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楊元慶、賀志強,聯想大咖悉數集結聯想創投2018CEO年會
10月26日,"未來之光"聯想創投2018CEO年會在北京古北水鎮舉辦,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聯想集團高階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志強,聯想集團首席技術官、高階副總裁芮勇,聯想集團高階副總裁、聯想資料中心中國區總裁童夫堯,聯想集團高階副總裁、個人電腦和智慧裝置集團總裁賈朝暉等聯想高層,以及聯想創投的上百家被投企業及子公司的創始人與行業專家共聚一堂,圍繞"生態聯動,共同點亮智慧網際網路"的方向,共同探討未來科技和技術創業的趨勢。
聯想創投是聯想集團旗下的科技產業基金,有著聯想30餘年的技術DNA和全球產業鏈資源,圍繞“IoT+邊緣計算+雲+大資料+AI”的智慧網際網路核心鏈條及其與垂直行業的結合開展投資,通過風險投資和內部孵化的手段,為聯想佈局未來五到十年的智慧生態。
作為CVC(企業創投)機構,成立之初,聯想創投就定下了自己的願景和使命——通過資本和創業者的力量為聯想佈局未來。聯想創投致力於最大化開放聯想集團的各種資源,為被投企業提供戰略、研發、供應鏈、技術、管理和市場等優勢資源的賦能,並在被投企業、聯想主營業務和子公司之間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更快更好地為整個全方位生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在本次聯想創投與被投企業的年度聚會上,圍繞智慧網際網路以及帶來的經濟社會變革,創投君為大家帶來了諸方的“未來”觀點。
創業教父說 | 企業未來長期領先的戰略要義:戰略、執行、搶先一步
柳傳志
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兼名譽董事長
一個企業能在行業中脫穎而出非常不易,要長期領先更是非常困難的。這困難就難在“長期”二字上,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大家都在用創新的方式競爭。
如何突破呢?從某個角度說一個企業要能制定正確的戰略,並能正確地執行,就能長期生存,並可能保持領先地位。
對聯想集團這樣一個比較成熟的科技企業來說,制定戰略的指導思想,一定是“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有了一定的實力基礎後,一定要盡力向前搶,瞭解環境的發展趨勢,並判斷自己所在的位置,知己知彼,以便確定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成立聯想創投,成立科技產業基金,明確大的投資方向,為聯想佈局未來5-10年的生態,這是聯想集團往前拼命搶路的最好方式,為這個佈局我應該大聲叫好!
創業者巔峰對話 | “老中青”三代創業者不忘過去,看進“未來”
主持人:牛文文(創業黑馬董事長、黑馬學院院長)
站在聯想的角度,智慧網際網路、智慧時代來了之後,如果基於硬體出發,我們聯想未來有可能如何做?
楊元慶(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我們也是“未來”的探索者和實踐者之一,我們認為的未來包含了三個潮流:
第一、從智慧硬體的角度,未來一定是走向圍繞智慧物聯網的終端裝置。
第二、從傳統的基礎設施向智慧基礎設施方向發展。
第三、人工智慧。人工智慧要基於兩個方向,一個是高效能運算,第二個就是雲端計算和邊緣計算相結合。
李斌(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
隨著技術的演進,包括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雲服務以及人工智慧等越來越深入的發展,它與產業、場景的結合就會越來越深。因為所有的技術最後需要落實到應用;場景也好,產業基礎也好,已經越來越成為技術得以施展的真正基礎。
徐正(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
創業沒有老一代和新一代,回到本質,都歸為初心,懷揣初心,去找事、找人、找錢。在找“事”這方面,我很幸運,在聯想被訓練了10年,學會思考業務戰略,如何一眼到底、看通上下游。為什麼選擇現在這個行業,因為第一,農業足夠大,並且流通弱,巨頭到了陣地戰並無明顯優勢,創業公司則可以做出差異化;第二,產業發展過程中有鉅變的機會,這使得新物種有誕生的可能。總結來說,當看到了這樣的產業結構、品類特點、和技術驅動價值,我們決定all in這個新物種,並且專注而不受誘惑什麼都做,結果一個店沒開也買了一百多個億,明年可達三百多億。
陳敏(途虎養車創始人兼CEO)
(如果從年齡分段來看過去和未來)我們這代人和早期前輩面臨不一樣的環境,我們運氣更好,創業一年兩年,也許砸幾千萬、幾億美金就賺錢了。究其原因還是有客觀因素,一個是錢多了,產生了流動性溢位;第二,這個“運氣好”也是動態相對的,你拿到的錢多,競爭對手拿到的錢也多。
現在創業者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既得懂業務,也要紮根行業,要把自己當成“賣菜的”“賣輪胎的”那樣接地氣,但是回過來,還要懂那些最尖端科技的東西,否則你憑什麼去和你同樣拿了幾個億美金的人“廝殺“呢?
