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專案到小任務,我如何一步步靠近目標
作為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OmniFocus 入門與進階》 的作者,經常會收到剛接觸任務管理的讀者提問:
專案中該怎麼拆分成一個個動作?
每當我興致沖沖地在 OmniFocus 中建立一個專案(Project),其實都是在心中立下的一個目標。若是專案時間跨度不大,或是自己較為熟悉,像是一次和父母的旅行,倒能僅在 OmniFocus 中,就安排妥當。
但遇上少數派的付費教程,或是一門專業課程,這樣持續數月、過程複雜的專案, 一個虛無縹緲的目標,如何變成一個個可執行的動作, 就成了困擾我的一大難題。
OmniFocus 的無限層級動作組給了我自由,但卻不能直接幫我們合理地列出可執行的動作。對專案的分割和進度管理,是 OmniFocus、Things 這類任務管理工具天生的弱項。
如果想有力地推進專案,實現自己心中的目標,就要 在年、月、周這三個時間維度 中, 一步步將看似龐大的專案,化為切實可做的任務。
年:用甘特圖把握全域性
當我們立下一個目標時,最緊要的事是問自己三個問題 :
- 什麼時候開始?
- 什麼時候結束?
- 會經歷哪幾個階段?
或主動或被動,我時刻都能感受到 「時間是有限的資源」 這句話有多麼透徹。
對於單個專案而言,我永遠不可能投入自己所有的時間。所以在立下目標之時,就要 明確專案的開始日期與結束日期 ,保證它不會因為其他事情延期開始,也不會不斷地拉長戰線,一直結束不了。
就以即將更新的 《OmniFocus 入門與進階》 為例。查看了日曆上十一月的行程安排,和編輯文刀漢三商量之後,決定將教程上架時間設定為十一月下旬。

如果是商業專案,通常會有剛性的 結束時間 。比如一年一期的新 iPhone 的開發和量產,一定要在九月的釋出會前完成,逾期就意味著專案失敗。但是對於教程的更新來說,不存在硬性的結束日期,只要根據準備的內容按部就班的完成更新即可。

而專案的 持續時間 ,就取決於它經歷的每個階段的長短。一口氣將目標劃分成單個可執行的動作,是非常有難度的。但是將專案所經歷的階段,大致地劃分出來,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具體到新 OmniFocus 教程,它其實可以根據內容被封為正文的六章,加上前言與後記。而每一章就是一週時間。
想清楚專案的開始、結束日期以及其中的階段後,就可以藉助 甘特圖 來幫助我直觀地檢視。甘特圖是一種常用於專案、工程管理的工具,用來展示專案的時間計劃和進度(如果你不瞭解甘特圖,可以看看這篇文章)。而我習慣在OmniPlan 中畫甘特圖。

繪製甘特圖的過程,其實也是 再次調整時間安排的機會 。教程計劃從十一月底開始更新,但是我已經計劃好十一月上旬和父母出行旅遊。這意味著,我必須在十一月之前就準備好教程的前三章,所以專案的開始時間相應地提前了兩週。
對於一個持續數月的專案,我很難一步想清楚所有的任務,並列出清單。但通過甘特圖,就能 將一個大專案轉換成幾個清晰地小目標 。
第一階段小結:
目的: 確定專案的開始、結束時間,劃分任務階段;
工具: 日曆用於檢視事件,OmniPlan 用於繪製甘特圖;
成果: 專案的甘特圖。
月:用日曆檢視梳理階段中的任務
將專案切割成多個階段,讓之前只存在於豪言壯語中的目標變得現實了一些。而專案的一個階段可能會持續數週,即使再向下切割,有可能也不是立即可做的動作。
在一次某門課程的寫研究報告階段,我照例用 OmniFocus 來分割任務。將「寫學期報告」列成編好處理資料的指令碼、製作圖表、寫資料分析文字稿、排版這四步。但實際上這每一步都不是一天之內就能完成的。而由於 Deadline 的存在,每一步最多能花的時間有限,我該怎麼去組織它們呢?
在 OmniFocus 中對專案和動作都可以設定「推遲至」和「到期」日期,但如果動作不是真的有這兩種時間屬性,我 非常不贊同 使用這兩項功能。推遲至日期會讓動作「消失」在透視中 1 ,而虛設的到期日期會讓我變得不在乎到期提醒,而且隨意設定的到期日期,逾期後又要手動再調整一遍。
OmniFocus 注重聚集和提醒動作,想要對一連串任務進行排期,我想到了最常見,也最合適的 日曆 。

