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劉自鴻談 “柔道”,剖析科技創新與商業化。

來源 ▫ 博商同學會
整理 ▫ 夾道
9月10日,第三屆深圳市民營企業家盛典在深圳寶安體育館開幕,嘉賓雲集。本屆民企盛典用“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民企”為主題,旨在藉此致敬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期望用更多元的內容、更寬廣的維度、更有深度的思考,為民營企業家們堅毅地往前走提供精神食糧與能量補給。
下午,柔宇科技CEO劉自鴻先生來到現場,並發表《黑科技如何商業化》主題演講。現整理成文,以饗各位企業家。

大家好,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今天是教師節,現場有沒有從事教師行業的觀眾?祝你們節日快樂。教師節很重要,因為我在學校待了很多年,所以對教育行業一直有非常特殊的感情,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在家裡是父母,在學校是老師的教導,我們應該特別尊重、感謝這樣一個非常偉大的事業。
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柔宇在科技創新做的事情,還有我們對怎麼將科技創新和商業化結合起來的思考。剛才主持人講了一點柔宇早期的故事,我也稍微糾正一下,其實我沒參加過什麼創新創業大賽,這個故事我也不知道從哪兒來的版本,準確地說,我待會兒會講一下柔宇怎麼成長起來的。這都不重要,我覺得每一個企業在早期的時候都會面對很多不同的選擇和方式,但是怎麼樣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成長的方式,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我的主題叫柔道,因為我們做的事情和柔字關係很大,道當然是我的一些感悟和想法,再結合科技創新的一些故事,再分享一下關於在商業化過程中的矛盾問題,我後面有十個矛盾的思考和大家一起分享。
如果我們今天去看一看全球最大的十家公司,會發現現在全球最大的十家公司和十年前有一個特別大的變化,十年前如果你在全球上市公司裡面看前十名的話,有4家是能源公司,有4家是銀行,有差不多2家是電信公司,基本上是這樣的定位。
但是今年再看全球十大上市公司的時候,有七家都是科技公司,能源公司基本上不見了,這是過去十年當中,在資本市場上發生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這張圖實際並不是最新的資料,是到今年3月份,如果再看最新資料,像蘋果和亞馬遜最近都已經超過一萬億美元了,也是人類歷史上在資本市場上,一個公司的市值超過一萬億美元的第一次出現。
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裡頭最重要的是因為科技本身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在生活當中大家已經體會很深刻了,你今天走路吃飯睡覺,可能你睡覺都還抱著手機,這就是手機在我們生活中所帶來的非常重要的黏性。為什麼?因為在手機裡,這樣的智慧裝置裡面,能夠通過一系列創新的技術,把我們衣食住行連線起來。所以在科技創新的這些資本市場的反應,並不僅僅是一個符號,而是它實實在在影響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科技創新對於社會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而且我們再往前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認為科技創新依然會驅動很多行業重大發展和革命變化。
我們再看資訊行業裡面最重要的幾個節點,第一個節點就是PC的出現,PC出現大概在70年代,像IBM這樣的大公司當時做超級計算機,後來轉為做個人電腦,那時候還誕生了蘋果公司,PC的出現改變了我們很多人的工作方式。
