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專案管理培訓 第11章 專案風險管理
專案風險管理的目標在於提高正面風險的概率或影響,降低負面風險的概率或影響,從而提高專案成功的可能性。
風險處理流程 (考試重點)
0)識別到了風險
1)更新風險登記冊
2)評估、分析影響(定性、定量)
3)制定風險應對策略;
4)實施風險應對策略後,注意殘餘風險和次生風險
5)控制風險做好風險再評估以監督是否有其他新風險或無效風險再出現
專案風險管理的核心概念
組織應該有目的地以可控方式去冒專案風險,以便平衡風險和回報,並創造價值。專案風險管理旨在識別和管理未被其他專案管理過程所管理的風險。如果不妥善管理,這些風險可能導致專案偏離計劃,無法達成既定的專案目標。
每個專案都在兩層面上存在風險,即“單個專案風險”和“整體專案風險”。在專案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和新興實踐中還提到“非事件類風險”、“專案韌性”、“整合式風險管理”。

11.1 規劃風險管理
規劃風險管理是定義如何實施專案風險管理活動的過程。本過程的主要作用是,確保風險管理的水平、方法和可見度與專案風險程度,以及專案對組織和其他相關方的重要程度相匹配。此過程在專案構思階段就應開始,並在專案早期完成。
此過程的重要輸出是風險管理計劃,包含每項風險管理活動的領導者以及資金的來源,並制定應急儲備和管理儲備的使用方案。

11.2 識別風險
識別風險是識別單個專案風險以及整體專案風險的來源,並記錄風險特徵的過程。本過程的主要作用是,記錄現有的單個專案風險,以及整體專案風險的來源;同時,彙集相關資訊,以便專案團隊能夠恰當應對已識別的風險。
可以在識別風險過程中為單個專案風險指定風險責任人,待實施定性風險分析過程確認。也可以識別和記錄初步的風險應對措施,待規劃風險應對過程審查和確認。

11.3 實施定性風險分析
實施定性風險分析是通過評估單個專案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影響以及其他特徵,對風險進行優先順序排序,從而為後續分析或行動提供基礎的過程。本過程的主要作用是重點關注高優先順序的風險。
這種評估基於專案團隊和其他相關方對風險的感知程度,從而具有主觀性。本過程會為每個風險識別出責任人,以便由他們負責規劃風險應對措施,並確保應對措施的實施。
在敏捷開發環境中,實施定性風險分析過程通常要在每次迭代開始前進行。

11.4 實施定量風險分析
實施定量風險分析是就已識別的單個專案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其他來源對整體專案目標的影響進行定量分析的過程。本過程的主要作用是,量化整體專案風險敞口,並提供額外的定量風險資訊,以支援風險應對規劃。
本過程並非每個專案必需 ,但如果採用,它會在整個專案期間持續開展。適用於大型或複雜的專案。 在實施定量風險分析過程中,要使用被定性風險分析過程評估為對專案目標存在重大潛在影響的單個專案風險的資訊。
舉個例子:概率1%,影響10000元,儲備要100元。

11.5 規劃風險應對
規劃風險應對是為處理整體專案風險敞口,以及應對單個專案風險,而制定可選方案、選擇應對策略並商定應對行動的過程。本過程的主要作用是,制定應對整體專案風險和單個專案風險的適當方法;本過程還將分配資源,並根據需要將相關活動新增進專案檔案和專案管理計劃。
威脅和機會的應對策略是本節的重點。



11.6 實施風險應對
實施風險應對是執行商定的風險應對計劃的過程。本過程的主要作用是,確保按計劃執行商定的風險應對措施,來管理整體專案風險敞口、最小化單個專案威脅,以及最大化單個專案機會。
只有風險責任人以必要的努力去實施商定的應對措施,專案的整體風險敞口和單個威脅及機會才能得到主動管理。

11.7 監督風險
監督風險是在整個專案期間,監督商定的風險應對計劃的實施、跟蹤已識別風險、識別和分析新風險,以及評估風險管理有效性的過程。本過程的主要作用是,使專案決策都基於關於整體專案風險敞口和單個專案風險的當前資訊。
