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對話白重恩吳曉求:面向未來如何成為偉大企業(附金句集錦)
2018年11月16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與阿里巴巴集團聯合主辦2018“看中國:新時代・新經濟・新動能”高階思想論壇。數十位來自學術界、產業界、諮詢界的學者專家現場進行案例剖析、點評互動,從“巨集觀、全球、未來”三大視角探討商業未來十年趨勢,共同探索新經濟與新動能。
在夜談“十年看未來”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弗里曼講席教授、院長白重恩,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圍繞“十年看未來”主題進行了討論。

圖說: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左)、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中)、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右)對話現場。
十年看未來:面向未來如何成為偉大企業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天貓“雙11”10週年,滄桑鉅變,全社會迎來了新的時代。站在今天,看未來十年,有什麼樣的洞見?
張勇認為,我認為今天已經進入到一個後移動時代,在後移動時代到來的時候,一定要面向未來,未來出現下一代網際網路是什麼,會孕育相應的商業模式和使用者體驗,這是我們面向未來不斷思考的。
白重恩認為,未來十年,中國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讓世界尊重。但是未來必須得創新,因為我們已經跨越了跟著別人走的那個歷史階段,必須要靠創新才能保持持續的經濟發展,在這個新的階段,一定會有新的企業出來,這些企業會有全世界領先的創新。
吳曉求認為,要想成為偉大的企業必須具備三元素,第一是有危機感,第二是一定要洞察未來,第三是一定有很好的傳承。只有具備這些基因的企業,才不會輕易被淘汰。
張勇表示,未來永遠是不確定的,天下永遠存在著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這個螃蟹出來以後,大家都覺得這個東西是該吃的,但是我們怎麼樣去創造這個螃蟹,敢於把它吃下去,這是我們能夠讓這個企業變得不一樣,讓人生變得不一樣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市場是創新引導力 新技術有助於實現商業本質
“雙11對阿里來講,是一年的工作成果的檢閱,特別對技術團隊來講,是一個技術成果的大考,是一個實戰大考。”張勇如此定義技術在雙11中的地位。“對技術能力的檢閱,是客觀的結果。在需求中檢驗技術支援需求的能力。”
對此,吳曉求非常認同“創新來自於實踐”,他說,創新都來自於市場的需求,科技也應該來自於市場,市場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引導力量。
吳曉求認為,雙11創造的消費模式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因為它洞察了未來,因為它符合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值得很多人學習。
白重恩表示,商業本質就是要為消費者提供所需要的服務,新技術可以幫助企業更有效地為消費者提供服務,但還需要不忘商業本質,不斷挖掘和滿足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和現實需求,才能創造社會價值,企業才可能長久。
雙11是數字經濟時代社會化大協作
在對話中,吳曉求提到,消費是要拉動中國經濟的,而且要提高消費的動力。白重恩認為,目前中國總體消費的增長高於GDP的增長,原因在於80後、90後、00後逐漸成為中國網路消費的主力軍並對消費產生了強勁的帶動力。同時,網路購物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物流、支付的不斷拓展讓邊遠地區也可以輕鬆購買到全世界的商品,這些都是中國線上零售增速超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原因。
張勇認。今年雙11成交額達到2135億,背後反映的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社會化大協作。本質上是跟時代的脈搏、跟經濟的脈搏是非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