再到90年代,又有一個很重要的節點就是網際網路的出現,90年代誕生出了像雅虎等今天已經不存在,有些已經被收購,有些已經壯大成為巨無霸的公司,網際網路的出現最重要的是改變了我們的連線方式。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節點就是在十年前,準確是07年上市,蘋果釋出了新的iPhone,它的出現把以前必須要坐在電腦前做的事情,轉移到我們的手掌上。那時候還沒有意識到,無非是把按鍵變成觸控式螢幕,但是今天你回過頭看,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變化,改變了今天的硬體、軟體、作業系統和商業模式,這就是人機互動介面帶來的一系列生態的變化。
以前很多需要在電腦上完成的事情,今天你只需要手指,在你的觸控式螢幕上進行簡單的軟體操作就可以完成。所以移動網際網路隨之而產生,在過去十年中帶動了經濟力量,我相信很多人在思考,未來還會有什麼樣的重要節點在資訊科技歷史當中產生,可能會是這種革命性的作用。
今天可能沒有人有準確的答案,但是有很多人都在探索。那我們想一想,今天看到的這麼多不同的名詞,比如說大資料、物聯網、自動駕駛等等,這都是耳熟能詳的科技名詞,每個人都說這個技術很重要,確實每個都很重要,但是不是每個都會成為剛才說的人類歷史發展中,那些具有標誌性意義或者革命性節點的事情?這也很難說,如果我們再仔細看看,會發現這些技術確實都很重要,但比較的時候並不是很公平,所謂的不公平就是沒有在一個層次上進行歸類,如果我們在一個層次上進行歸類,有時候在頂層歸類的話我認為只有三件事情。
這是我在2016年全國中小企業年會上畫的,最重要的是三件事情:一個是人機互動,人跟人、人跟物、人跟大自然,包括感測、人臉識別等等都是一種互動方式,當機器接觸資訊之後,需要通過一定演算法和軟體幫助我們做決策和分析,這就是今天很多人耳熟能詳的泛人工智慧領域。當然學術來說有些還稱不上人工智慧,今天暫且把有一定智慧化的方式,幫助人們做決策的後臺的東西稱為泛人工智慧。光有人工互動,人工智慧,還不能解決人在今天的所有問題,因為很重要的一點這是一個社會群體,社會群體的屬性就是連線,有所謂的萬物互聯,5G也屬於萬物互聯一個東西,所以仔細看只有這麼三件東西。而柔宇在做的事情,一個是人機互動的事情,後面我會詳細介紹,所以我們的工作在於通過創新的柔性顯示、柔性感測這樣新的人機互動技術,來促進未來的萬物互聯。
最近很多人在朋友圈裡看到這篇文章,凱文凱利是著名網際網路預言家,他預測了非常多重要的趨勢,如今已經變成現實。最近他的一篇文章裡特別提到了未來的十大發展方向,有一個叫屏讀,也就是任何一種平面都可以成為螢幕。甚至很多人的衣服都可以成為螢幕,而且不同螢幕之間會形成一種生態系統。這件事情我是舉雙手贊成的,而且我們今天做的事情,就是希望能夠未來生活當中很多的地方都能變得更加便捷的進行屏讀。柔性顯示、柔性感測打開了新的人機互動介面,打開了一個新的視窗,進而促進所謂的螢幕無處不在。
這裡我想給大家看一個視訊。(播放視訊)這個視訊是幾年前的一個視訊。
這個視訊是我們把很久以前的一個想法,對未來的一些思考做的一個視訊,從這個視訊可以看到,實際上我們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顯示的技術變化是有很多種的,從以前的古代沒有任何顯示技術,太陽就是一種顯示技術,到後來的竹簡寫字、石頭刻字,到近代的電影電視再到今天的手機,每個人都在不斷的追求便攜和高清視覺的享受,如果有一種技術能夠把便攜和高清視覺結合一起,進而不斷簡化今天的這些裝置,這個一定會滿足人的一些本能追求。這就是我們當初想到要做柔性顯示的原因。
2012年我們正式成立了柔宇科技,那時候在美國待了一些年,我們想的了一套新的方式去實現柔性顯示工業化,在2014年,我們創業兩年之後,那時候沒有人知道柔宇科技,我們的家人都不知道我們在做什麼。
