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作者:沒有國家能單獨監管AI或阻止生態崩潰
10月28日,第30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在世博中心舉行,今年諮詢會議的主題是“新時代、新起點、新作為——新形勢下上海高水平對外開放”。除了34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重量級企業家外,大會還邀請了《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發表主旨演講。
赫拉利1976年出生於以色列海法,2002年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現任職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講師,是暢銷書《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和《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的作者。
赫拉利最初專攻世界史、中世紀史和軍事史。目前的研究方向為巨集觀歷史問題,比如,歷史與生物學的關係是什麼?現代人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差異是什麼?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是否越來越幸福?科學技術在21世紀提出了哪些倫理問題?
而在大會的演講中,赫拉利也分享了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並提到了上海在全球未來中扮演的潛在角色。
最強大的國家也無法獨立應對氣候變暖
赫拉利指出,21世紀人類面臨著三個主要挑戰,核戰爭、生態崩潰、技術顛覆。即使人們能夠預防核戰爭,阻止氣候變化、人工智慧和生物工程肯定會完全顛覆就業市場和全球的秩序,甚至是人們的身體和思想,而身體、思想和大腦很可能成為21世紀經濟的主要產品。
在過去幾千幾萬年裡,人類學會了操縱身邊的世界,但並沒有真正理解生態系統的複雜性,所以經常會錯誤的使用自身的力量,給生態系統帶來了不平衡,這也導致生態面臨崩潰的危險。在21世紀,人們不僅要學習操縱外部的世界,還要學會控制內部的世界。要學習重新設計自己的身體以及利用情緒、思想和感覺,這是史無前例的。
也正因為人類還沒有很好地理解自身內部體系的複雜性,因此人們可能再一次錯誤地使用自己的力量。如何明智地使用新的力量是所有人類的巨大挑戰。核戰爭、生態崩潰、技術顛覆,都是全球性的挑戰。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地阻止核戰爭或者氣候變化,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地監管人工智慧或者生物工程。但另一方面,也很少國家會願意限制自己技術的發展,因為每個國家都知道其他國家不會這麼做。
“你不能建一個牆來防止核戰爭或者全球變暖,也沒有政府可以命令所有科學家或者世界上所有的工程師去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赫拉利表示。
在21世紀一方面需要考慮這三個主要的全球挑戰,這就迫切需要全球的合作,在國家制定政策的層面,上海制定政策時都要考慮這些問題。比如人們面臨著生態挑戰,上海要成為卓越全球城市,可以開發部署新的生態友好技術,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上海不可避免會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如果不採取行動,50年之後上海的生態環境可能會受到很大的破壞。
赫拉利認為,上海可以去探索一些創新解決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應對氣候變化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把幾千萬的人聚集在巨大智慧城市裡面。上海不僅要成為世界上生態最友好的城市,也一定要推動全球的合作,並且要確保其他城市、其他國家也能和上海做得一樣好,否則仍然不能避免會受到氣候變化的破壞。
從氣候變化的角度來說,即使最強大的國家也並不是可以獨立應對的。獨立的國家從生態角度來說,是不存在的,即使像中國和美國這麼強大的國家也要依賴於其他的國家。
“上海的未來不僅取決於這裡的人會做什麼,也取決於紐約、孟買、聖保羅的人會做什麼。”赫拉利表示。