所以面對這些環境,創業企業要更專注,在激烈的環境下,要能單點突破、打爆點。
行動者說 | 堅信自己看見的“未來“——智慧網際網路
賀志強
聯想集團高階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
2016年開始我們堅決投智慧網際網路,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三大趨勢。
第一是智慧網際網路以及萬物互聯帶來的真正社會效益的提升。這其中最核心的機會就是從物聯網、邊緣計算、雲、大資料、人工智慧這些核心技術開始,並帶動著所有產業的巨大變革。我們認為這裡產生的巨大變數和變革是遠大於移動網際網路的。
第二個是消費升級,這裡有三個驅動力,第一個驅動力是移動網際網路帶來消費者權益的升級,在過去十年這對所有公司的觸動都是最大的;第二個驅動力是數字化;第三個驅動力是智慧化,推動企業變革以及帶來的效益提升。這三個作用帶來的最核心的要素是C2B,這將會是非常非常大的機會。
第三個趨勢是國際化。未來高科技的企業,如果一開始在佈局上、認識上、市場和人才的引進上就從一個國際化思維去立足、去開始,未來競爭力是非常不一樣的。我發現如今很多創業企業一開始就已經這樣做,這是未來中國企業真正再上一個臺階非常重要的基礎。
先鋒科技對話 | 技術和場景,哪一個更有未來?
主持人:芮勇(聯想集團高階副總裁、首席技術官)
你們做初創企業的時候,是從技術出發還是從落地場景出發?哪一種是你們心目中未來的領先模式?
陳天石(寒武紀創始人兼CEO)
陳天石:我們是一家人工智慧晶片公司,我們做的晶片主要是關於人工智慧的應用。本質上,我們更像一個傳統的積體電路公司,需要技術積累,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我們面向的是人工智慧這樣一個新興領域,有新的特徵、新的技術特點使得我們需要去做一些跟以前不一樣的東西。
而從對行業的觀察和歷史經驗教訓來看,做晶片,在關注技術的同時,也需要關注何時、如何快速落地。總結來講,就是技術上一定需要有領先之處,否則大家就繼續停留在前一代的晶片,滿足需求即可,而在落地方面,也要有快速佈局,不然可能隨時整個業務也就死掉了。
林元慶(Aibee創始人兼CEO)
我們公司成立的使命就是AI升級傳統行業。我們選的第一個行業是AI升級線下零售,也就是今年我們主要做的。後來到3月份的時候,選擇第二個方向就是AI升級線下旅遊,我們是從行業出發,同時我們是一群技術出身的人員,因此對於我們來說,只要看準了這個行業該如何升級,我們就投入力量把這個技術研發出來。
因此,我們做的事情是行業驅動或落地驅動的,慢慢地在落地過程中迭代,這裡面是雙向的,一個是技術幫助這個行業,同時反過來行業也提供非常大的不斷迭代的場景。這兩個其實是非常相輔相成的。
唐文斌(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我們走過一些彎路,我可以分享我們的一些探索過程。2012年,我們做了一個產品,叫“Face++”開放平臺,把人臉技術通過API的接入開放出來,還拿了黑馬大賽冠軍。但是後來發現這個產品很難發展起來,因為沒有做好相對垂直的場景。
到2013年、2014年,我們做了一個產品叫做“FaceID”,做的是基於人臉的實名認證服務,人臉是使用有全部生物資料庫的技術手段,通過接入這樣的服務以後,這個業務漲得非常快,現金流也非常好,我們總算找到了人臉識別在應用領域的第一個落地場景。
在這個之後,我們也發現平臺上有更多的使用者展現出更多不同的應用方式。所以我自己覺得,這兩個答案必須是雙輪驅動的,必須是兩條腿都有的,光有技術其實很難真正地發展起來。
CVC生態賦能對話 | 聯想:“中年創業者”未來積極轉型的“破與立”
主持人:南立新(創業邦創始人兼CEO)
聯想在2017、2018年釋出了新的戰略,最近也做了業務的整合,這些意味著一個什麼樣的新戰略,這些戰略背後有哪些是我們聯想真正的主賽道?
劉軍(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聯想集團中國區總裁)
我特別期待與大家的交流,我認為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聯想“支援”大家,我更期盼也是反向的,大家與聯想結盟、支援聯想。未來幾年我們要做什麼?
