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親戚家的討論和個人的想法與計劃
我在等你的,紅色感嘆號。
上面這句話是覺得,這篇如果發在新媒體公眾號裡的話可能還好,因為這一句話一定是最好的“摘要”。
在釋出文章的時候自己總會考慮發在哪裡好,目前也不是很喜歡微信公眾號這個“閉環”,還是部落格好了。
在親戚家吃完飯,於是沒地方說話,找不到地方說話。
喜歡的平臺遲遲不出網頁版,否則這篇文章一定是在上面而不是發表在部落格上。
畢竟,自從接了廣告後,連說過的話都要負責任了——哪怕是自己的部落格,說說心裡話之類,也必須帶有向上的色彩——因為即使是自己的部落格,僅僅把自己做過的畢業設計等東西放上來,還是需要很多篇“正向”的、“技術”或者是“設計”以及“運營”的文章去蓋過這些心裡話——或者說點選分類,也是蓋不過的。
這也是一段時候的,或許後面多彩的生活,可以讓我忘記這一切,孤單的現實。
我開始翻遍微信,挨個說話
於是我每一次會話,都在等待著一個能夠及時回覆我的人,同時也最好了準備,出現那個紅色感嘆號。
如果及時回覆了我,那我一定會很高興之後也回覆你;而如果是後者,我則會開始查詢我們的聊天記錄,從出現的第一句話開始,回顧我們的聊天記錄。
說起來那麼多人,我都可以寫一本故事集的小冊子了。
同時,這也算是一種“斷舍離”吧:通過勢利的異性來檢閱自己,自己容易”遷就”到別人什麼程度。
我和別人聊天,別人說一個不方便,自己便開始矯情了,會覺得受到了委屈。
是的,這並不是一般男人應該的感覺。
應該也是一刪了之,該斷則斷。
每一次產生這樣的想法的時候,就要開始在微信的聯絡人上下功夫了:寫“聯絡人”相關的整理文章。
現在又不知道該做什麼
手忙腳亂。
在親戚家,談論了許多,關於離職,關於公司的角度,還有關於自己的不服輸。
好像現在作為一個職場菜鳥一支是被矇在鼓裡的,因為有的時候才來了幾個月就提離職,對於公司的“話術”不理解,可能是一直被矇在鼓裡。
所謂的“招不到人”、“請你再堅持一下”在親戚看來,公司其實是在做“解除勞資合同”。
你真的以為你這個人才就不願意你走?
你真的以為他們就是真的招不到人?
或許,作為心靈一向誠實,一向喜歡說實話,堅守誠信,不願被社會的套路以及無情的現實所扭曲自己的我,寧願相信是真的招不到人,當然也有可能是卻是在解除勞資合同。
目前的運營職位,是因為家庭環境去的,還是 中國式思維:離家近,五險也全 ,但也確實學到了不少東西。
現在的問題就是,聽了家裡人的話,浪費了兩個月的時間做了日復一日的內容投放以追熱點、改稿很多的少的可憐的產出^1,每天下班,都在看Android的自己,現在依然不知所措了。
每一天,還值得去單位嗎?
現在的話,如果還讓我寫公眾號,一邊說著“招不到人”,那就真的是對職場新人不負責了。
不僅是我,如果很多公司如果是大企業都這樣的話,那就是在互相耽誤時間。
可能你也會說三個月不到就想走是我的責任,也歡迎你在文章下方評論。
我之前發的文章,是關於我原本不喜歡娛樂,而工作硬要寫,一定要迎合之後的轉變,當然是寫不好,客戶不滿意的,因為我開頭就不打算進這行: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做了運營編輯之後,我發現了我的幾點轉變(一)》
現在的問題
那今天晚上,到底該做些什麼?
親戚看來(以及知乎裡的一些文章看來),你既然已經提出了離職,公司就一定不會重用你了,隨後你就彷彿是個可有可無的角色。
這樣的話,目前的工作需要做一個視訊,自己原本的計劃是:
- 查詢咪咕音樂網頁版
- 在網易雲音樂尋找相應的背景音樂並且製作歌單,在咪咕音樂中同步查詢
- 開始嘗試視訊剪輯
- 新增字幕,查詢最新的18版的相應的製作字幕的方法[^2]
- 便是渲染了。
其實這類疑惑在大學時候就有過,做大學生創新專案的時候:
在別人都不關注的時候,自己還需要或者說有必要這麼認真麼?
