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削減 股價大跌 蘋果策略調整的這個冬天
寒冬伴著假日,砍單伴著熊市。
最新訊息顯示,蘋果股票已正式進入熊市,其股價從 10 月 3 日的高點下跌超過 20%。
蘋果股價本週一截至收盤跌幅高達 3.96%,股價創 4 個月來新低,這兩個月也是蘋果上市以來跌幅最高的階段。10 月初,蘋果市值衝破 1 萬億美元,此後蒸發近 20%。
承受壓力的不只是蘋果,亞馬遜、Netflix、谷歌、Facebook 的股價都在下跌。雖然下跌,蘋果市值仍然站在 9000 億美元之上。
與股價下跌相對應的,是訊息面上,蘋果大幅削減了 iPhone XR、XS 和 XS Max 三款新機的訂單,其中最不好過的是 XR 機型。蘋果此前向供應商表示,計劃在今年 9 月至明年 2 月間,將 XR 的產量削減三分之一,上週計劃再次削減 XR 的產量。
外媒本月稍早還報道,蘋果已告知其智慧手機組裝商富士康(Foxconn)及和碩(Pegatron),暫停為本月所推 iPhone XR 新增專門生產線的計劃。知情人士稱,富士康方面,最初為蘋果的 XR 型號準備了近 60 條組裝線,但最近只使用了大約 45 條生產線。上週已有多家蘋果供應商釋出獲利預警,包括蘋果最新款 iPhone 面容 ID 技術的主要供應商 Lumentum Holdings,螢幕製造商日本顯示器公司(JDI)等。蘋果股價下跌的部分原因,就來自於關鍵供應商釋出盈利預警訊息,暗示蘋果手機銷量不如預期。
蘋果公司的股票經常受到龐大的全球供應鏈訊號的衝擊。去年,來自一些製造業合作伙伴的警告引發了人們對蘋果新 iPhone X 可能折戟的擔憂。但當該公司報告假日季結果時,該裝置的銷售數字是堅挺的,引發了股票的反彈。今年,又是同一個節點,同樣的新品引發了投資方的擔憂,蘋果還能靠聖誕季力挽狂瀾嗎?
對於蘋果來說,這些短期起伏並不算什麼,自 2016 年的 iPhone 6s 增長停止後,就能夠預料到智慧手機市場往後的大致發展方向。iPhone 在銷售數量方面隨後幾天裡再也沒有恢復。新款 iPhone 手機的需求不如預期旺盛,購買第一臺手機的人少了,從 Android 轉向 iPhone 的人也少了,iPhone 老使用者更換手機的時間也延長了。
11 月初,蘋果在 2018 Q4 財報電話會議上宣佈,將從下個季度開始停止 iPhone、iPad 和 Mac 的銷量報告。不再提供銷量資料就代表著,蘋果的硬體銷量無法恢復到之前的水平,而且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水平了。
既然無法提升銷量,那就改變策略,抬高價格。蘋果新機的入門價高達 6499 元,比華為、Oppo、Vivo、小米手機高不少。新 iPhone 售價高,但是製造成本也貴,技術含量上升,質量上升,元件成本也跟著上升。
今後,不再提供硬體銷量的蘋果,在財報裡報告什麼呢?據蘋果所說,作為替代,從現在起將報告總營收和銷售成本。再提供銷量資料就代表著,蘋果不希望外界繼續將目光專注在 iPhone 的銷量上,甚至弱化硬體銷售的影響力,將重心轉向平臺和服務。事實上,已經進入走硬體銷量向服務轉型期的智慧手機制造商,比如三星,也早就不對外公佈確切的銷量資料了。
資料諮詢公司 GlobalData 研究主管 Avi Greengart 認為:“蘋果一直在抱怨,說投資者過度關注銷量,對於蘋果的長遠計劃不夠重視,從長遠看,決定利潤的會是服務和平臺。不再披露銷量資料,無疑是在用更直接的方法解決問題。”
按照蘋果的設想,原來普通 iPhone 使用者每兩年大約花 760 美元購買手機,以後每兩年會花 1200 美元購買手機,每兩年花 550 美元購買蘋果手錶,花 210 美元購買無線耳機,再花 409 購買智慧音箱。再加上很多 iPhone 使用者往往也會成為 iPad 以及 Mac 使用者,這樣一來,只要將消費者圈在蘋果生態圈內,就相當於綁定了蘋果產品和服務。
前段時間蘋果公佈的 2018 第四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的服務業務實現了 17% 的同比增長,收入也達到了創紀錄的 100 億美元。這個數目高於本季度蘋果 Mac 銷售收入(74 億美元),是 iPad 本季度收入(41 億美元)的兩倍還多。有分析師認為,蘋果的“iOS 使用者群和不斷擴充套件的服務組合”將使這家科技巨頭在未來五年保持 20% 的增長。到 2023 年,蘋果僅服務收入這一項就將達到 1010 億美元左右,未來 5 年,服務業務將貢獻蘋果總收入增長的 50% 以上。
毫無疑問,蘋果還會繼續在服務業務上投注更多資源,除了原有的蘋果音樂、蘋果應用商店、蘋果雲(iCloud)、iTunes 等營收之外,還會有新開拓的電影業務以及全新的 AR 內容創作的分發平臺。傳統的 iPhone 硬體銷售模式也將發生轉變,當用戶對新品 iPhone 的消費慾減少時,像“年年煥新”這樣的半訂閱計劃會吸引人們將手中的上代產品換成最新產品,以此保證 iPhone 在市場上繼續更新迭代。更多的人將不再需要考慮是否一年購買一臺 iPhone,而是買下蘋果的某個特別服務,然後年年都用新 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