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CEO朱明躍:平臺是最難做的生意
2014年5月25日,由IDG資本全資舉辦,創業邦協辦的IDG校園創業大賽宣講會第十一站在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圓滿落幕。本次校園創業大賽面向所有在校本科及研究生,旨在挖掘校園內的天才開發者和技術極客。
豬八戒CEO朱明躍創業八年,他直率地指出,自己選擇了平臺這個最難的生意,要聚合起買方和賣方,而到底應該先重點發展買方還是賣方,是一個讓他糾結到今天的問題。他提示在場同學們,創業需要體系化,尤其是對綜合交易類平臺而言,一個平臺能夠建立起來,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以下文字為朱明躍的演講摘編,未經本人審閱:
我經歷過很多種角色的轉換,最開始做小學老師做了三年,然後做了八年的記者,2006年辭職出來,創辦了現在的豬八戒網,又是一個八年馬上要過去了,抗戰都要勝利了,我們還仍然在路上。
今天面對著大學同學,我想聊三個方面,第一是關於就業和創業自己的一些理解,第二是談一談融資的事情,第三是講一下我所理解的網際網路思維。
就業也要有創業心態
在就業這方面,我有幾點心得。就業本身就是一種創業,或者應該說,我認為創業有很多種定義。2001年開始進入《重慶晚報》之後,我就把自己理解成,我不僅僅是在做一份工作,而是進行自己人生的一次創業。正是有了這樣一種心態,在工作方面就不僅僅是為了工分。大家知道在都市類媒體裡面,做記者是要靠工分吃飯的,頭條的工分標準是不一樣的。如果我以打工心態來看的話,每天都是為掙工分而苦惱,每天都是為自己寫的新聞到底是上頭條、看點還是編欄而苦惱。但是作為記者來說,我首先要有一種使命感,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記得在2004年的時候,四川資陽發生了一種怪病,全國幾十家媒體去採訪,包括鳳凰衛視。我作為《重慶晚報》的記者去採訪,我知道如果想要得到有價值的新聞,必須進入病房隔離區才能得到最佳的新聞報道。但是當時風傳,只要你感染了這個病毒,甚至是呼吸了空氣,或者是蚊子叮咬你一口,漸漸就會身體變黑,直至死亡,而且大概有幾例還是十幾例都是這樣不明原因地死亡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絕大部分記者不敢冒死進去,而我在想,我應該衝到新聞的第一線,我必須要有這樣的使命感,把病房裡面的真實情況報道出來。所以我就冒充病人的家屬,混進了隔離區,後面就有了我們《重慶晚報》整版的新聞報道,“直擊四川怪病傳染隔離區”。
最後新浪網為我製作了專題,鳳凰衛視也不聯線自己的記者了,直接來聯線我。這讓我有了使命感,從自己完全非科班出身的普通記者,成為《重慶晚報》第一個首席記者。這種價值在我後來的創業過程當中得到了豐盛的回報。
我為什麼要創業?我實際上不太主張現在的這種做法:大學二年級、三年級的學生就去拉一個團隊,然後把所有的身家性命,把所有的飯錢壓上去創業了。我選擇創業的第一個原因是,我從1993年開始工作,到2006年已經做了13年的準備。在2005年新媒體浪潮下,我想嘗試看一看新媒體為什麼能夠顛覆傳統媒體,所以我做了很多的嘗試。最後我想到用豬八戒網這樣一種方式去驗證和見證這個新媒體浪潮,見證網際網路是如何對我們的工作、生活發生改變。所以我開始了我的創業。
13年的準備,從我最開始小學教師,到做記者,到最終創辦網站,表面上看是跨度非常大的角色轉換,但是實際上在10多年的人生道路上,我積澱了太多的東西,才促成我今天走到現在。
青年人創業的兩個建議
豬八戒網是一個服務的交易平臺,有中文版和英文版,在這個專案過程當中我們獲得了兩輪投資。天使是我電子科技大學的一個校友,第一次見他,他問我融資要多少錢,我說200萬這個事情就能夠幹成,但是他告訴我,這個專案如果能做好,就不止200萬。他說你是記者出來創業就給你200萬,首席記者就給你500萬,而且股份不變。我一直抱有的使命感的心態,使得我在後面創業融資的道路上走得非常順利。包括2011年的時候IDG資本進行A輪的投資,使我們站到了新的起點上。
