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推薦】獨角獸的猙獰:“獸潮爆發”後的暴躁與騷動
引子
西遊記第六十五回,取經天團和眾天神佛被困黃眉的金鈸內,亢金龍以一己之力用它的獨角打開了生命奇蹟的通道,轉身離開的同時給自己留下了定海神針穿透本體的永久性傷害。即使這位東方星宿知道金鈸是東來佛祖的貼身寶物,估計也不會有任何猶豫,為了西遊天團的“九九劫數”,他也必須這樣做,這是眾神的旨意。
轉世
2013年,獨角獸轉世,一躍成為新時代寵兒,新經濟旗手,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期望寄託。如果Aileen Lee若干年後再想起這六年的波瀾壯闊,是否也會認為當年“Unicorn”的誕生也是眾神的旨意呢?
獨角獸企業生而純潔美好,不入世俗,一般成立不到十年,還未經過資本市場的重重洗禮和瓜田李下的黑白滲透;獨角獸的角入藥能驅毒,這類企業自帶治癒效果,不拘泥於陳規。草根革命派紛紛揭竿而起,不是顛覆行業就是重塑認知;改良派以傳統巨頭為基礎進行內部孵化與轉型升級。“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新經濟”,這一段政府工作報告原文,現在看來簡直是為獨角獸企業量身定製的。如果說2013年是“獨角獸的元年”,如今已滿六週歲的小獸們可謂亮光閃閃,一世無雙。
寵愛
據胡潤研究院最新報告統計,到今年8月,大中華區在錄獨角獸企業有162家,企業估值接近5萬億人民幣,單體平均估值已經達到了300億人民幣,遠遠超過合格線10億美元。
雖然平安好醫生、小米、拼多多等都頻頻遭遇破發危機,2018年仍然有21家獨角獸企業上市走向了畢業之路,其中6家登陸美股,11家去了港股,4家選擇了A股。有人走了,就有人來,僅在2018年上半年,平均每週都會有兩家獨角獸上市企業出現,真可謂人丁興旺,同時還伴隨著的是全球市場給予獨角獸們的讚歎之音和拳拳誠意。
媒體曾用“時機到了,飼料好了,環境好了,人才多了”來總結這一輪“獸潮爆發”的原因。首先,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需要新的力量注入,除了所有制層面的分工還需要再進一步的外延式發展;其次,城市名片與區域經濟引擎需要新的視角,在外企高峰後空白期的今天顯得尤為突出;同時技術的進步、人群的消費升級等也賦予了行業變革的足夠動力;另外企業的內在成長路徑、資本的助力以及很多巨頭的自我裂變也成就了這兩年獨角獸的崛起。
| 半年來全球給予獨角獸企業的相關政策引導| 半年來全球給予獨角獸企業的相關政策引導
疑雲
古語有云“日中則昃,月滿則虧”。獨角獸行情一路走高,這一波熱潮到了年中,忽然間有了新變化。其中一個引子就是被寄予厚望並傳入尋常菜市場的CDR沒了動靜,另一個就是盛極一時的共享經濟同時陷入社會問題和資金問題。獨角獸這個名字出現在朋友圈的頻率都大大減少了,FA推薦專案也不以“獨角獸”或“準獨角獸”標籤示人了。公眾號也開始組團吹冷風,“資料造假“、“滴血上市”、“資本的狂歡”、“逃脫責任”、“挖空實體”、“PPT融資”等標籤各個企業輪番掛、翻舊賬、起老底。
比如共享單車:從一開始的熱點明星,到倒閉潮、押金退款難、安全追責、龍頭企業出售等事件,共享單車基本完整經歷了獨角獸這一輪的潮起潮平。據中國自行車協會官網報道,2016年,共享單車共有200萬輛;2017年新增投放了2300萬輛。這些自行車報廢之後,會產生近30萬噸廢金屬,相當於5艘航空母艦結構鋼的重量。一輛自行車由25個部件和150個零部件組成,可全車最有回收價值的車架——鋼鐵或鋁合金製品,被回收行業內人士吐槽價格比紙還低而不願回收。
| 某城市單車堆放場| 某城市單車堆放場
比如網際網路造車:即使沒有樂視事件,這個行業也是爭議不斷。“網際網路+”的概念也因為它不再被大家所待見,由此變成了“產業+網際網路”。已經打響的戰役中,參與者超過了300家,其中有二十幾家拿到了鉅額資金。僅2017年,就有超過430億人民幣的投資入場。一方面參與者以行業顛覆者自居,聲勢浩大;而另一面傳統巨頭冷眼旁觀,暗地卻加速升級速度。一個現實問題就是,當老牌企業專注於新能源時,這些造車新勢力何以自處?即使如特斯拉也面臨量產和盈利危機,那我們這些靠著代工,專注於除了交通工具以外的超大中控螢幕、車內無限流量、無人駕駛的車企的明天又在哪裡?據說,現在很多人已經瞄向了飛行汽車。
比如電商:2003年,淘寶面世,國內電商正式崛起,雖然也有不一樣的聲音,但還是一路堅挺,生生造就了一個時代,養活了三萬阿里人,數千萬小店主,三百萬快遞員。15年後,3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上市引發巨大爭議,除了投資人和管理團隊,其他人都在想“這3億人包不包含我”。除開市場的今非昔比,電商們還要面臨智慧財產權、稅法、勞動法以及海關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日趨嚴厲的長期持續性政策監管。
覆盤
