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最慢的BPaaS,其實市場潛力巨大?
科技雲報道原創。
“過去十幾年,隨著雲端計算的不斷髮展,雲服務的生態環境更加完善,在出現IaaS(架構即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和PaaS(平臺即服務)三大服務模式之後,各種“某某即服務”隨著新需求也開始產生,包括調研機構Gartner提出的BPaaS(業務流程即服務)。”

在Gartner每年釋出的全球公有云服務收入預測報告中,大家往往只關注發展最快或者營收最高的IaaS或者SaaS部分,而BPaaS因增速較慢容易被忽視。

2018年Gartner全球公有云服務收入預測
(單位:十億美元)
為什麼Gartner會單獨提出BPaaS這一分類?Gartner研究的副總裁Michele Cantara曾提到,有了BPaaS,企業更關注業務成果,包括訪問應用程式和可用性,還包括客戶應用程式正確處理的數量,以及客戶主機板的數量。
從雲的層次來看,BPaaS是構建在PaaS上,在PaaS上提供BPM服務,以及便於雲落地的雲市場和應用,目的是便於企業雲落實實施,避開傳統複雜的雲,也可以理解為輕量級的企業PaaS平臺,整合搭載常用的BPM、MDM(主資料管理)等。
從功能來定義,BPaaS是按預定步驟完成交付到雲平臺上的業務任務的過程,例如在雲平臺上為製造業企業完成"從下訂單到收取現金"這樣的流程。
BPaaS就像是整合所有拼圖塊的整個拼圖,每個BpaaS服務將所有合作的商業夥伴整合到其業務流程領域,通過內建到平臺的大型預先封裝好(並且不斷增加)的業務流程網路,以及相關人員專業技能的整合,從而加快業務實際整合速度。
BPaaS主要是面向業務的,重點是要解決業務問題,而技術解決方案則尚在其次。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彌合了難以調和的不同經營戰略、組織機構和底層基礎設施之間所存在的“業務與IT的鴻溝”。
國內BPaaS市場潛力巨大
雖然BPaaS看似增速較慢,但其發展潛力不容小覷。Gartner預測BPaaS類別收入將增長7.9%,在2019年達到503億美元。
同時,Gartner發現在BPaaS這一領域,買家越來越希望從供應商獲得深入的域專業知識、技術和全球部署能力,以及連線傳統產品與支援新自動化、數字和雲服務交付正規化的服務組合。
因此,適合於各類小微企業,比如金融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財務公司、廣告營銷公司、律師事務所等使用的工具型SaaS,構建雲上的企業服務場景與體系,進而由這些服務供應商為小微企業提供BPaaS服務,“落地”服務結果,對接多樣服務資源,既幫助小微企業解決效率的問題,又拓展生意的機會。在幫助小微企業賺取更多利潤的時候,更容易獲得高比例的“服務”分成收入。

以代理記賬為例,一是為財務公司提供基於SaaS的雲會計和運營管理系統,實現作業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二是在雲服務基礎上,提供業務票據智慧識別服務、一鍵做賬、一鍵報稅等SaaS 2.0服務,實現財稅的SaaS變現。這都屬於所謂“體系內”的業務。
同時,運用高識別率的業務票據機器人智慧識別能力,獲得全量的企業業務票據資訊,精準地掌握小微企業的運營情況,奠定了大資料風控、信用評級、貸後管理等金融服務基礎,對接傳統金融機構與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幫助小微企業實現金融收益,實現BPaaS服務變現。
這些正是所謂“體系外”的業務,不是簡單地提供一套信貸風險系統,而是包括風險評估、資金對接、貸後催收等完整的金融服務能力。
另外,通過企業大資料,跨越財務報表,直接構建審計資訊或企業稅務資訊,實現自動生成審計底稿或者稅務報表,增加企業服務能力“頻寬”,實現BPaaS服務變現。因此,具備業務邏輯並對業務處理結果負責的BPaaS服務,也是SaaS變現的另一個可信路徑。
再比如保險行業,通過將雲技術向上轉移(從IaaS轉移至PaaS、從SaaS轉移至BPaaS),保險企業不僅可開展當前業務,而且將更加高效。當發生自然災害時,保險企業將能夠在雲平臺上迅速開展後臺理賠流程,通過移動員工現場滿足客戶需求、處理理賠訴求。
從對BPaaS的市場接受度看,在2017年G2 Crowd釋出的《第三版小企業報告》中,51%的受訪小企業表示,技術外包或業務流程即服務(BPaaS)是其業務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應對和大中型企業相同的業務挑戰。
放眼全球,雖然印度的BPO服務、美國的SaaS服務暫時領先,但我國坐擁著2020萬的小微企業,企業服務的可能性是無限的,中國有望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SaaS服務國家,通過BPaaS服務,也有望超越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企業業務外包服務國家。
雲服務滲透到各行各業,形成了越來越多企業上雲成功的案例,企業對雲端計算的認知也逐漸提高。通過藉助於創新的BPaaS服務,可以讓企業享受真正意義上的一站式自動化服務,增強業務管理能力,並最終降低企業成本。
【科技雲報道原創】
微信公眾賬號:科技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