2014年我們正式釋出了這個技術,我每次播這個,有好多人還是會說,你怎麼還在播一個這麼土的視訊,這個視訊拍攝的時候是工程師用非常樸素的方式,當時最開始連LOGO都沒有,後來大家覺得不行,這麼酷的東西還得加LOGO,於是用印表機打了一張紙,就是這樣一個沒有修飾的視訊,這是我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每次演講都想分享的內容。因為這是我們在整個工作過程中最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情,經過很多年的很多人的共同努力,終於把這樣的想法變成了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所以很多人以前會覺得柔性顯示還很遙遠,可能科幻片中說過很多,但是我們在2014年做成0.01毫米的柔性顯示屏的時候,大家的想法就變了。更重要的是,這件事情之前是沒有什麼可以參考的,所以我們的團隊一路上是摸著石頭過河,當然現在還是摸著石頭過河。同時2014年還發布了柔性感測器技術,剛才看到的是在薄膜上高清顯示屏,還有一個是柔性感測器技術,2014年釋出這個技術的時候,沒有什麼人關注,是因為柔性顯示屏的關注度太高了,而把柔性感測器掩蓋了。
這是我們過去幾年當中,在科技創新投入方面的小小的縮影,我們在科技創新的IP這一塊的增長,到現在為止,我們通過六年的時間,從零開始,已經有超過兩千個核心知識技術產權,這一套相關技術都是我們自己開發,從原材料一直到終端產品一系列的創新,確實是一項投入很大的工程。
創新當然很重要,那是不是隻有創新就夠了?肯定是不夠的,對社會發展來說,尤其對一個企業來說,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做一些樣機的話,很多人會覺得這只是概念或者炒作,最重要的是要把這樣創新的東西,通過產業化的方式大規模量產,並且運用在生活中,所以用一個數學來說,做一家企業,要做的不僅僅是0到1的創新,更是1到N的產業化的事情。
所以在2014年釋出了這項技術之後,我們也面臨了很多的選擇,有很多大企業找我們來幫助實現產業化,有些是馬上先去做一些小量的產品,那時候對我們也是一種非常不容易的選擇,有時候你也可以稱之為是一種誘惑,也可以稱之為一種選擇。
但是在之後,我們決定了一件事情,我們自己去投資建設這條全新的量產線,這件事情對我們一個小小的團隊來說,是有點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夢想。於是我們從2015年的時候,非常認真規劃這件事情,開始籌建到底我們要多少人,要多少錢,多少資源去支援這件事,所以是1到N的事情。我們2015年開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從一篇荒草叢生的土地上,建起了已經大規模生產的柔性顯示屏生產線,這個生產線就在龍崗,也是全世界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柔性顯示屏生產線,建築面積是40萬平方米。
這樣的過程,從一片荒草開始,一開始其實不敢想象,今天回過頭看的時候,會發現很多時候很多東西都是被逼出來的。這是現在投產之後,裡面很多全自動化的量產線,這裡有個視訊也想跟大家分享。這是我們在今年6月份,正式點亮投產的時候團隊慶祝的畫面。(播放視訊)
我手裡拿的就是從大規模生產線上生產出來的全柔性顯示屏,大家可以看到它的色彩非常豔麗,非常高清的全柔性顯示屏,我們是第一家。所以它不是一個概念,也不是一個樣機,是大規模生產線上量產出來的。
做這個事情很不容易,要講的故事很多,一兩句話講不清楚,但是對於一個創業團隊來說,從最開始三個人,成長到現在我們有超過兩千多人,來自於45個國家的兩千多人,一方面需要全球各地的人才支援這個事情,一方面我們投資了17億美金這樣大的投資規模,這是很有挑戰性的,但是這些理想通過今天腳踏實地的努力,做到了今天確實是已經在實現大規模量產的實現,它到底有什麼用?也是很多人在關心的事情。
我們再來看一下,給大家分享它到底能做什麼事情,看到這樣柔性屏的時候,我相信不同行業的同仁們都有很多瘋狂的想法。這種瘋狂的想法可能遠遠超出了今天我們團隊已經在想的事情,我們就一起來瘋狂一下。
對於柔性來說,它所能改變的首先是人機互動介面,所帶來的應用從消費電子,比如像手機、PAD、電視機這是最直觀的業務,到智慧交通、汽車、飛機,裡面的很多顯示再到建築裝飾,今天的建築裝飾大家掛的是方方正正很厚的顯示,我想這樣的顯示器應該不會存在太久,將來應該會變成像這樣的無處不在的顯示技術。還有我們的運動時尚,衣服、鞋子、帽子,是不是都可以結合這樣的柔性技術?這就像一個新的布料一樣,可以給設計師們帶來更多的靈感。還有健康醫療、辦公教育都有更多的可能性。
舉幾個例子,像這樣可彎折手機我們已經展出過,這是個完整的智慧手機可以掰彎了戴在手機上,這就是柔性感測和手機結合在一起的應用。還有透明的無線電話,也已經在量產,有很大的客戶在使用這樣新的無線電話。