誠然,造成獨角獸行情下滑的實際經濟緣由有很多,比如二級市場的萎靡直接形成了價格倒掛從而失去了原有的盈利空間;監管形勢的不確定性讓投資退出多了更多風險;P2P及關聯機構的連續暴雷失去了哄擡的群體;中道振興的港股和長久不衰的美股市場吸引了一部分全球配置的資金;國內的堰塞湖的加速解決分化了機構資源等等。但就之前的高調和現在引起的負面效應來說,這口神鍋也跑不掉,“獨角獸”秒變“獨角龜”。
這口鍋背的也許不冤,畢竟獨角獸再怎麼純潔神聖,它也是一個獸類,總要時不時地咧嘴呲牙來顯示它的猙獰霸氣,逼急了也會傷人。但是,就從獨角獸本體來說,它確實也是無害的,至少在早期是無害且對大家有益的。那時候,共享單車就是在解決很大一部分群體的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問題,新能源電池就是在能源多元化中提供重要解決方案,人工智慧就是幫助人民獲得更便捷科學的工作與生活,而很多app的出現提高了我們的效率,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大家那時的眼神都是溫和的,充滿母愛的。
也許,寵愛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一批發起沒幾年的創業公司卻要承受著一個週期帶來的多重衝擊。小時候學過一篇成語故事叫做“拔苗助長”,宋人拔完了還要得瑟一番,“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我們比宋人還要過分,拔完苗以後還要怪這批苗不行。回過頭來,我們再去追溯設立與發展獨角獸企業的初衷,也會發現其實只是我們寄予了太多不合商業本質的期望,導致了獨角獸企業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引起的資源錯配,從而承擔了很大一部分不該有的責任。
從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來看,一邊是水漫金山,一邊是川崩水竭。
目前上榜獨角獸162家中,81家分別為網際網路服務、電子商務和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正好佔到50%。其他如文化娛樂、雲端計算也佔據了較多的席位。新經濟旗手是獨角獸企業的重要標籤,在國家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前提下,獨角獸企業當仁不讓地成為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先鋒力量。
2017年,三大產業中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已經超過半數達到51.6%;2018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已經升到54%。然而,就第一與第二產業來說,仍然是國家的支柱力量,沒有前兩者的基礎,第三產業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獨角獸企業更多的任務是在結構調整的大前提下,引領新經濟的發展,逐漸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但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有些功能被擴大為替代作用,更多的資金、政策或主動或被動地被引到新經濟領域,其中一部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幫助了新模式、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成了重複建設、助推資產價格泡沫的元凶。而傳統的產業本身的投資回報週期就長,一個核心技術的突破和升級需要大量持續的資源投入。對於資金和政策的依賴也長期存在,在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過程中也已經在不斷承壓,獨角獸企業的一波爆發更加加劇了資源的錯配。剩下的資源需要尋找比之前更好的更穩定的利潤支撐,週期較長的、具有不確定性的一些產業相對就會被冷落,而諸如地產類的產業等就成了為數不多的選擇。促進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與消費,並沒有在這一輪建設中有實質性突破,反而由於資產價格的虛高和資源的錯配,會對GDP的穩定增長產生一定的影響。
從對單個行業發展的影響來看,扭曲的馬太效應在橫行。
獨角獸崛起後,資源在產業鏈條及鏈條內企業的分佈,充斥著暴躁與騷動。以晶片行業為例,一塊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從設計到製造,需要技術密集的工藝線以及高度的國際協作。當某個產業鏈條出現變化,這個經歷幾代人投入和巨量資源支援的行業系統便會發生連鎖反應。