顛覆性技術也是如此。舉例來說,上海可以在新的交通體系方面引領世界,可以很好地發展自動駕駛汽車,但是上海或者中國不可能僅靠自己監管人工智慧。怎麼確保自動駕駛汽車沒有被黑客利用變成武器,或者用來了解別人的隱私呢?如果中國禁止這些危險技術的開發,並沒有很大的用處,因為別的國家可能會允許這麼做。 這就是冷戰時期軍備競賽的博弈思路。
目前人工智慧軍備競賽已經出現了一點苗頭。這樣的AI武器競賽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不管誰獲勝,一旦人工智慧的武器出現,人類最終會受到傷害。如果想享用人工智慧帶來的益處,而不是成為AI的受害者,就需要有很好的全球合作。而全球合作指的遠遠不僅是籤一份國際協議來禁止殺人機器人。各個國家一定要互相信任並瞭解自己是人類共同體的一部分,需要全球合作。
此外,人工智慧革命所帶來的影響還會對就業市場帶來極大的影響。這種自動化的革命會顛覆整個就業市場。它對不同國家或者地區的影響可能不一樣,在高科技中心和樞紐很有可能會造成巨大的新的財富,會給當地當來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但對於發展中國家,人民可能必須面對工作崗位的減少。
人類共同體,讓解決這些問題有了可能
儘管有那麼多值得擔憂的問題,但赫拉利表示,回顧歷史,世界各地的人們史無前例地緊密聯絡在了一起,而“人類共同體”的理念,或許能成為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
赫拉利表示,從長遠角度來說,人類的確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候更加團結,更加合作。一萬年之前,人類分成了成千上萬個小的部落,這些部落之間是沒有任何相互聯絡的,但是現在所有的人類其實都屬於一個單一的全球文明,所有人類的社會採用相同或相近的重要的制度、結構安排。當然各個國家在政治體制上可能有所差別,但是大家有了共同的貿易規則和經濟理論和貨幣。
人類在對科學和自然的世界的認知方面,是最容易取得統一共識的。如果一個人生病了,幾千年之前,他住在什麼地方和他所獲得的治療會有很大的不同。因為那時候,世界不同的地區使用的是不一樣的醫藥理論,他們對於身體的理解,對於疾病產生以及如何治療想法不同。但現在,如果你生病了,你住在哪裡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在上海、新德里或者倫敦都能夠去差不多的醫院,遇到差不多的醫生,獲得差不多的治療。
“今年在俄羅斯舉行了世界盃,1000年前這是絕對不可能的,”赫拉利表示,“1000年前沒有一個體育是人類能一起去玩的。”赫拉利表示。
而如今大家都同意遵循同一套規則,所以現在有了世界盃、奧運會。這些國際賽事展示了人類的統一,人類的和諧。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在21世紀民族主義就不需要了。和諧,並不是說大家要完全一致,和諧意味著有不同的聲音,但各種聲音之間可以互相平衡和充實。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為了人類能夠繼續生存下去,21世紀保持繁榮需要找到一種解決方案使全球達致和諧。
作為一個國際性特大型城市,上海扮演的角色非常關鍵。城市是全球文明的樞紐,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到這裡來貢獻他們的智慧和技術。城市當中的人也會更好地知道他們自己的成功取決於和住在其他的地方人進行合作。因此像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能夠在21世紀扮演領導性角色,首先需要創新,其次還需要合作。
上海市諮會邁入而立,李強應勇同來賓共敘友誼展望未來
應勇:無論碰到什麼情況,上海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閉
應勇市長一天會見8位國際企業家:上海未來的發展更需要這個
達能集團: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中,是城市持續發展的保障
荷蘭皇家孚寶:上海是否可以複製鹿特丹港的成功?
蒂森克虜伯:智慧工業時代來臨,如何安全共享工業資料?
上海市諮會30週年貝卡爾特董事長:願上海發揮龍頭角色
上海市諮會30週年太古主席:曾曾祖父152年前與滬結緣
施耐德電氣:如何通過綠色製造,引領全球可持續性變革?
匯豐控股主席:上海可以在開發綠色金融產品上起到領頭羊作用
ENGIE集團:公共資料價值巨大,應讓人人都可由獲取
通用汽車:政府應持技術中立,讓市場在創新萌芽期起主導作用
專訪安永主席溫伯格:上海市長諮詢會是真正開放建設性的討論
浦東開發開放、世博會、洋山港,上海這關鍵的幾步都和它有關
上海很忙:進博會前還要辦這三場會,頂尖企業家和科學家齊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