最近在8月份的時候,美國的著名媒體彭博社寫了一段話,“如果柔性屏已經準備好顛覆智慧手機,那麼柔宇將可能是在行業最前沿”。除了消費電子行業,在智慧交通行業,像這樣的例子,這個是我們在過去兩年當中做的第二代的在汽車的中控應用例子,上面已經沒有物理按鍵,顯示和感測都整合在服務屏表面上。
還有更多炫酷的展示方式,我們的工作是把這樣的解決方案提供給汽車廠商、飛機廠商,讓他們大膽發揮他們的設計能力,共同創造下一代的汽車和飛機。當然還有像智慧交通、智慧家居的應用,沒有辦法在這麼短的時間一一解釋,但是可以看到這些產品的設計感比原來強了很多,而且現在已經在量產,還有像智慧家居的控制器,不再受限於表面,可以做成圓形、弧形各種各樣的形狀。
還有像飛機常見的沙發,今天的沙發還有很多是用物理按鍵的方式,我們已經不再用物理按鍵了,在皮革上直接可以實現感測,也可以對應實現亮度,但是你看不到,因為它整合在皮革裡。
還有建築裝飾,你可以放在皮革裡物理開關要實現的功能,這個也有很多客戶在跟我們合作新的建築裝飾的設計。
還有時尚行業,比如說衣服、鞋子、帽子,有很多炫酷的表達方式,這是其中一種,我們在衣服做的這種顯示屏已經上市了,在柔宇的軟體上就能買得到,這是一個帽子,帽子上用的就是我們量產的柔性顯示屏,非常高清、炫酷,你可以播放任何內容。這裡可以非常自信地說,這絕對是全球第一款這麼高清的柔性顯示屏的衣服和帽子。
除了這樣的一些應用,我們還有一些辦公教育,今天正好是教師節,我們也一直在想教育行業裡面會有哪些合作的機會。像今年釋出了一款產品叫Rowrice,就是基於傳統的筆芯,傳統筆芯和傳統紙的內容會被實時記錄下來,以前你寫的丟了就丟了,不會被記錄下來,因為現在有柔性感測技術,你所寫的所有東西會被實時記錄下來,而且非常精確,可以同步到手機,可以發給朋友,可以寫非常生動的情書。
所以柔性所能帶來應用的領域是非常廣的,剛才大家看到的這些遠遠不止目前可以做的,我們也非常期待有更多各行各業的能人志士們發揮你們的創造力,我們一起創造非常酷的,可以帶來更美好的使用者體驗的產品。我們的商業模式是一個平臺,我們做解決方案,我們做顯示屏,我們跟各行各業的客戶合作,可以通過你們的品牌、你們的渠道來去銷售這樣創新的產品。
在兩個禮拜前,美國非常知名的科技媒體CNET發表了封面文章專題報道柔宇,領頭就寫到了量產柔性螢幕技術,會給很多行業帶來改變,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
前面介紹了我們在柔性電子這一塊做的事情,這些事情都發生在過去五年到六年的時間裡,我們今天回過頭看的時候,我們自己一開始是沒有想過的,比如說創業的時候一定要想幾年之後有多少人,要做到多少的規模,其實都沒有想那麼多。我們更多的是想怎麼樣把我們的自己相對比較擅長的領域裡面的新技術,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給各行各業帶來新的使用者體驗,這是我們的初衷。
當時成立的時候,我們立了一個使命,這個使命就是希望能夠通過技術創新,讓人們更好的感知世界,這個使命在創立的第一天就非常明確,到今天為止,從來沒有動搖過,而且我們也不會動搖,我們希望的就是通過柔性顯示、柔性感測這樣全新的人機互動的方式,給人們在人跟人、人跟物、人跟大自然互動中帶來更美好的體驗。如果我們的創業能夠結合自己的興趣,結合自己相對擅長的事情,再去產業中、社會中創造價值的話,我相信這樣的創新創業一定是很有意義的。
當然創新創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經歷過很多事情,有很多人開始不太理解,也不太相信,有的時候不敢做。所以你會面對很多不,在這個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種心態,我們今天總結起來就是要“受得了委屈,熬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做到這一點,我想你一定會比以前強大很多。
最後五分鐘,我分享在過去這些年對於創新創業和商業化過程中的十個矛盾。
