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做了AI界的世界第一之後,中國平安準備逆襲網際網路了

人工智慧界殺出了一個“IG”。
前不久,被譽為自然語言處理領域金字塔尖的SQuAD競賽,由斯坦福大學主辦,聚集了世界頂級的致力於人工智慧研究的企業與高校。在這場機器閱讀理解競賽中,隨機抽取500多篇文章,在人類閱讀後設定了10萬問答和5萬個人類撰寫的問題。面對這“十萬個怎麼說”,各個參賽隊都拿出了手中最強的人工智慧模型。
最終,挑落谷歌、微軟亞研院、阿里達摩院、科大訊飛這些行業強者,登上金字塔尖端的是中國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賬通Gamma Lab。

中國平安這匹殺出來的黑馬,令人既驚喜又意外,驚喜的是人工智慧界的頂尖技術,“中國戰隊”除了傳統技術公司,又添一名金融背景出身的悍將;意外的是,平安擁有的頂尖技術,全面落地應用在產業中的話,似乎已經在提醒整個科技圈:有人要彎道超車了。
拿下世界第一,靠得是人工智慧的高階玩法
或許有人懷疑,一場競賽中的冠軍,沒有一點運氣成分嗎?技術領域競技,從來都是硬碰硬。一定要說或許有客觀因素,那麼公平來講,回顧今年中國平安在人工智慧相關世界級比賽中拿到的眾多第一,絕對不是“查無此安”,而是驕傲得坦蕩蕩。
除了機器閱讀理解競賽世界第一,人類情緒理解競賽中平安早已多次登頂;微表情識別技術在國際權威評測OMG微表情競賽和2018Emotion國際面部動作單元識別競賽均斬獲世界第一;世界AI作曲國際大賽第一;在今年上半年《網際網路週刊》釋出的“年度人工智慧企業百強”名單中,中國平安與眾多專攻人工智慧的技術公司比肩,位列百強第五。
不僅是人工智慧,在區塊鏈和雲端計算兩項科技能力中,中國平安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在區塊鏈方面擁有業內最強的零知識驗證演算法庫、世界最大的商業區塊鏈平臺。在雲端計算方面,憑藉400多項雲端計算專利和9項權威認證,打造出了中國最高級別認證的金融雲。
上面的成績單,佐證了中國平安在最前沿、最重要的技術領域,已經是世界頂級水平的選手了。或許你還是會覺得,這些不熟悉的世界第一,都是“實驗室術語”,晦澀得有些難以理解。

那麼,當這位選手落地具體行業時,展現出的是科技已發展到的“高階階段”——打造專業的技術方案。舉個例子出來,馬上就懂:
以平安在微表情識別技拿的兩個冠軍為例。通俗點來講,這就是把我們在影視劇裡看過的“神探通過觀察表情就能判斷嫌疑人是否撒謊”搬到了貸款業務中。
這樣的“神劇情”,在平安的貸款欺詐識別中日常上演:擁有十萬量級54種微情緒視訊資料庫,採集了30萬真實貸款面審案例。如果你心懷不軌去想去“騙錢”,即使自認為在視訊鏡頭面前擺出了“面癱臉”,一個微小的嘴角抽動,一個不經意的眼球轉動,都會被平安的人工智慧微表情面審輔助系統識別,這個準確率高達80%,全面提高了貸款流程中的風控水平。
30年行業經驗“芝麻開門”,通關專家級解決方案
行業認為,人工智慧發展歷程需要經過三個階段:基礎階段即形成“閱、讀、理解”的技術,在此基礎上後續建立的是:將海量資訊與知識圖譜互動決策來構建全面知識體系的學習階段,再逐步發展為落地應用領域、打造專業解決方案的高階專家階段。而這三個階段間也是迴圈互動,隨著技術基礎的日臻完善,學習階段、打造方案階段才能有更精準的表現。
如果說基礎階段是對技術水平的淬火試煉,那麼,後兩個階段則是需要應用場景的落地孵化和應用行業時的優化升級。
相比“技術強勢,落地為難”的傳統技術公司,作為世界500強、精心耕耘行業30的中國平安,在人工智慧賦能產業方面可以說是先天優勢明顯,自帶技術孵化與應用的BUFF,讓其在通往“高階專家”的路上一路通關。