現在拿來用做這個視訊剪輯,也是一個道理。
或許自己的認真,他們不認,或者說他們完全還可以重新找人做這個事情,就當我沒做。
或許,你已經想走了,你做的再認真他們也都是不會在意的。
其實有這樣的想法也已經很久了,在手頭上有工作的時候,自己還有產品想法以及開發實踐和一堆的買的書要看,很慌。
在親戚家喝酒,考慮到自己的身體原因,連啤酒都漸漸的喝不起來了, 一杯一口都幹不掉 ,想當初自己在杭州千島湖和同學做攝影助理的時候,我都是喝醉了呢。
更別說親戚讓我嘗試的是茅臺呢,我不會喝白酒。
可能是最近的焦慮所致,還或者有一種擔憂,就是焦慮過後的身體原因[^3]。
關於我的焦慮和身體,可以參考這個帖子:
離不開南京,焦慮過多(自學選書、工作無聊),導致影響身體,出路在哪裡?以及我的不服輸
說到“接觸勞資合同”,親戚最後說,這個過程其實是公司在我的身上學經驗,意為“看看我到底想幹什麼”。
這段過程中,就像我上文中提到的,如果做視訊,一個要走的人,做得再好他們也是不會認的,那我還有什麼必要在再做呢,得來的結果要不是不用(我之前寫的新媒體文章,另一個客戶就沒有用)、要不是默默地無視,以後叫別人去做,也沒有第三種結果了。
至於自己為什麼要去接,導師之前就很真實:長圖就專門的讓公司的美工去做而不是讓我學設計的人做,叫我說“做不了就是做不了”,怕是為難我。
我覺得這種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對新人是不利的——因為不讓去嘗試,導致蓋掉了所有的可能性。
還記得之前,我將自己的產品的後臺建議線框圖提交到上面,按照產品的話說我可以直接給客戶那裡,導師說:
產品還年輕,不懂事
等到了週一,我個人覺得是將我的建議“合理化”到了一個不能做的地步——還是得考慮大局,按照常用的需求先做。這裡我當然知道是我“沒有顧全大局”的原因,我覺得這也是一個“職場新人”應該有的想法,在國內的環境下。 不可以說實話 ,這樣才可以在這種環境下活得好一些, 可能才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去做一些在他人看來“前途/錢途”更好的事情 。
如果直接提給客戶那裡,我相信我一定是在更好的地方做產品。
下一個工作的目標
這一段其實是要放在“現在的問題”這一段中的。
在地鐵上,我考慮了好久。
如果去做設計,則需要去更新我的作品集,其中有一個是我之前和網上的人說好了要一起做一個程式設計師的im產品的,他說他忙,估計其實是拿著我的介面去和別人合作了,也有可能是真的忙,誰知道呢。(現實已經這樣了,一定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如果要設計的話,作品集又得更新,BOSS上也開始尋找這樣的名企了,開始和人事進行溝通。
關於不服輸,我只找北京上海的,還是更傾向於北京。
如果仍然做運營,那麼我其實更想做的是產品,在之前的 《曹方的《等人》、生活中的音樂對我的特殊意義》 一文中提到,如果去做產品的話,產品經理社群的產品建議我去做設計或者是程式碼。
可是經過實踐,有了這麼一段做運營的經歷,下一個工作仍然去做這個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路,我在boss上更改過求職意向的話,一些公司就來找我了。
關於追熱點和運營,我寫過這麼一篇博文:
開發也是我很想去做的,可是首先要看的是《Java核心技術-基礎知識》,把語言基礎打牢了之後,再看Android入門[^4]。
如果直接上Android開發,想必對自己的產品想法會有很大的幫助。
不知為什麼,鍵盤的大寫壞了,以至於全文都是小寫字母,是不應該的。
想著釋出為什麼不行,原來是忘了在終端裡cd資料夾路徑了。

哦,不能大小寫,那隻好重新命名資料夾,複製貼上名稱了。
想說的可能都在上面,11:40了。
之前親戚問我有沒有到家 ,我模仿年輕女性敷衍男生的手法說:
就
到家了啊。
想著釋出為什麼不行,原來是忘了在終端裡cd資料夾路徑了。
[^2]: 在校過程中用的是舊版本的Premiere Pro
[^3]: 關於我的焦慮和身體,可以參考這個帖子: 離不開南京,焦慮過多(自學選書、工作無聊),導致影響身體,出路在哪裡?
[^4]: 我之前一直在做自己的產品,就直接做開發實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