豬八戒網是做網上的市場,它交易的是服務,我們聚合了兩方的人,買方是中小企業,有100多萬,賣方是以個人為主,甚至是以兼職為主,隨著7、8年的逐漸成長、發展,在我們這個平臺上,越來越多的個人漸漸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甚至組建了公司。所以在這個平臺上,賣家當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成長為公司。
我在來之前還做了一個功課,我發現了這七八年以來,僅僅是電子科大的同學,在我們這個平臺上就超過1萬人。
現在在無線端,甚至是微信上面,都有我們豬八戒的影子。如果時光倒流的話,我會不會選擇創業?我經常在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前面講了,我實際上不太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因為創業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系統的事情。如果早知道創業不僅僅是做好產品就行,做好服務就行,它還要涉及到和IDG這樣絕頂聰明的投資人打交道,還要看得懂賬本,聽得懂技術語言的話,我是不會選擇創業的。我覺得創業真的不是人乾的事情。
我和大家說,即使要創業的話,也一定不要做豬八戒這樣的平臺,我在2006年開始做的時候,是無知者無畏,不知道到底什麼是平臺模式,什麼是中介模式,腦子裡面沒有那麼多的概念。所以做成了一個這樣的網站平臺,要聚合起買方和賣方,但到底應該是重點發展買方,還是先去發展賣方?雞生蛋、蛋生雞,我糾結到今天還仍然不得要領。
如果要創業的話我不建議做平臺,即使要做平臺的話也不要做綜合交易平臺,因為這個涉及到文案寫作、平面設計、建築工程、網站開發,這些聽起來都是服務,但是實際上各種服務之間都是不同的,是跨度非常大的幾個行業。我們要把它用一種模式、一個平臺做起來,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難的事情。
到底是創業還是不創業?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千萬不要孤膽創業,你一定要拉上團隊,千萬不要迷信創業者就是英雄,因為別人有自己的時代背景,有自己的閱歷、經歷,很難去複製的。即便創業的話,也可以先在別人的平臺上面創業,有一種創業角色叫職業經理人,有一種回報叫期權,我看到身邊很多絕頂聰明人,他們做職業經理人,他們的回報和創業的平臺一起成長,最終獲得了非常大的發展。他們最終也實現了自己財務的自由、人生的自由,這實際上也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千萬不要相信別人說,我的成功可以複製,實際上,成功不是靠影印機打印出來的。
我對青年人的建議是,切入的角度一定要比繡花針還細,而且要小心你自己成為公司發展的瓶頸。
創業角度怎麼比繡花針還細?比如我們,進入的是一個服務的交易市場,這個市場天寬海闊,這個是必須的,如果沒有天寬海闊的市場份額、市場潛力,IDG是看不上你的,所有的VC都不會看中你的專案。但是你如果進入的是一個大市場,你就得有整個系統,一個大的戰略佈局,如果從一開始就做得很龐大的話,你會死得很難看。所以創業角度一定要比繡花針還細。
最開始我們有創意服務、商務服務、生活服務,還有裝修,甚至還有更多其它各種型別,所謂的第三產業,這個應該說是空間非常大的。但我們首先切一刀,把生活服務切出去了,我們認為這個領域不太適合用眾包的方式來做。剩下的我們把裝修切出去,我們認為它太重,2006-2007年來做的話,也是很難去做的,雖然現在歐洲這種概念很盛行,但是在當初,用網際網路的方式去做的話,還是很有挑戰的一件事情。商務服務的話,我們認為也是很重的。接下來剩下創意服務,創意服務我們再去進行細分,發現未來幾千萬家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個體工商戶,都有從小做大的過程,在做大的過程當中,他們都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品牌識別符號、VI系統。我們認為平面的標誌設計,可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切入點。所以說雖然最開始我們夢想做一個綜合的服務交易平臺,但是這樣幾刀砍下去之後,最終選擇了標識設計作為切入點,來進入到這個行業。最開始標識設計業務佔我們整個平臺的70-80%以上,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它的絕對值還在逐漸的加大,但是它的份額逐漸降到30%左右。