第一、我們要迴歸中國,重新服務中國這個市場,根據市場變化在中國重新打造我們的業務模式。
第二、兩個轉型。
第一個轉型——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型。其實聯想集團在中國六成的業務是來自於ToB的業務,我們在ToB領域是有深厚積累的;在ToC端我們其實則是會直達客戶,我們與客戶互動的數字每週都在創造新的高度。
第二個轉型——從電腦向Device+轉型。這裡包括從PC向其他的智慧物聯產品轉(無論ToC還是ToB)、smart solution以及Smart Service。
兩個轉型的下方是三塊基石、用來支援上面的轉型,包括數字化和智慧化的轉型、品牌再造和新的創業文化塑造等。
童夫堯(聯想集團高階副總裁、聯想資料中心中國區總裁)
過去一兩年中,聯想的資料中心業務也在積極做業務上的轉型,尤其在中國;我們的定位是從做企業級產品的硬體公司轉變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幫客戶提供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一個賦能者。因此,今後聯想資料中心業務集團(DCG)在中國將是一個非常大的業務平臺,來承載給客戶提供的全方位價值;同時,我們會通過這個大平臺幫助國內很多創業企業把好的業務、好的解決方案拓展到海外,所以我們是一進一出。
賈朝暉(聯想集團高階副總裁、個人電腦和智慧裝置集團總裁)
(關於未來)我認為有兩個大趨勢帶給我們既是機會又是挑戰。
第一、使用者的話語權越來越強。過去使用者願意學習我們的技術和產品,而今天我們則是要利用技術和產品更好地為使用者服務。
第二、為使用者提供整個生命週期的服務。如果我們認識到第一個大趨勢,就要看到僅僅一次性給使用者提供硬體產品是沒有辦法真正在整個產品使用生命週期裡實時跟隨客戶,我們就要利用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去持續、更好地瞭解使用者。
因此,我所負責的業務集團在未來有什麼樣的機會呢?第一,智慧化,讓裝置實現“萬物智聯”,第二,全球化。我們有全球化市場和完備的全球發展計劃,這裡蘊藏非常多的機會。
賀志強(聯想集團高階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
聯想創投是CVC(企業創投),除了內部孵化之外,聯想創投本質上是要在被投企業和聯想之間構建一個橋樑。這個橋樑有各種各樣的合作的模式,而不僅僅是資本的問題,包括投資整個戰略的上下游(比如寒武紀晶片)、探索新品類與聯想的接入、被投企業之間的相互配合等等,這些有的我們還在摸索中前行。
和專業的財務VC相比,CVC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給在座的企業提供很多的增值服務,聯想創投有自己獨特的定位,我們願意做一個好股東,就是做我們被投企業的好股東,不僅如此,我們更願意幫助被投企業和聯想創投一起發展,被投企業的資源和聯想創投的資源相互促進、互相配合,這個就是最好的效果。
影響力新說 | 創業公司的未來領導力還是在於你的“心”
陳瑋
北大匯豐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北大匯豐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主任
創業是什麼?漫漫的創業路,創業是永無止境地突破體力、腦力、心力邊界的過程。
創業者需要在漫漫的創業路上持續地保持心理平衡以及控制,對此我想和大家分享幾點:
第一、提高對情感情緒的覺察。我介紹給大家一個精神病學家Davy的工具,以200分為一個界限,200分以上是積極的正能量,大家可以時常測試自己處在這個200分上下的什麼範圍。
第二、管控杏仁核劫持。杏仁核是產生情緒、識別情緒和調節情緒的腦部組織、被情緒控制、杏仁體被劫持的時候,會陷入劇烈情緒比如痛苦或哀傷中。有什麼辦法控制呢?可以通過深呼吸、口訣法等方式給自己積極的引導和暗示。(六秒口訣心法:“世界如此美好,我卻如此暴躁,不好不好”)
第三、運動和正念。訓練自己的“正念”,不僅可以幫助你提高日常情緒情感管理,甚至可以幫助你去提升記憶力和關注度。
第四、學會自我暗示。自我暗示非常重要,當你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念出來“to fight、去奮鬥”,告訴自己“You are young,smart,brave——你年輕,聰明,勇敢”。
第五、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人生的使命,西方人說“上帝對你都是有安排的”,中國人說“天生我材必有用”,說“人生都是為一件大事而來”,所以一定要找到喬布斯所說的你的使命感,你的熱情在什麼地方,一定要找到人生的意義。
最後、形成自己的哲學。“每次坐飛機,我真沒有碰到沒有顛簸的時候”,人生就是這樣,每一次顛簸之後,你要相信,你總是可以穿出雲層,總是可以跨過這個顛簸的。
一張圖收穫大會精彩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