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總裁葉蓁蓁: 數字經濟時代, 媒體融合一切

人民網總裁葉蓁蓁。 王星 攝
近日,在廣州舉辦的黃埔國際財經媒體和智庫論壇上,人民網總裁葉蓁蓁發表主旨演講,從技術、產業與城市三個維度,詮釋數字經濟帶來的深刻變革與嶄新機遇。
“38年前,村裡剛剛通電。電工對我們說,與煤油燈不同,電燈泡裡面是‘老虎’,不要用手去摸。這讓4歲的我印象深刻。”葉蓁蓁認為,在今天,電已經不再神祕,但類似的故事還在發生。面對人工智慧、大資料、區塊鏈等新技術,我們仍在經歷恐懼、焦慮、無力的階段。
在他看來,在向數字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好訊息是,我們已經迎來了全新的技術;壞訊息是,這些技術都處於幼年期,不成熟、很難用、很昂貴。
“一個成熟的技術,必須是簡單、方便、廉價的。”他表示,它能讓生產資訊、獲取資訊的門檻不斷降低,打破高知識群體對資訊生產的壟斷,讓更多人能參與其中。
他列舉人類經歷的文字、印刷術、電訊和網際網路的4次傳播革命。這一過程中,新技術普及的速度不斷呈幾何倍增之勢。比如,微信只用了10個月就普及到5000萬人。隨著時代不斷髮展,相信許多新技術一樣可以達到成熟。
他指出,在更多新興技術的帶動下,數字經濟也讓產業發生了深刻變革:社會分工重組,行業重新命名,新的行業出現,舊的行業消失。
而媒體行業首當其衝。“一切皆媒體”,讓媒體行業一度無所適從。“但換個角度看,媒體也正在不斷滲入到各行各業中,‘媒體融合一切’。這為媒體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機遇。”他說。
“資料正在重新定義行業。”葉蓁蓁表示,資料是數字經濟的關鍵要素。擁有什麼樣的資料,可能就會發展出什麼樣的行業。未來,媒體行業很有可能發展出基於大資料的新產業,如內容風控、使用者畫像等。
數字經濟時代,競爭才剛剛開始,這也給城市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葉蓁蓁認為,原來具備優勢的城市未必能保持優勢,正如歷史上的長安、洛陽,無法想象未來會有上海、廣州、深圳一樣。
他介紹說,許多新興城市正在搶抓新時代的新優勢,憑藉數字經濟的機遇崛起,比如貴陽發展大資料產業,南昌提出要發展VR產業等。
“各個新的要素,正在重新塑造未來的中心城市。”葉蓁蓁提出,數字經濟時代,城市的人才吸聚能力與創新型公共產品供給能力,將會決定一個城市未來的地位和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