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角度看發紅包的套路 - 給使用者超預期的驚喜
你明明給大家都發了紅包,為什麼大家還是覺得你小氣?因為你沒有給大家超預期的驚喜感。在產品設計中,如何通過超預期來打造使用者喜愛的產品呢?
工作群發紅包事件分析
最近有個同事小C得了個小獎,被多人在群裡討紅包,於是這位同事就很開心的發了個15元15人分的紅包,大家收到後,反應如下圖:

有個同事小D沒領的,起鬨著要再發一次,於是這位小C又發了15元15人分的紅包,但偏偏這位小D同學只領到了0.48元,而且從已領列表裡看,手快的2個使用者都是5毛錢左右,截圖被曝光後,於是又有了下面的聊天場景:

故事再次被推上高潮,這位小C同學真的又發了第三次,還是20元20人分,結果:

大家有沒有發現問題,明明這位同學花出去了50塊,群裡有27個人,卻沒有讓一個人爽起來,反而各個都覺得小C不夠闊氣,為什麼會這樣呢?
小C同學的3次發紅包事件都是非主動行為,是部分同事討要後才去發的,說明大家是帶著期待來的,但我們小C同學沒有給大家超預期的感覺;
什麼是 超預期 ?記得1024程式員節,本來群裡大家都無痛無癢的發著紅包,有些人呢也就愛搶不搶,搶不到也無所謂,但是突然有個人反常理,發了102.4元2分人的紅包,其中一個人領了99.8,於是整個辦公室裡都沸騰了~~~
微信紅包和支付寶集五福營銷事件分析
不禁想起2015年微信藉助春晚推出搖一搖紅包,最終斬獲1億的參與使用者,雖然也沒搖出多少錢,但一個億的使用者都對著電視搖的很開心。16年支付寶也花了2.68億瞄準春晚,但是他的策略是集齊五福瓜分2億紅包,據統計那年開開心心參加集五福活動的至少2000萬人,但集齊五福的才79萬人,後來大家都評論說:阿里冤大頭,花了2億多讓96%(近2000萬)參加活動的人都不爽;

為什麼同樣是出錢給使用者發紅包,微信就讓大家開心,阿里就讓大家不爽了呢?
投入產出比例失調 ,微信我只需要在看春晚的時候順便搖一搖手機就能有錢拿,還能跟家人互動,全家人聚一起更熱鬧了。阿里呢,前期我是花了精力的,天天集五福,跟同事朋友聊五福,好不容易集齊了四張了,可第五張怎麼也集不到,後來爆出來春晚會發放大量敬業福,那我們又高興的天天期待春晚,所謂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那種緊繃了很久的情緒,最終沒有得到釋放,因此大家都很鬱悶,五福之後只留下抱怨聲一片。
打造使用者喜愛的產品
所以,發紅包的套路,你get到了嗎?要麼只搶不發,要發就痛快點,發個能讓部分人有機會領到大額的拼手氣紅包。
2個發紅包的案例後,回到產品設計中來,我們怎麼做產品呢?借用樑寧的一句話, 在使用者有預期的地方不要讓使用者失望,在使用者沒有預期的地方給使用者驚喜 。
現在我們大部分移動端產品都會有獲取驗證碼的行為,在收到驗證碼簡訊後,要快速的記住6位數字,自己輸入進去,記性不好的人,還要去翻簡訊二次確認。iOS系統更新後,無意間發現 在收到驗證碼簡訊後,驗證碼輸入框會預設被啟用,同時鍵盤上會有我收到的6位簡訊驗證碼,我只需要點選一下,就完成了之前的輸入驗證碼的任務。

歡迎大家分享更多超預期的讓使用者驚喜的小案例~~~
關注公眾號【零點零壹】 ,在產品的路上 和玉米大人一起 每天進步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