第一個矛盾,有時候也不能說是矛盾,而是如何有機結合起來,就是科學和藝術。很多時候今天用的產品,它的功能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到今天這個時代,功能滿足要求已經不是所有,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滿足使用者的情感要求,情感的需求,這時候更多需要的是一種藝術,所以在過去的這幾年中,將這樣的柔性顯示也好,柔性感測,怎麼創造更好的使用者體驗當中,我們在團隊裡反覆灌輸的就是如何將藝術和科學有機結合起來,所以你可以看到前面很多產品,當然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還遠遠不夠,但是我們非常努力的將科學和藝術融合到我們產品中,讓他們滿足功能和情感的雙重需求。
第二是關於經驗和創新,做科技創新也好,做商業模式創新也好,所謂的創業公司要能夠夾縫中求生存,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要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而你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的時候,你就會面對很多質疑,你們沒有經驗,沒有做過,憑什麼你們能做?所以在經驗和創新中要找到一種平衡,在很多創新的領域裡並不是經驗決定你創新的強度和高度,但是也不僅僅是有創新就夠了,當你有了很好的創新之後,你仍然需要很多有經驗的人、有經驗的資源能夠共同幫助這樣創新的點子,去實現。比如從0到1之後,還要把1變成N的大規模產業化,這就需要很多細節上的經驗。所以創新和經驗並不矛盾,而是我們要有機的結合起來。
第三是我在過去兩年當中認識北大非常知名的經濟學家叫周其仁教授,周其仁教授對改革和創新有很多思考,其中他重點提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事情。到底是使用者需求驅動了我們的技術產生,還是說技術產生倒推產生很多市場需求,這個事情用任何一家公司單獨去解釋都解釋不通,可是這兩者都非常的重要。
今天我們可能更缺失的是怎麼能夠從技術端,同時在早期接入市場端,因為今天大部分是由市場端的需求去找尋已經存在的技術,所以很多技術並不都是在我們這些公司產生,都是在像矽谷,在那些很發達的地方產生的。我們想一直堅持這樣的方式嗎?顯然不是,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大家可能非常有感悟,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這種技術可能在開始的時候,你都不知道它一定會帶來絕對的非常明確的市場的需求,但是你會知道大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實際上很多時候只是我們沒敢想或者沒見到,當它真正出來的時候,會發現市場需求巨大。曾經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也說過,很多時候使用者也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但是當你拿出來的時候,他們就知道需要什麼。我們要結合技術和創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第四是堅持和變化的重要性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在創業創新過程中會發現每一年遇到的處境,無論是市場環境還是公司內部的情況,都會有變化。然後每年都必須要去想到一些新的策略和新的方式,去更好地在那個階段推動公司,以最大的價值度進行發展,一成不變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試圖拿一家公司的模式直接套在身上,就好像隨便拿別人的鞋子和衣服往身上套一樣,可能別人穿起來很好看,你穿起來就會被笑話。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而且這種管理、這種變化,每年都在持續進行中,但是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要忘記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很多時候在變化中,人容易迷失方向,如果我們知道初心在哪裡,好比柔宇,我們的始終沒有忘記我們的使命,從來沒有偏離過。