我另外一個觀點是,創始人可能會成為公司發展的瓶頸。應該說從2006年創辦豬八戒網的時候,我覺得我和我的團隊都是一種無知者無畏的方式去進入到這個行業,但是進去之後我們才發現,公司的每一步成長真的是非常受制於這個團隊自身,它是否能夠隨著公司的發展去逐漸的成長。而且創業這件事情本質上來說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人,你一定要不斷地去跨越自己的臺階,去突破自己的瓶頸。所以說,它和創始人,或者是創業團隊自身的成長有非常大的關係,很多時候創業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你所謂的競品、對手,是能否突破自己的瓶頸。我去年的時候去中歐讀EMBA,也是希望能夠擴充自己的視野,然後去突破自己的瓶頸。
創業的本質
我這幾年一路摸爬滾打下來,覺得有這樣幾句我自己歸納的話:第一句話,再偉大的創業也不過是一樁生意,尤其是像我這種做記者轉型過來的人,天生就有一種使命感,有一種神聖感、理想化,這種情懷是很多創業者都有的。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下,我們很容易就會陷入到,自認為自己做的是偉大的事兒,短期內不需要賺錢,未來有賺不完的錢,覺得我做的這件事情是改變人類社會生存現狀的事情,這樣一種過於神聖化、理想化的怪圈裡面。
我們還是要認清楚創業的本質,你本身就是在創辦一家公司,在經營一門生意,還是要把它認清楚,你才能夠腳踏實地。再偉大的生意,也無非是收入減支出等於利潤。我認為長遠的投資必須是把錢花得出去,而且這個錢還能夠回來。
那麼為什麼要融資?每個階段需求不一樣,很多人都簡單地認為,投資人就是人少錢多的,實際上不僅僅是如此,它更多的是創業的教練,它是我們的心理諮詢師,它是守住我們人性底線的監督者。
你會在創業過程當中遇到很多的投資人,包括天使,VC/PE,天使投資我們是見得最多的,一定要注意,不要認為長著翅膀的是天使,也有可能就是鳥人,對於一上來就要控股的、一定要盈利的投資者,要堅決的拒絕。找投資就像談戀愛一樣,尋找天使之前也要像婚檢一樣,瞭解清楚他的情況是不是符合你未來的發展。
現在大家都講網際網路思維,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總結是:根據我們的經驗,源創新是非常重要的思維,在過去大家總是講產品如何如何的改進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這是陷入一個怪圈,就是說產品的鑽研永遠沒有一個窮盡。而源創新是去研究我們的客戶還需要什麼,我就去整合什麼。比如說我們的豬八戒,過去每天有1000單標誌的設計,我在想這些標誌設計的客戶到底還需要什麼,他需要商標,然後我們就去整合商標智慧財產權代理的機構來為我們的客戶服務,結果,我原來只有一天只有1000單標誌的設計,我僅僅收佣金,一個月只收180萬,但是整合了商標註冊這個業務,我們僅僅一個月額外增加了300萬。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網際網路的思維。
另外創業要善於藉助別人的平臺。現在創業非常的難,各種問題,尤其是沒有定單,沒有客戶,沒有市場,活不出三年這個魔咒,實際上是各大公司要面對的,我們建立一個虛擬服務的產業園,能夠解決你在初創階段所面臨的一切問題,更重要的是,在豬八戒網上,每天有源源不斷的客戶、定單和收入,它能夠讓你打破活不過三年的魔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