈、大資料、技術,甚至金融和物流等等全套解決方案。
其實技術已經成了京東的一道“護城河”,京東已成為一家以技術為成長驅動的公司,形成了橫跨人工智慧(AI)、大資料(BigData)和雲端計算(Cloud Computing)的ABC技術發展戰略,並且向外部合作伙伴提供RaaS(零售即服務)方案。
此外,還有京東自有的物流能力以及京東到家的眾包配送。
為什麼呢?
有兩個原因,第一,目前京東自建物流的配送應該是反應最快、效率最高的解決方案,一定是未來趨勢。其次,未來一定是懶人經濟——京東到家是解決這個需求的核心環節。
想想未來的生活吧。包括楊姐這一代在內,此後逐漸老去的人不會再早上起來趕往超市去搶便宜的雞蛋,也不會在打烊前去搶處理菜,我們會願意用5元的配送費來換取更多的閒暇時間,刷刷劇,打打遊戲。
因此從各個超市下訂單買最新鮮的蔬菜、魚、肉、蛋等等日用品,再由京東到家送上門,絕對是宅男宅女的最佳選擇。
而對於商家來講,提升利潤的唯一途徑就是參加集中購買來降低進貨成本,再通過維護好日常客戶進行高效分銷。
因此,基於大資料的集採、推薦商品,基於天量的採購降低的成本,基於京東自有倉庫的高效配送,基於京東到家的最後一公里送貨服務,就會成線下實體店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標配。
而在這個標配之中,京東物流能力,是全國所有巨頭中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