日曆上的事件應該是一定要發生的事情,如果在自己日常使用的日曆中安排任務的日期,一旦出現延期,反而會讓自己越來越不信賴日曆。所以到我選擇 在 Notion 中插入一個行內日曆 。既能發揮日曆檢視的優勢,又不會干擾到真正日曆的使用。
在離交報告真正的 Deadline 之前,我有兩個星期時間。刨去週末踢球、社交和做家務等瑣事所佔的時間,實際上我應該十天時間。當然這十天也不可能只做這件事,每一步的難度也有所不同。所以還要結合日曆中的其他日程,對每一步規劃出具體的時間。
相比在 OmniFocus 中設定推遲至和截止日來安排任務的執行時間,用日曆更加直觀,也更方便在出現變化時進行調整。
第二階段小結:
目的: 確定專案各個階段的具體執行日期;
工具: 在 Notion 中利用行內日曆;
成果: Notion 中的日曆。
周:用 OmniFocus 列出「本週待辦」
經過前面的兩步,目標已經被細分為以天為單位的任務。其實此時才進入到 OmniFocus 擅長的任務管理階段。
我自己並不推崇「今日待辦」清單,因為一天內的日程安排偶然性太大,同事或者上司的一次談話,可能就會讓清單上的任務無法完成。但如果以周為單位,如果今天的事被耽誤了,明後幾天可以減少一些娛樂的時間,來補上意外事件帶來的影響。所以我希望能有一個「本週待辦」的清單。
在我的 OmniFocus 中,存放著所有目前正在進行的專案。它們都經過從年到月的進行了分割,不過彙集在 OmniFocus 中後,習慣以周為單位安排日程的我,卻很難一下子挑出一週內要完成的任務。
而在 OmniFocus 3 中推出了標籤系統,特別是預覽檢視中支援新增一個標籤 2 ,用來顯示帶此標籤的動作,讓我的 「本週待辦」 列表成為可能。

在每週日完成安排新一週任務時,給希望在下週完成的動作加上 ThisWeek
標籤,這些動作就會出現在預覽檢視的「今天」當中。加上預覽中本來就能顯示的「推遲至今天」和「截止至今天」兩類動作,組成了一張 「本週待辦」 清單。
這張清單加上自己設定好的透視,我就能在每天的學習工作中,真正做到聚焦當下。
第三階段小結:
目的: 確定一週內的目標和任務;
工具: OmniFocus;
成果: 本週待辦清單。
寫在最後
對專案管理有經驗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前文我提到的將目標劃分為階段,用日曆展示專案進度,都是被普遍用於工程專案管理中的方法。它們彌補了任務管理不擅長的時間安排和進度展示,讓 OmniFocus 有任務可管。
我每次面臨一個新的專案時,都會覺得很難下手,不知如何開始。我想這種感覺,不大會隨著時間就消失。但只要自己開始嘗試,將它逐步按照不同的時間維度去切分,我就知道我一定可以靠近我的目標。即使再慢,也會前行。
預告
全新升級的 OmniFocus 3 教程將於明日(11.22)上線少數派付費欄目,之前購買過《OmniFocus 入門與進階》教程的所有老讀者,均可獲得不同程度的優惠:
- 2018 年 5 月 23 日之後購買《OmniFocus 入門與進階》的讀者,都可以 免費更新 到 OmniFocus 3 教程;
- 2018 年 5 月 23 日之前購買的讀者,都能以 3 折的優惠價格 升級到 OmniFocus 3 的教程。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