以中國平安最廣為人知的保險金融業務為例,平安以30年行業經驗,為自己構建了一個詳實的金融大資料庫,足以為其開發人工智慧提供龐大的取樣支援。在這樣的基礎下“生出來”的人工智慧,反過來又對這套金融知識圖譜起到了“芝麻開門”的作用。
在這個邏輯下,平安生出了“AI智慧閃賠”。這項應用,不僅為平安收穫了2017年度“中國保險行業資訊化接觸專案獎”、“深圳金融科技專項獎”,“Gartner金融創新獎”,更直接為平安及其客戶帶來了巨大收益:僅2017年,“AI智慧閃賠”通過自動理賠定損,為平安產險收益80多億元,減少稽核人力的30%,定損速度直接提高4000倍。通俗點來理解,就是平安相當於在原有的員工基礎上,直接翻了4000倍的虛擬人力在開足馬力為客戶加速服務。

除了在金融行業中穩坐專家地位,在由保險主業延展協同出的醫療行業裡,平安通過人工智慧也開始為醫學專家們提供“專家級的輔助參考方案”。
今年國家癌症中心公佈的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報告中顯示,中國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其中肺癌位列發病首位。近年來,伴隨醫療技術的提高,CT能檢測到的肺部結節問題越來越多,肺結節到底要不要手術,會不會演變為肺癌?很多人在拿到體檢報告後,跑上多個三甲醫院,就為了問一問“我這個結節要緊嗎?”
對此,平安提供的智慧讀片技術起到了輔助參考作用。在今年1月,國際醫學影像領域的權威評測LUNA公佈的測試結果中,平安以95.1%和96.8%的精度重新整理了“肺結節檢測”和“假陽性”篩查的世界紀錄。
比肩“BAT”佈局五大領域後,平安的網際網路野心有多大?
如果說,人工智慧在金融、醫療、汽車、房產這些細分行業中應用得如魚得水,源於平安30年的行業基礎和對人工智慧不遺餘力地潛心投入,收穫了應得的果實;那麼將“智慧城市”定位核心戰略,透露出的則是平安對網際網路的野心了。

今年8月,在深圳召開的“智博會”上,平安拿出了國內首個也是唯一的“1+N”智慧城市平臺體系及解決方案,這套方案中不僅包括了平安擅長的財政、交通、醫療、房產等問題,更將人工智慧賦能在政務、民政、環保等公共管理領域,提出了智慧城市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在這次展示中,平安舉了兩個與深圳交警、深圳疾控的試行案例:在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平安與深圳交警嘗試了對大鵬半島“預約通行”的管控方案,成功將管控區域內的通行量下降27.5%,交通警情下降90%;而疾控管理中,對深圳流感預測準備率超過了90%,有效及時對流感了防控。

以深圳為大本營的平安,從深圳出發,與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區、重慶市、南寧市在內的主要城市達成了戰略合作。與之相對的,在東南部地區與平安同時發力的,還有騰訊打造的“數字廣東”;東部地區,則有阿里與杭州市政府深度合作的“城市大腦”。有人將這些佈局智慧城市的頭部企業總結為“PATH”:平安(P)、阿里(A)、騰訊(T)和華為(H)。
在“PATH”之中,只有平安不是技術出身的企業,能夠在頭部陣營佔據不可缺席的重要一席,平安不走尋常路:
首先,30年縱橫保險金融、醫療、汽車等行業的積累,為人工智慧的養成提供大資料庫,更重要的是這些資料來源於真實案例,長期的積累讓平安具有成為“尖子生”的潛質,這種潛質具體表現在人工智慧在素材庫與模型間的學習互動能力;
其次,產業驅動技術,技術賦能產業。在平安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叫“技術來源於產業,又高於產業”。與“網際網路+”去尋找產業結合點相反,平安的技術是從產業的沃土中生長出來的,並敢於在技術突破上下資金、人力的成本,就能夠迅速生成產業與技術之間的閉環,升級出專家級的解決方案,拿下城市級的大型專案;
第三,對行業富有前瞻性的敏銳判斷。平安發展的是行業“生態圈”,選擇金融、醫療、汽車、房產、智慧城市作為其核心戰略中主要突破的五大生態圈,憑得是綜合實力給予的信心,更是對未來發展的理性前瞻。

“PATH”的出現,給網際網路圈吹了吹風,由“BAT”建立的中國網際網路三足鼎力的局勢,也許已經在被逐漸撼動了。
網際網路從來沒有想當然的事,其最大的魅力就在於瞬息萬變的可能性。如今,由平安這家金融出身的企業,在人工智慧界創造出的世界第一,帶來的是網際網路更多的想象力。也許傳統網際網路巨頭開始有點坐不住了,但我們應該相信,更多出“意料之外”的行業巨頭強勢介入網際網路的戰局,為了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對整個行業發展暗中推了一把,畢竟大家的共同目標都是為了“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