第五是關於正確和容易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面對了很多選擇,無論是商業模式的選擇,還是技術路線的選擇,很多事情有的時候會發現往左走非常容易,往右走非常難,但是你不能只看到那個最容易的那一面,很多時候做了選擇就會發現,在容易和正確之間,那個正確的往往不是最容易的,所以要堅持的選擇是做正確的選擇,而不是容易的選擇。
第六是關於邏輯和脾氣,這個事情很有意思,在產業化的過程中會發現市場的變化是非常快的,很多時候,你才做了一個方向,可能會有新的技術出來,可能會有新的公司出來,很多時候也會讓你有困擾,甚至有可能被你的競爭對手給激怒了。然後你會發現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公司會有不同的選擇,有的公司可能因為一旦一個新技術或者新公司出來被激怒之後,把自己的手腳給亂了,這時候往往是很危險的,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自己的步伐,就像每個人走路的步伐都有他自己的節奏一樣,如果你被旁邊的人帶錯步的時候很容易摔跤。
所以邏輯要大於脾氣,這是所有成功企業和個人的共同特徵。我們在每個人的事業發展中,要清晰知道你要做什麼,可能跟別人沒有什麼關係。
第七是關於獨立和開放的事情。這個在我們的創業過程中,其實也是一樣的,很多人在創業過程中會很執著,這是好事情,但是執著不等於固執,固執意味著你聽不進任何的意見和批評,這時候有可能帶來的往往是災難性的後果,所以在這個創業過程中,我們要耳聽八方,可能要以非常開放的心態去接受所有的無論是批評還是讚揚,最後你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你要知道哪些是你真正需要的方式方法。包括我今天分享的也是一樣,我分享的很多東西,每個人的啟發是不同的。
關於長期和短期,很多人可能聽過這句話,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對於今天的社會來說真的非常重要,我們要看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以後的事情,如果沒有這樣一種往前看的心態,我們很容易陷入到眼前的利益當中,可是如果我們天天看那些東西,忘記今天要做什麼東西的時候,就容易好高騖遠。所以每個人創業過程中都是一樣,都非常重要。
還有關於結果和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很多人,你們公司什麼時候上市,你們公司市值多少,你們當初創業的時候,設立的市值目標是多少。說實話我們從來沒想過這個事情,這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完成這個公司創立時候的非常堅定的大使命,這就是我們真正的目標,沿著這個目標的過程中,當你產生價值,為你的同事,為你的合作伙伴創造價值的時候,所有其他的東西就會變成一種自然的結果,如果你反過來天天想我要什麼時候上市,要多大市值,基本上這樣的企業最後都不會做得很大,也不會成功。所以我們說關注你真正重要的事情。
最後是關於我們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的很常見的現象,一般來說越創新的東西,在前期能看明白和理解的人會越少,越創新越是這樣。如果像是過去已經非常司空見慣的東西,沒有任何人會有任何的不理解,因為大家都見到了,都很熟了,但是這樣的東西所能創造的價值,也是有限的,尤其是社會前進過程中,如果沒有人敢於嘗試做過的事,沒有勇氣做創新的東西,這個社會是不會進步的,但是這個過程會面對很多不同的聲音,所以我們對創新事物所面對的不理解和聲音,那些你可以理解成為一種歷史車輪前進過程中碾壓路面正常的聲音而已,可是你要知道你的方向在哪,如果方向堅定了,就大膽往前去。
有些人會因為相信而看見,有些人會因為看見而相信,人類社會的進步永遠都需要前者。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