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簡訊會顛覆微信嗎?
錘子科技今年產品釋出會上的子彈簡訊的爆紅大概出乎 CEO 羅永浩的意料,這款在蘋果商店免費榜第一的 APP 的確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力,據報道使用者數早已超過 400 萬。
很多人驚呼「天下苦秦久矣」,我們不免要替微信捏把汗,但反過來思考下, 子彈簡訊會是微信的顛覆者嗎?
兩者的比較
我也湊個熱鬧體驗了一把子彈簡訊,給我的感覺就好比是它給自己的定位「子彈簡訊是一款高效率的即時通訊軟體」。
子彈簡訊是什麼?一款即時通訊軟體,不過是高效率的。就我自己的體驗來說,的確在許多細節上做了優化,表現更人性化。但無論怎麼優化,子彈簡訊始終是款即時通訊軟體,所以拿來和中國即時通訊老大微信來比較也是合適的。
說過了共同點,再說不同點。微信雖說出身於即時通訊,但現在龐大的身軀早已超過即時通訊的範疇,融入了電商、資訊、朋友圈、社群、交友、小程式之後,我們發現微信似乎成為了一個無處不在的超級 APP,只不過它是一款基於通訊錄的超級 APP,解決的不再僅僅是即時通訊的痛點,而是成為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介面,恐怕這也是張小龍的主張。
子彈簡訊給我的感覺是兩個半: 通訊、資訊加半個辦公 。它的核心功能還是通訊,比微信更人性化;資訊板塊大概是為將來的規劃做準備,目前尚不具備微信的粘性,而「稍後處理」和「收藏」針對的應該是辦公場景。這就是子彈簡訊兩個半的由來。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子彈簡訊和微信的差距還尚遠,尚不具備撼動微信的基礎(功能上沒有大的差距),但良好的人氣和可預見的大力推廣會給子彈簡訊更充足的彈藥,再加上緊羅密佈的更新,相信功能上會進一步提升,體驗也會越來越好。另外微信獨大已久,新挑戰者的崛起也會給它不小的衝擊力,所以微信也不會固步自封。他們倆將來誰勝誰負,目前還無法定論。

子彈簡訊的將來會怎樣,這與產品經理對它的定位息息相關,相信羅永浩不會僅僅是做款即時通訊軟體。
誰會是真正的顛覆者
說到顛覆,我認為未來顛覆微信的很有可能不是其他即時通訊軟體,不會是來自微信同一領域的對手,很有可能是來自其他領域的,目前看不見的對手。 關鍵要看誰能更好的滿足使用者需求,誰能引領使用者的需求。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即時通訊解決的還是使用者溝通的需求,往大了說是社交的需求,畢竟人類社會是群居社會。以前沒有網路的時候,社群解決了社交需求;沒有手機的時候,桌面電腦能以低成本的方式滿足社交需求;現在有了行動網路,到智慧手機成為每個人的標配的時候,基於手機的即時通訊軟體就能隨時隨地滿足我們社交的需求。
並且即時通訊軟體的便利性和低成本會讓人上癮,甚至有媒體報道聚會時有人不說話,用即時通訊軟體來聊天。

根據美國銀行的《消費者移動趨勢報告》,在假日聚會等場合,千禧一代中有四成的人們喜歡用手機來避免與他人對話。
可見社交是我們無法擺脫的基本需求,當前誰能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服務滿足需求,誰就能佔有使用者,並且社交還有規模效益,所以不容易被其他方式取代。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即時通訊無疑是個相當好的解決方案。
再回頭來看, 即時通訊軟體到底是產品還是服務? 從開發者的角度來說,子彈簡訊和微信都是產品,但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他們都是服務。既然是服務,意味著壁壘必定不高,所以競爭者眾多,只不過目前被規模效應壓制,龍頭應用始終掌握大部分市場份額,但這不意味著未來沒有新的進入者,畢竟這是一個門檻低、獲利豐厚的領域。

綜上所述,誰最有可能成為微信的顛覆者呢?換句話說,誰能更好更便宜地解決使用者社交的需求呢?
從三個角度分別進行分析——
硬體
手機已經成為了人類的新「器官」,現代人的生活不能沒有智慧手機,所以基於硬體的解決方案能夠更方便的解決社交需求。騰訊不是一家生產硬體的公司,微信和子彈簡訊也是基於手機的一個應用,所以從硬體的角度來看,手機的生產商完全可以將即時通訊整合到手機裡,這樣的話,像微信這樣的即時通訊軟體就會失去立足的空間。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蘋果手機內建的即時通訊應用,以及小米手機的米聊。
但由於各方面原因,生產手機和設計手機系統是兩碼事,所以在自己生產的手機裡整合即時通訊軟體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這就給了微信和子彈簡訊之類的應用生存空間。
從這一點來說,未來具備顛覆微信可能性的有華為、VIVO 、OPPO 、錘子科技、小米科技等公司。

技術
這裡的技術分為兩個方面,其中一個方面是 作業系統 ,另一個是 通訊技術 。
就作業系統而言,目前規模最大的兩大移動終端作業系統為安卓和 IOS,專利都在國外公司。IOS 自不用說,蘋果公司要想進軍即時通訊領域在技術上不存在任何難度,而谷歌公司因為一些原因正好給國內的即時通訊企業生存空間。
目前擁有自己作業系統的也正好是那些生產手機的企業,但使用者體驗較好的還是市場上主流的機型,這裡就不多說了。所以從作業系統上來說這些公司具有顛覆微信的優勢。
就通訊技術來說,當前的移動終端的應用都是基於 4G 移動通訊技術的,而目前未商用的 5G 也在佈局中。我無法預計未來通訊技術的發展會給我們的社交生活帶來多大的變革,也許將來我們能夠隨時隨地和任意一位遙遠的朋友即時互動,所以從通訊技術研發的角度來看,那些擁有關鍵技術的公司在即時通訊領域能更好地為自己建立優勢,比如華為和中興。

基礎通道
中國的通訊通道都是由運營商提供的,從商業層面上講,如果技術條件允許的話,運營商想統治即時通訊領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而事實上,移動、聯通和電信都曾推出過自己的即時通訊服務,但這些服務在技術上和微信並沒有不同,並且使用者體驗也遠遠不如微信,再加上一些原因限制了使用者自由流動,所以他們在微信面前敗北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這並不是說提供基礎通道的運營商就打不過微信,如果他們願意的話,等待的只是一個時機。
另外移動、聯通和電信三家公司各自為政,在利益分配上就不如整體作戰的騰訊,但是近來傳聞這三家運營商要合併成中國最大的運營商,改名中國無線通訊,那麼利益分配的問題或許可以解決,但由於是國企,動力和執行力可能不如騰訊這樣的私企。

總之,基於即時通訊服務的微信在未來並不是沒有對手,從以上三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出微信的基礎並不是那麼牢不可破,機會是一直存在的,擺在我們面前的是,誰會有這個動力和能力來第一個打破微信的統治。我覺得同為私企出身的華為各方面條件都不錯,可能是將來的黑馬,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