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保持獨立和客觀的標準,幫助消費者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專訪愛否科技 | 幕後
如果你關注硬體,尤其是國內的手機市場,相信你一定不會沒聽過愛否科技 (FView)。作為國內最早開始做手機硬體測評、並一直堅持到現在的科技媒體,愛否科技的視訊一直以獨立和足夠專業為人稱道。
前不久,愛否科技召開了名為「風來了」的 2018 秋季釋出會,併發布了跑分工具 KFMARK 和 2 款無線充電裝置,少數派趁著這個機會,和他們聊了聊對於硬體測評的態度、做跑分軟體的原因,也聽了聽他們對於最近很熱門的 iPad+Pro/">iPad Pro 的看法。
介紹一下你們團隊和在做的事
大家好,我們是愛否科技。愛否科技是一家「通過商城自給自足來實現媒體獨立報道和評測」的公司。我們媒體部門有二十幾人,電商部門也有幾十人。11 月 9 日我們在北京舉行了「風來了」釋出會,釋出了 KFMARK 測試軟體和三款無線充電器。

忙完釋出會、吃完慶功飯之後,我們已經開始收下心,來完成接下來(和之前欠下)的工作了。媒體這邊的評測線要繼續製作 iPhone XS 系列的《消費者報告》視訊,愛否生活線的若干個選題也正在同步進行;我們的 ofollow,noindex">商城 和 配件 則是剛剛從雙十一「瘋狂」中緩過勁來,又趕緊投入下一輪的備貨和新品開發中。釋出會上重點提及的 KFMARK 正在向 1.0 版本過渡,在修復完手頭的 Bug 之後,會上架各大應用市場。
一句話總結:重新開始忙碌了起來。
在當時國內外已經有一些做的不錯的手機和硬體測評媒體的情況下,你們為什麼選擇了自己開始做手機測評?
實際上在殺價幫 (愛否科技前身) 創立早期,無論是國內外都沒有質量較高的「評測」類視訊。而在殺價幫過渡到愛否科技之後,這些新媒體紛紛崛起,做出了很多水平很高的視訊,整個行業活躍起來了。我們選擇放棄殺價幫電商、轉型媒體公司,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熱愛這個事業,一方面是因為我們認為已有的內容不能滿足我們自己的求知慾,只好親自上陣。
你們的視訊內容為什麼沒有放在愛否科技官網上呈現,只保留了電商部分?
說來慚愧,愛否科技的媒體部分從來都沒有過官網。我們現在內容的分發渠道非常之多:視訊有 B 站 、 ITiYIJSSA"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noindex">YouTube 等 ,文章有 知乎 、 微信 (ID:FViewXFG) 等,而我們的商業模式決定了要從視訊內容導流到電商平臺,多平臺分發更利於擴大品牌影響力。至於官網…… 2018 年看新聞都靠 AI 了,似乎也沒有太大必要去做。
很多人一直在談「獨立、客觀、第三方」,你們怎麼理解這三個詞?你們理想中的手機測評應該是什麼樣?
獨立、客觀、公正、第三方…… 這些詞我們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在我們看來這不是一件值得標榜的事情,而是預設情況。評測和廣告不一樣,不是用來讓消費者種草的,而是應該理性地列出優劣,幫助消費者選擇最合適自己的產品。評測內容不應該被外部因素影響,這樣的內容才能對消費者有價值。這就是我們的 《消費者報告》系列 一直以來嘗試在做的事。
前不久你們開發佈會釋出了 KFMARK 跑分工具和 2 款充電裝置,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做了這幾款產品?
我們在開發 KFMARK 之前,一直在用 GameBench 測試幀率和裝置流暢度,但 GameBench 的本質是輔助開發者測試遊戲流暢度的工具,不是輔助評測者用於測試裝置流暢度的工具,我們用起來覺得太臃腫,就起了自己開發測試軟體的主意。KFMARK 這個專案在今年 6 月立項、7 月正式進入開發,從畫手稿到軟體基礎功能完成耗時三個多月。雖然投入不少,但看到使用者的積極反饋,還是炒雞開心的。
KFMARK 從最初的定位就是一款為玩家、極客和評測人設計的測試軟體,起碼要讓自己用得舒服。在功能完善之後,免費開放給所有玩家來用,給玩家一個直觀瞭解手機執行狀況的工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臉」那些在釋出會上虛標跑分、亂吹效能的廠商。

涉足無線充電市場的目的更加簡單:為了賺錢是肯定的,但是我們更希望能在這個無線充魚龍混雜的市場上打造出幾款兼併效能和美觀的產品,同樣至少要讓我們自己用得舒服。

未來有沒有打算或者可能自己做手機?
現在還沒有規劃。雖然大家看到我們總是批評一些手機,但我們內心知道做一個產品出來難度還是很大的。不會輕易涉足這個領域。
「風來了」,你們認為是什麼「風」要來了?為我們解讀一下這句話的含義吧
三年前的「等風來」是要開始探索一條科技媒體獨立生存、內容獨立、站著掙錢的道路;三年之後,我們找到了這條路,並且越走越快,hence the name「風來了」。
FView 作為專業的硬體測評團隊和科技媒體,我們非常好奇你們對於 TNT 和 iPad Pro 這 2 款產品的態度,對於它們最終會代替電腦的觀點,你們有什麼想法?
雖然在外界看來 TNT 和 iPad Pro 存在競爭關係,但是這兩款產品的定位其實非常不同。iPad Pro 是一個想要替代筆記本的移動辦公產品,或者說至少它是想做這件事;TNT 表面上看來是讓手機變身 PC,成為唯一的個人計算(Personal Computing)裝置,但它的目的是打造一個基於指點和語音的互動方式(Touch 'n' Talk),大屏觸控系統是其中的一步,未來可能會搬到 AR、VR 上。所以二者起點不同、目的不同、終點也不同,只是碰巧在一些地方有些重合。
就現階段來說,iPad Pro 被 iOS 嚴重掣肘,雖然效能已經超越了很多膝上型電腦,但是 iOS 對於多視窗操作、多文件操作和檔案系統的處理方式還是將其限定在了一個「輕生產力」的範圍內,剩下的絕大多數工作在 iPad 上都會比在 Mac / PC 上效率更低。正如 The Verge 所說,iPad Pro 再強,也還是個 iPad。今年的 iPad Pro 也並沒有因為效能和螢幕的提升,能去做一些之前的 iPad 做不了的事情。

TNT 雖然一直在進步,但目前仍然處於「未完成」的階段,在完全完成並面市之前,我們不應該對其妄下結論。目前 TNT 內測版已經達到了比其他 Android 大屏系統更高的完成度,但看起來 TNT 的志向不止如此。

年底了,如果讓你們對今年的硬體行業市場做一個簡單總結,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對於明年有什麼期待?
怎麼感覺在催更《旗艦機橫評》?
關於「幕後」
除了開發者,還有許多創造者的產品、故事和理念值得我們去探索和傳播,他們可能是寫作者、設計師、音樂人、攝影師等等。我們希望通過與這些創造者們的對話,讓你瞭解「創造」背後的故事點滴和理念,在發現創造樂趣的同時,也能有所收穫。這是本欄目的第 54 篇文章。
:point_right:閱讀其它「幕後」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