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品牌時代,如何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
世界變得社交化,以前消費者購買產品可能是因為信任產品的品牌,現在消費者購買產品可能是信任代言人,也可能是信任你。也就是說當我們個人品牌被別人認可時,無論我們銷售怎樣的產品消費者都可能買單。這就延伸出一個問題,我們到底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發現自我
每當有人問我到底該做些什麼時,我都會反問一句,你能做什麼?其實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能幹些什麼,甚至有些自認為能做的事情都做不了。所以發現自我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你到底有什麼專業能力,有什麼背景,有什麼資源可以利用。如果你家族都是賣海產的,你就擁有賣海產的資源,你非跑去做傢俱生意,肯定難度就大些。

如果實在不知道自己能幹嗎,那就大膽嘗試吧。很多人有疑惑,幹這個事情行不行?幹那個事情有沒有前途?其實誰也不知道,做了才知道。我剛畢業時也比較擔心自己的未來,不知道自己能幹嗎,也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企業,給我offer的企業該不該去?後來覺得這都是無法預測的未來,誰要我我就去哪吧,結果第一家面試的企業就給offer了,我也沒多慮直接去了。
在之後就是發現朋友圈有微營銷的機會,不知道是不是趨勢,直接去做就好了。甚至到社群概念開始火起來,自媒體概念開始火起來時我都沒有錯過風口。所以這種大膽嘗試一切的精神對我確實有很大影響。普通人是無法預測未來趨勢的,就算是那些行業專家也很難預測,所以普通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到有新的機會就去嘗試,當你猶豫不決時別人已經全力投入了。
培養品牌意識
移動網際網路讓社交出現碎片化,相比PC時代,流量開始分散到各類App,就算是BAT這樣的企業也很焦慮,因為他們越來越力不從心,稍不注意就有新事物吞噬著流量和市場。這也讓我們看到一個未來的方向,每個人都要專注於個人品牌的塑造,才能在碎片化時代站穩腳步。而個人品牌的打造我們可以通過社交平臺進行無限放大。

打造個人品牌不是光顧著在社交平臺營銷自己,無論是自己的領域還是自己的工作都要充分可靠,不然很容易被人貼上不靠譜的標籤。比如我認識一些程式員,專注於在網際網路輸出自己的品牌,人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創造內容並進行傳播。結果自己的工作一團糟,一旦你的領導不滿意,可能會在全行業慢慢傳開,那就適得其反了。
而品牌的建立需要有一個好的名字,一定要讓被人從你的名字就得知你是做什麼的。比如我全網統一IP叫科技銀狐,別人一看就知道我是科技領域的自媒體,銀狐是我的個人IP。名字也儘量剪短好記,有行業有暱稱,最好不要英文的,防止別人記不住。考慮到傳播一定不要用諧音,口口相傳時大家很難理解,更不要用負面詞彙,會讓別人產生厭惡的情緒。個人暱稱也要考慮別人怎麼叫你,比如我早期叫科技毒瘤,後來一去會場開會就很尷尬,別人叫我什麼?難道叫我毒瘤?肯定不行,後來就改成銀狐了。
這是一個人自品牌崛起的年代,一旦你的個人品牌建立成功,就形成了非常穩固的競爭力。哪怕你的資產一夜之間都被天災清空,你依然有能力東山再起,起碼不愁活不下去。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建議大家建立個人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