傳統巨頭在這頭,而這一輪風口刮向了那頭,一波企業應運而生。晶片行業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一直在憋大招,於中興事件中民意達到高潮。奈何國外的技術壟斷是長期系統化形成的,我們的努力更多的是在某些細分領域撕開零散的口子。不少AI方案廠商,設計演算法使其能在不同平臺或應用中執行。這幾年軟體演算法硬體化的風口中也有了我們的位置;光晶片設計公司就有了1700多家,其中大部分為創業企業,能跑出來的也只有幾家,其中還含了華為這樣的企業。
上榜與晶片有關聯的獨角獸企業一共7家,全部掛上AI的標籤,其中2家借了區塊鏈的東風,4家分別是視覺、語音等方面AI在各個垂直行業的應用,只有一家寒武紀是正式的晶片企業名義。目前2歲的寒武紀估值已經達到了25億美金,努力了18年的“中國芯”事業的中芯國際市值也只有56億美金,而壟斷MCU生態數十年的ARM市值也不過220億美金,任重道遠,晶片事業註定是艱苦的長期事業。
一方面,發展晶片需要長期研發投入的積累和高忍耐度,既要有大戰略思維,又要有前沿突破能力;另一方面,獨角獸企業們拿到的市場化資金逐利性和退出預期越來越功利。目前呈現的結果就是在產業鏈的某些環節重複性投資嚴重,同時龍頭企業破壞性的資源吸入嚴重損害整個行業的綜合性發展和行業人才儲備與建設。
一些更具行業破壞性的現象出現在了共享經濟行業,爆炸性的資源注入除了在財經新聞引起轟動以外,更多的是用來搶佔市場,哄搶使用者。在好不容易完成對對手的最後一擊之後,第一個考慮的根本不是最初的產品體驗和服務質量,而是一方面通過各種手段加固門檻,另一方面犧牲使用者或公眾利益來兌現他們對於資本的承諾。披著共享的皮,做著壟斷的事,就差把這願景寫在所有的PPT上了。他們的所為形成了整個行業的外部不經濟,使用者也在這一次次的驚訝與失望中失去了信心與耐心,最終受害的還是行業本身。
從對企業的影響來看,都像撿了一本辟邪劍譜
我們相信絕大部分創業者的初心絕不至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獨角獸們也是受害者,他們就是宋人田裡的苗,是笑傲江湖裡的林平之。
因為每一個創業者的理想都是聚焦且有責任感的,急切地想通過努力解決社會的各種痛點。但從進入公眾的視野開始,這些企業已經被各種因素在綁架著跑步前進。理想越來越大,口號越喊越高。隨之而來的是成本幾何級上升,新業務方向越來越陌生,留給新員工、新部門之間的磨合時間越來越短。摺疊式的發展最終影響的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質量控制根本跟不上野心,但故事卻越講越好,估值一日千里,上市時間越來越短,回報率越來越高。更為不理解的是,整個市場都好像吸了毒一樣,期盼著他們的大字報來重新亢奮。
很快,眾多獨角獸企業終於光靠PPT和現有機構資本的力量已經不能撐住他們的估值和成本壓力了。其中一部分創始人選擇了退出把企業交給更大的金主,另一部分被包裹著衝刺IPO。但是,就是東方教主練成了葵花寶典還是被滅殺了,上市能真的解決這類企業的問題麼?
從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來看,形式重於實質
走向資本市場的獨角獸企業目前規模較小,從實質資料上難以形成直接影響,倒是可以藉助這一輪各大市場的政策讓註冊制真正開始慢慢走向舞臺。其中,香港無疑是這一輪獨角獸高潮名義上最大受益者,也因此被譽為新經濟的高地。對於聯交所來說,獨角獸企業的到來重新讓公眾的目光回到香港,同時也能夠加深全球資本參與中國的新經濟生態建設,意義重大。
然而,不論是利用生物技術優惠政策摘得頭籌的歌禮生物,還是陸續在香港和美國等地上市的近30家獨角獸企業,一大半以上已經破發。除了投的早的一批VC投資人,基本沒有賺錢的。企業是否能夠利用這一輪資金往前夯實基礎,往後為股民們持續創造更多利潤還是要看管理者的視野和能力。就目前的進展還是形式大於實質,市場還是要用業績說話,一方面很多企業流血上市,一方面機構不斷在透支預期,二級市場從來都不是為了接盤而生的。
從對社會影響的角度來看,檸檬效應影響一代人
獨角獸企業很多是從商業模式或者消費埠切入的,兼具IP和職能作用,對於社會的影響是顯著的。前段時間,滴滴快的、滴滴UBER、美團點評、美團摩拜、貓眼微影、餓了麼口碑等的一番併購眼花繚亂;生鮮大戰、百團大戰、出行大戰、直播大戰輪番出場;移動醫療、線上教育、共享貨櫃、人工智慧、短視訊等風口不斷。大家更多的是當一個吃瓜群眾,圍觀的時候偶爾感嘆一下這個時代的節奏。
然而,當這些企業的服務和產品違背了他們的認知的時候,當質量問題不斷、公共責任心缺乏、社會安全得不到保障、變相非法集資、影響三觀誤導青少年的事件頻繁出現的時候,大家會陸續發現獨角獸企業猙獰的一面。也許,這個時候,整個行業都會面臨質疑,獨角獸們或面臨突然死亡,或在付出巨大代價以後重新回到世人面前,早已不是當年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